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夹板印花工艺的创新

2022-08-13 02:06许水先邓咏梅
染整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夹板印花纹样

许水先,邓咏梅

(1.周口女子职专,河南周口 466100;2.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夹板印花又称夹缬,是中国古老的印染方式之一,与蜡缬、灰缬、绞缬统称为我国的4 大染缬[1]。夹板指操作方法,印花指夹印的成品。据文献考证,夹板印花起源于唐代,宋代王谠所著《唐语林》卷四·贤媛记载:“玄宗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2]。通过观察搜集到的实物发现,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都收藏有夹板印花制品,如大英博物馆藏品对马夹缬绢。20 世纪末,传统手工艺重新被重视,才将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传承下来。赵丰、胡平在《浙南民间夹缬工艺》中对传统夹板印花工艺进行分析,为后面关于夹板印花研究的学者起到了较大的参考作用。郑巨欣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做了“千年夹缬传浙南”的展示设计,对夹板印花工艺流程部分进行还原[3]。夹板印花2010年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逐渐被人们关注。夹板印花发展至今,其制作工艺复杂,作品更多用于婚嫁中的床饰,且以单色为主[4]。夹板印花作为传统印染手工艺中的一种,承载着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涵,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夹板印花的工艺进行创新成为当下面临的紧要问题。

1 传统夹板印花的工艺特征

旧时,夹板印花工艺在浙南地区民间十分兴盛,人们将自家织制的土家布送至染坊印染,印染后的面料用来制作服装及床上用品等。这一传统手工艺取材于当地,也受用于当地民众,制作出的手工物品在浙南地区是婚嫁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夹板印花的工艺主要由3 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雕刻花版、打制靛青染料、印染工艺[5]。这3 个工艺中,最初的汇聚点在雕版工艺中。就制作时间顺序而言,制成一幅夹板印花作品,花版雕刻和制靛都属于前期工艺,印染则属于后期工艺。根据调研及前面研究学者的基础发现,夹板印花各部分的工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任何一种工艺都不能被忽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夹板印花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面对如此现状,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一传统手工艺都尽力挽回,无论如何改变夹板印花的生产模式,夹板印花的主要工艺流程还是保持着传统的方式。

1.1 夹板印花制板工艺

夹板印花作品的效果绝大部分取决于花版的雕刻工艺[6],是构成夹染纹样图案的重要因素。花版制作之前一般选择木质较硬的枫树、杨梅树等木材,将选定的木材切割成合适、平整的板材,在水池里浸泡一周左右[7],以使其平整、不变形。

雕刻花版装置如图1所示。

传统夹板印花的花版通常由17 块花版组成,每块花版长度约为43 cm,宽度约为17 cm,厚度约为2.7 cm;花版的正反两面均刻有约0.7 cm 高的花纹,除首尾刻制单面花版外,中间15 块雕刻成双面花版[8]。雕刻图案时,图案的线条要相互贯穿,以便于染液流通,达到印花染色目的。而在人物五官等细小局部,雕刻的线沟无法与整个刻线相通时,则需要专门在脸部轮廓线线沟侧面加凿小孔,这样染液便可通过小孔染到细微局部[9]。这种精巧的工艺处理手法,充分展现了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

雕刻一副花版要用到各种各样的雕刻工具,有平锉、圆锉、二分钹、二分圆等,如图2所示。

雕刻之前,还需要将画好的粉本,贴在待刻的板上。拿刷子轻轻刷平粉本然后执刀直接在上面雕刻。顺序是从外到里,从左到右,也就是先刻外面的边框,然后再从左到右刻里面的人物和点缀纹样。刀法上讲究从斜到正,力度把握上分3 次,第一次用斜刀浅浅地探个底,第二、三次才用正刀深挖[10]。人物五官的水路是花版雕刻最难的地方,一般由有经验的师傅来完成;最后要用一个像钻头的工具探一下水路即花版上的明渠暗沟,确保染液能够流通到图案的各个部分。花版雕刻完成之后,将花版纸样拓回进行后面花版的制作,以此类推,直至全部花版雕刻完成[11]。这些花版雕刻完成后可以重复使用。

1.2 夹板印花制靛工艺

靛也称靛青、靛蓝,原材料一般为板蓝根,板蓝根大多种植于我国南部。传统的制靛工艺就是从蓝草中提取染料进行织物印染。民间植物制靛的传统发酵法已有2 000 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仍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工艺流程[12]。

