夏珺,沈怡佳,李黛,李秀娟,孙莉,徐业好,马宇,熊源长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涉及伤害感受、情感、认知以及社会因素。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不科学的训练方法容易导致官兵关节与肌肉疼痛[1]。同时,长期保持固定的工作姿势也会引起官兵出现不同部位的疼痛。不合理的训练习惯、不充分的运动防护以及对待急性损伤的不及时处置均是疼痛的重要原因。此外,海军官兵因长期处于沿海或海洋的潮湿环境中,任务繁重,工作和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封闭,较易引起各个部位的疼痛[2]。疼痛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病程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主要体现在持续时间的不同。急性疼痛通常突然发生,开始时间明确且持续时间较短,数天之内可以缓解,而慢性疼痛则会持续3 个月以上,各种急慢性疼痛造成海军官兵工作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影响部队正常训练和作战能力[3]。为了解海军驻沿海某基层部队官兵疼痛现状、疼痛高发疾病种类和疼痛发作相关的可能因素,2020 年3−5 月,笔者针对官兵疼痛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疼痛提供依据。
选择海军驻沿海某基层部队执行任务的765 名舰艇官兵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发放自行设计的海军官兵疼痛现状调查问卷表765 份,回收742 份,回收率97.0%;回收的问卷中有效732 份,有效率98.7%。
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执行海上任务、受伤史等)、疼痛的部位、时间、缓解方法、治疗情况等。问卷调查由调查组和基层干部共同组织,由研究对象自行完成。
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分类资料如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执行海上任务、入伍前生活地区、单位地点、人员类别等,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对于疼痛发作情况与执行任务时间、文化程度、对疼痛敏感程度、对疼痛重视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 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研问卷共纳入732 例官兵,其中男性654 例,女性78 例。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海军驻沿海某基层部队问卷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n=732)
2.2.1 重视程度和敏感程度 调查对象中,对疼痛重视程度方面,102 例官兵不重视,占13.9%;509 例重视,占69.5%;121 例非常重视,占16.5%。对疼痛敏感程度方面,91 例官兵不敏感,占12.4%;373 例敏感程度一般,占51.0%;236 例敏感,占32.2%;32 例很敏感,占4.4%。
2.2.2 疼痛发作情况 238 例官兵在工作生活中完全没有慢性疼痛,占比32.5%;401 例偶尔有(发生频率>1 个月),占比56.1%;81 例经常感觉到疼痛(发生频率≤1 个月),占比12.0%;12 例每天都感受到疼痛,占比1.6%。不同方式分类的官兵疼痛发作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方式分类的官兵不同程度疼痛发作情况[例(%),n=732]
2.2.3 疼痛发作的相关性分析 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疼痛发作在不同性别(Z=-2.184,P<0.05)、婚姻状况(Z=-5.000,P<0.05)、是否执行海上任务(Z=-3.664,P<0.05)、受伤史(Z=-4.872,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入伍前生活地区(Z=-1.007,P=0.314)、单位地点(Z=-0.526,P=0.599)、人员类别(Z=-1.777,P=0.07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已婚、既往有受伤史、定期执行海上任务的官兵更容易在工作生活中出现疼痛症状。Spearman 分析结果表明,疼痛发作与年龄(r=0.151,P<0.05)和对疼痛敏感程度相关(r=0.1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化程度(P=0.461)和官兵对疼痛重视程度(P=0.077)没有相关性。此外,官兵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与文化程度有相关性(r=0.104,P<0.05)。
2.2.4 疼痛发作部位和程度 此次调查发现疼痛的494 例官兵中,疼痛的发作部位集中于腰腿部和头颈部,以腰腿部最常见,有222 例,占44.9%,头颈部有148 例,占30.0%。疼痛程度以轻中度疼痛为主,重度疼痛的比例较低,轻度疼痛209 例(42.3%),中度疼痛260 例(52.6%),重度疼痛25 例(5.1%)。
2.2.5 疼痛对工作生活的影响 疼痛对官兵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为轻中度影响,但重度影响的比例也不低。见表3。
表3 疼痛对官兵工作、睡眠、情绪、生活的影响情况[例(%),n=494]
2.2.6 疼痛的主要原因 113 例(22.9%)官兵疼痛是由于体能训练,130 例(26.3%)由于急性损伤恢复不佳,143 例(28.9%)是工作固定姿势所致,76 例(15.4%)认为受生活地区环境影响,10 例(2.0%)认为由于执行远海任务的特殊环境影响,19 例(3.8%)由于有个人基础疾病,其他原因3 例(0.6%)。
