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辉 | 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又称“双减”),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紧密结合现实认真贯彻执行。“双减”政策的出台,促使学校减掉了中小学生作业的数量,但却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加强思考型课堂教学研讨工作、提升中小学生课堂能力和作业布置品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必须通过进一步建立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来完成。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生力军,学校要发展必须先发展教师,“双减”能否实施落地,最终仍取决于教师。建设一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双减”政策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队伍必须加速成长。本人将从以下四方面阐述“双减”政策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立足校情,结合学校教师发展需要,从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到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制订教师阶梯式发展模式。即从学校合格新教师,到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再到学校名教师,最后成为区域名教师。为实现教师成长,学校设置阶梯式培训模式,让不同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获得不同目标、不同培训课程的学习,让他们各有所得,各有发展空间和成长阶梯。
对1—3年教龄的新任教师进行入岗培训,培训课程着重提高新教师的知识素质与职业品质,帮助他们掌握课堂常规,立足讲台,使之由新人逐步迈向成熟,早日成为“学校合格新教师”。
对4—7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方面的针对性培训,培训课程侧重完善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经验,积累教育理论素养,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使之从熟练走向成熟,早日成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
对8年教龄以上的成熟教师进行教研能力方面的培训,课程培训侧重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优秀教师应有的个人特质,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升华教育品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使之从成熟走向卓越,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成为“学校名教师”。
对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校青年教师、校名教师继续提供辐射性成长培训,使其成长为区域名教师,目的是促使校优秀青年教师、校名教师走出本校,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培训,本着能力建设、持续发展的原则,从专业能力、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凝练具有个人特质的教育教学风格,发挥区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力量,通过搭建名师团队,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为培养区域更多优秀教师做出贡献。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要求老师要在质、量、形上进行作业的布置,而且还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教和学的方法,利用更有效、有趣的教学工具、新颖创意的教学方式,如微课、STEM等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学生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基础课程中进行创新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教师而言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重要步骤。
在“双减”提出前,大部分教师用“课时”将各个知识点分割开,备课过程中依次突破各个课时的重难点,往往导致“课时紧张”、学生作业量大,所学知识点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双减”政策实施后,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全面掌握课程标准,并对课程与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剖析后,再针对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综合运用,将若干节具有内在相关性的课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内容。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对所学知识整体掌握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之前,学校习惯用分数评价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单一的评价体系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如今,我们已经明确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进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因此必须要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中小学生处在生长发展阶段,我们对中小学生的评价必须贯穿他们一生的发展,力求透过评价,指导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完善评价体系时,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业基础、个人特点都不相同,在制定评价时需关注个体差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评价标准,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成长。
二是以鼓励评价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教育中,教师要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欣赏性、指正性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成长。
“双减”政策的顺利进行,需要缓解家长的忧虑,引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思维,统一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理念;要给教师与父母科学实用、易于运用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引导方法,这就对教师的信息沟通能力、家庭教育专业知识都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能力与学生共育意识,教师要充分了解科学的家教知识,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把家庭教育变成对学生教育更有效的“助攻”。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面对补习班取消、课后作业量减少等情况,不少家长产生了焦虑情绪。教师一方面要主动做好家庭教育答疑工作,使父母全面透彻明白“双减”的含义,使父母和教师家庭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如此方可保证学校的家庭教育成效;另外,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和家庭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要充分运用家长会的契机,向父母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以提升父母的家庭教育管理水平,使家长与教师在教育道路上共同成长。
家长也是班级工作的强大后盾,故班级的工作无论大小,都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让家长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级活动中,增强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认同感。如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运用家庭教育资料对中小学生实施家庭教育,不但能够加强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工作参与度,还能够充分缩短家长与学生、教师之间的距离。
教师的教学工作本来就具有高度的重复性,难以用一个标准去评判。学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有理想信仰、有道德情操、有深厚专业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对教师加以评判,突出师德师风、强调学生担当责任、立足教育、彰显学生学科素养。
“双减”政策下,学校也要为教师减负,使教师可以心无旁骛地搞好本职工作。敬畏教师、相信教师,调动教师的工作活力和创造性,激发教师工作的激情,使之把“双减”精神内化成自发的行为,外化成源源不断的力量,对本职工作更加热情,对教书育人更加全心投入。
以往,不少学校往往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在“双减”背景下,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也需要对教师的评价做相应的改革。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师评价至关重要。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方方面面。
评价形式,大部分学校是选择教师自评、学生和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最终以分数呈现。适当改变形式,会对教师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如开展大型表彰活动,因人而异,寻找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进行独属于他的表彰,给予教师最高评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教师是教学的最后保证,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发展所需,更是教育发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