制靛工艺是传统手工印染的一种,在制作前,先对蓝靛进行采摘,然后将染缸清洗干净备用[13]。制靛的主要过程:(1)将靛青叶子放在坑中沤好,用竹兜捞出放进缸中,用木棍逆时针搅拌池水使其旋转,渣滓旋转至水池中央沉淀下来。此时,大坑中的水呈绿色,泡沫呈白色。(2)加入石灰或蛎灰。加蛎灰时,木桶放入坑中盛满水,勺子舀蛎灰放入带双柄的木桶,一人用一支竹竿迅速搅拌,桶中液体变为蓝色,中间继续加入蛎灰,桶中液体向外流出。加入三四勺蛎灰后,一人抓住木桶两侧,在坑中旋转外倒,使蛎灰融入大坑的水中,再盛满水重复上述步骤7~8 次,直到加足蛎灰。(3)打靛花。加入蛎灰后水变蓝,两人相对站在坑两边,用木棍斜入坑中上下搅动,靛花逐渐增多、增高,最高可达30 cm。然后加入菜籽油继续搅拌,待靛花全部消失,坑中液体变为深蓝色接近墨色。用木棍迅速搅拌,使渣滓沉淀在中央。整个打靛花过程结束。(4)放水。大坑中的靛青沉淀好后,将坑中的水放出,待放水结束,开始筛靛青。(5)筛靛青。筛好的靛青在小坑中至少沉淀7 天,沉淀后的靛青和上层清水分离。将坑中的清水放掉,水渗出,靛青不会渗出。至此,夹板印花的制靛工艺全部完成。

每一道制作工序,其制作场所均顺应生活的需求,如制靛场所紧靠农田,根据自然规律进行提取[14]。此外,在制靛过程中,人们根据蓝草和天气确定打靛和沉淀时长,根据艺人多年操作经验制作,不仅体现了传统手工艺人经验丰富的特点,更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1.3 夹板印花印染工艺

入缸印染前,需要做些准备工作,如准备布料、发酵染料、坯布上版等,如图3所示。

(1)准备布料。夹板印花的面料一般是自织土布,这种布较容易上色。土布的布幅一般约为50 cm,正好适合印制。干净的土布需要浸水3~4 h,再放置在阴凉处晾干。然后将布等分折成40 cm 左右,做好记号,卷在竹棒上[15]。(2)准备染料。将靛青染料分数次加入水缸,搅拌均匀,使靛青发酵,水温以15~20 ℃为宜,正常呈黄色[16]。同时以石灰调节靛青水的酸碱度,一般沉淀6~8 h,待缸中的水呈碧绿色,即可浸染[17]。在没有外部工具的情况下,测试染料酸碱度就是靠味觉来评判。(3)坯布上版。夹紧雕版才能保证染料染出固定的图案。将花版铁架取下放在地上,利用一根长的竹尺,比对棉布上做的标记,将17 片花版依次放于土布上对准放齐,然后固定铁架,夹紧布版组[17]。(4)入缸染色。将固定好的花版用吊杆架起,缓慢放入染缸中,浸染夹板印花染色的速度很慢,布版在染液里每浸泡0.5 h 就要吊起,接触空气氧化10 min,再进行第2 次浸染。一块布要经过5~6 次浸泡、氧化才能完成着色,这是个极其耗费精力的工序。(5)卸布晾晒。将染好的布匹从染缸中抬出,拆除铁架,将染好的蓝白分明的布匹放在水中清洗,之后甩于高竹架上进行晾晒[18]。

由此可以看出,制作夹板印花的工艺很复杂,且每道工序都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体现出民间手工艺人超强的智慧。而这些技巧、智慧就来自于手工艺人们日积月累、身体力行的辛勤劳作实践。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民间的能工巧匠,为我们民族创造了如此辉煌的艺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2 夹板印花工艺的创新

2.1 夹板印花工艺在服饰创新中的可操作性

夹板印花在服饰中的创新设计是值得探索的。服饰包括服装和配饰两个方面。首先,夹板印花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对织物进行染色和印花,赋予织物图案纹样和色彩,而织物又是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夹板印花与服装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外,在工业时代,工业印染产品横行,人们对工业化的服饰已经产生了倦怠感,而手工印染产品所体现的纹样独特性和情感特殊性满足了当下人们对服饰产品的追求。

其次,图案纹样是服饰设计的重要手段。夹板印花的传统纹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物质与精神结合的产物是当下设计中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将夹板印花在服饰领域进行创新应用,对民族特色服饰进行实践探索,更能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服饰为载体不断延续创作。夹板印花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夹板印花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夹板印花的织物种类可以从传统的土织布扩展为更多的服用织物;夹板印花的工艺也可以改进,使其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夹板印花的纹样图案可以创新,使其应用到更多的服饰中;夹板印花的色彩可以更加丰富,使其表现力更加突出。最为重要的是,夹板印花与服饰结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夹板印花的特点,还需要对服饰载体进行考虑,进而形成恰当的创新方式。