此次问卷调查中,32.5%的官兵从未有过疼痛发作,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9 岁有关,该年龄段官兵身体素质较好,基本无个人基础疾病且身体耐痛阈较高。56.1%的官兵偶尔会出现疼痛发作。而每日均有疼痛发作的官兵有12 例,占比1.6%,需要引起重视。杜晓鹏等[4]提出自知镇痛,即对待疼痛感知的自我概念清晰,能够降低个体对疼痛刺激的敏感程度,从而减轻其痛觉。重视程度是个体自我概念清晰的体现,本研究提示官兵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与重视程度(r=0.233,P<0.05)和文化程度有关(r=0.104,P<0.05)。疼痛并非单纯的生理问题,还会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较强的主观性。未来可增加针对疼痛自我概念清晰性的研究,增强官兵对于疼痛自我概念的心理干预,这可能是降低官兵疼痛发作的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本研究发现,疼痛对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对工作、睡眠、情绪产生重度影响的比例均超过10%。生理上,各部位疼痛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苏巍等[5]调查武警部队非特异性腰痛对官兵生存质量影响时发现,有非特异性腰痛的战士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领域的得分明显低于无腰痛组。心理上,长期慢性疼痛可能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进而导致食欲下降、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引起的焦虑、抑郁症状也会加重疼痛症状。疼痛症状对海军部队官兵生存质量影响的量化评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之前基于海军各部队的训练疼痛、慢性疼痛和下腰痛等方面均有一些调查研究,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特点、气候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均可影响疼痛的发生。本次问卷结果发现,男性、已婚、既往有受伤史、定期执行海上任务的官兵更容易出现疼痛症状。Fadum 等[6]针对女军人的健康研究发现,在40~60 岁年龄组中,出现肌肉骨骼疼痛的女军人多于男性,在其他年龄组无性别差异。本研究发现男性更容易出现疼痛症状,可能与女军人样本量较少,代表性不够强,专业集中于通信和医疗,接受训练强度不及男军人有关。关于婚姻状况与疼痛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Kel⁃ley 等[7]研究发现,年龄是飞行中疼痛发作的重要预测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江慧杰等[8]针对海军官兵颈肩腰腿疼痛的调查表明,腰肌劳损与四肢关节肌肉损伤在海军官兵中整体患病率高,水面舰艇与潜艇官兵的颈肩腰腿疼痛疾病的发病率较驻岛及岸勤官兵的发病率明显更高,长航官兵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官兵。本研究发现,疼痛发作与官兵对疼痛敏感程度相关,后续可增加痛阈的相关指标,对二者关系进行探索。
乔晋琳等[9]对海军某部官兵下腰痛调查发现,下腰痛患病率高达70.1%。Kelley 等[7]研究表明,高达77.8%的飞行员近一年出现过背痛。本研究中疼痛发作的部位主要集中于腰腿部,接近50%,颈部、头部和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均较高,疼痛程度以轻中度疼痛为主。关于海军官兵疼痛部位的研究较少,还需更多的研究数据。分析疼痛发作原因的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军事训练伤。李丽萍等[10]研究发现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6.2%。杜金辉等[11]研究发现新兵训练伤发生率为20.8%。王俊男等[12]基于Meta分析我国海军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合并发生率为27.2%。近年来军事训练伤发生率逐渐升高,这可能与随着海军建设,对官兵训练强度和内容要求提高有关。本研究中官兵疼痛的现状提示,需要进一步科学规范体能训练,重视急性损伤恢复,注意固定姿势的影响。生活地区环境也有部分影响,其他原因尚未见相关报道。为进一步增强官兵身体素质,提升部队战斗力,在系统进行体能训练前,应对官兵进行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教学,尤其是正确的热身活动、训练方法和恢复方式。基层卫生部门应当引入运动医学理念,在训练前,推行和普及预防疼痛的措施,对训练后的急性疼痛积极干预治疗,防止急性疼痛发展成慢性疼痛,更好地保证训练质量以及减少训练急慢性伤的发生。
本次调查存在一些不足。第一,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在单位驻地选择和单位性质方面的数据不足。第二,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探索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等因素与疼痛发作的关系。第三,初步明确疼痛的高发疾病种类和疼痛发作相关的可能因素,但未进行细化。第四,对执行任务特点和疼痛发作关系的研究较浅显,仅关注任务时长一项数据,仍需后续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