2.2 夹板印花的花版制作创新

夹板印花的工艺原理即先根据所设计的图案,在两片大小相同的木板上相对应的位置雕刻出一组镜像图案,然后将布匹夹在两块木板之间放进染缸进行染色,染色时染液通过雕刻的凹槽流通对织物染色,未雕刻的部分因两块花版夹紧织物,使织物接触不到染液而保持原色。染色部分与原色布匹形成了最初设计的图案。在设计图案进行刻版时,图案中的凹槽造型是路路相通的,一些特殊部位的设计导致不通时,在刻板过程中设计孔洞,以达到设计图案染制的完美性。要对该工艺进行创新,主要考虑纹样设计、色彩搭配及制作工艺3个方面。

夹板印花的雕版刻制是夹板印花工艺的核心所在,是形成各类夹板印花制品的动力源泉。传统手工艺作为过去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其中既有可以传承的部分,也有不适宜当下发展的部分。工艺的发展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进步,与时俱进。时代在进步,具有技术性质的工艺需要技术的支持,也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改进传统工艺中不适宜之处。

所有的设计均需材料的衬托才能实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时期使用的材料又不尽相同。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材料使设计师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利用材料的优势设计出一件又一件时代化的产品,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合现代媒介成为当下设计师的一个挑战。在调研考察中,在创新的另一方面要着重考虑材料,不仅要考虑承载面料,还要对夹板印花的花版制作进行创新(如图4所示)。传统夹板印花的花版是经过工人师傅高超的技艺在木板上进行雕刻完成的,对于雕版的工艺要求和图案纹路的设计要求较高,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创新工艺结合了传统制作的手法,将花版刻在牛皮纸上,染色之前在镂空的部分涂上防染剂,制作方便,并能将花版图案进行随意移动印制,大大增加了制作的便捷性。在工业时代下,我们要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丰富传统工艺产品。传统夹板印花产品较多应用于民间,时间让夹板印花艺术具有历史文化魅力。要充分发挥夹板印花的文化魅力及艺术美感,还需要融入到服饰产品中,为当代服饰设计带入新意。随着材质的改变,夹板印花所呈现的质感也随之改变。夹板印花艺术在当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可以突破传统土织布和木质花版,使其呈现出别样的装饰效果。

2.3 夹板印花图案创新设计

传统夹板印花图案主要是运用于被面,所以图案设计时要将纹样设计成适合块面的纹样,但服饰纹样大多都是复杂而小块的纹样,因此在设计上与平面的被面结构不同。夹板印花图案的创新设计可以分为两类,即直接运用和创新运用,直接运用是对纹样经过打散重组和部分提取,提炼运用于服饰品中;创新运用是将重新设计的纹样通过夹板印花工艺印染于服饰品中。

夹板印花图案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代表纹样主要为昆曲中的戏曲纹样,并不断改进发展。传统纹样的发展非常具有历史性。如表1 所示,不同时代的纹样题材各不相同,这是随着历史发展而逐渐完善的。

表1 夹板印花纹样断代

笔者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分析总结出,目前夹板印花的纹样设计以戏曲纹样居多,并且较多是复制前人研究的纹样,发展较慢。当下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要求我们在纹样设计上传承且赋予其新时代的标志。传统夹板印花纹样以组图方式出现较多,且图案多呈对称分布。如图5 所示,在进行纹样图案创新中,笔者沿用夹板印花对称构图特点,对传统图案进行创新设计,对传统图案中的辅助及边框纹样进行简化处理,将团花纹样凸显出来,整个画面简洁大方,比传统图案更能迎合当下消费者的心理。

传统夹板印花纹样多用于被面制作,图案呈填满式装饰,图案之间的空隙较小,作为平面图案设计时,根据服饰的用途进行设计,图案要适合服饰的装饰部位,且风格要与服饰统一。

夹板印花图案可以采用直接和局部运用,如图6 所示。因为纹样的局部运用可以弥补夹板印花传统纹样规整的造型,起到点缀和丰富服饰品的装饰作用。

3 夹板印花创新工艺的评价

3.1 迎合当下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的命运。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获得市场份额,从而实现产品的良性发展。为了推动夹板印花更好地发展,对夹板印花工艺进行创新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应该迎合市场的需求,传统的图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夹板印花的创新不应只停留在图案方面,在制作方面也应该进行创新,以适合社会的发展。

3.2 传统与时尚相结合

受先进的纺织技术和印染技术的影响,夹板印花在市场上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传承夹板印花的人越来越少。而人们审美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都加快了传统夹板印花工艺退出历史舞台的步伐。为了使夹板印花重获新生,应该将夹板印花与时代特征大胆结合,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成为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载体,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使夹板印花在市场上重获新生,获得较强的竞争力。

4 结论

对夹板印花工艺的制作实验,探讨其在服饰创新中的可操作性。以实验制作为基础,对夹板印花的工艺进行创新,探讨图案纹样的风格特征与工艺制作的相关性和创新工艺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夹板印花纹样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印花派对
欢愉印花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庄家夹板做盘操纵手法
印花游戏
印花上装往上爬让清新Flora装扮整个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