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三科,天津300122)
结肠、直肠肿瘤统称为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是一种发生于消化系统的恶性疾病,可发生于各段大肠,常见症状有贫血、便血、肠梗阻、体重下降。 结直肠癌好发于40 岁以上中老年人,主要与环境因素、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有关,特殊类型大肠癌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1]。 目前结肠、直肠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靶向治疗、化疗及手术切除等。但在这些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并发症或发生不良反应等,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生活及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2]。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知识宣教及关注不够,没有针对患者的实际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收效甚微。个体化心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针对不同患者所产生的不同心理情绪问题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护理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使用[3]。 研究表明[4],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更适用于结直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由负面情绪而产生的生活质量下降、病情疲劳等问题,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升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 例结肠直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80 例结肠直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 例。 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龄32~79(53.54±12.13)岁;住院时间1~4(3.26±0.51)d;结肠癌23 例、直肠癌17 例;肿瘤Dukes 分期:A 期7 例、B 期18 例、C期11 例、D 期4 例;腹腔镜手术15 例、开腹手术25 例;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8 例、专科14 例、中学13 例、小学5 例。 常规组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龄31~78(54.11±12.63)岁;住院时间1~5(3.35±0.49)d;结肠癌24 例、直肠癌16 例;肿瘤Dukes 分期:A 期6 例、B 期18 例、C 期15 例、D 期1 例;腹腔镜手术12 例、开腹手术28 例;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7 例、专科13 例、中学14 例、小学6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确诊为结直肠癌且已接受相关治疗;(2)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已知晓并同意;(3)意识清晰,具备自我判断能力,能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伴其他严重传染病;(2)严重精神障碍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4)因个人原因而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术后化疗的常规干预:(1)出、入院健康宣教,发放知识手册;(2)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防患者疼痛,及时作出处理;(3)进行饮食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4)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语言安慰等,并建议情绪异常严重者接受心理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具体为(1)建立团队:建立个体化心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成员应熟悉结肠直肠患者术后化疗会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根据工作经验对患者最担心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就此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心理疏导、技能等专业性知识,让医护人员具备基础的心理知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并熟练开展放松训练、抗癌宣言、健康宣教等活动。(2)知识讲解: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告知患者相关病理、护理知识、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等,便于患者对疾病及自身病情的了解;纠正患者对肿瘤、化疗的错误认识,针对患者存疑的地方进行讲解,打消患者的顾虑;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或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系统的健康宣教,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每次活动预留一定时间让患者及家属进行提问, 医护人员及时地为其进行解答,以不断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告知患者心理情绪对自身病情的影响,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避免由于过度担忧病情而影响治疗效果。 (3)制定方案:每月让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1 次交流,60 min/次,至少交流4 次,心理咨询师以其专业性知识了解与掌握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医护人员提出关于患者后续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患者的问题协助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有效、最符合其实际心理需求的心理干预。 (4)家属陪护:护理人员可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家属患者的实际情况,并提醒其家属支持对患者的治疗信心、配合程度的影响,让家属能够花多点时间陪伴患者,减少其住院治疗期间的孤独感,使其感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从而树立治疗信心;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家属可陪同患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散步、看视频等,从身体、心理层面给予患者关怀。 (5)集体宣讲:在患者治疗期间,不定期对患者进行知识宣讲,介绍结肠直肠肿瘤相关知识,如开展小型讲座、发放疾病宣传图册等,使患者增进对疾病的认知;还可让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1.3 临床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核心38 问卷(QLQC38)[5]评分。 护理后,收集两组的QLQ-C38 问卷,比较并分析评分。 QLQ-C38 用于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8 个症状维度和4 个功能维度,共38 个条目,总分0~100 分。 症状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功能维度分数越高,表示功能状况、生存质量越好。 (2)癌性疲乏量表(CFS)[6]评分。 护理前后,分别收集两组的CFS 量表评分,以评价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该量表由4 个方面(感觉方面、情绪方面、认知方面、行为方面)组成,共22 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 分,0 分表示没有,10 分表示很严重,各项目评分相加等于总分,得分与患者疲乏程度呈正相关。(3)患者满意度。护理后,收集两组满意度调查表,并进行比较。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服务态度、主动性、操作技术、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等内容,总分75 分,评分等级分为非常满意(70 分及以上)、满意(50~69 分)、不满意(50 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5.0 软件对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QLQ-C38 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QLQ-C38 的症状维度得分低于常规组,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 见表1、2。
表1 两组QLQ-C38 的症状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QLQ-C38 的症状维度得分比较(±s,分)
组别 n 排尿问题 胃肠道症状 化疗副作用 排便问题 造口相关问题 男性性问题 女性性问题 体重下降常规组观察组40 40 t P 30.46±4.35 21.47±3.15 5.274 0.008 71.58±6.33 59.42±5.72 4.022 0.015 42.21±5.94 40.59±4.13 0.721 0.051 36.67±4.15 28.45±6.36 2.517 0.041 49.56±5.48 41.57±3.62 4.027 0.012 68.45±6.34 53.29±6.19 6.595 0.006 61.45±4.92 50.41±5.12 4.123 0.010 69.45±2.09 55.38±5.59 10.700 0.001
表2 两组QLQ-C38 的功能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QLQ-C38 的功能维度得分比较(±s,分)
组别 n 身体形象 性功能 性快感 未来期望常规组观察组40 40 t P 62.13±7.45 78.22±6.25 4.837 0.002 54.44±5.71 67.39±4.52 5.301 0.001 45.24±5.69 58.18±6.46 3.848 0.003 43.64±4.87 50.47±5.11 2.557 0.049
2.2 两组CFS 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CFS 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 见表3。
表3 两组CF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CF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CFS 评分常规组40观察组4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6.39±1.07 4.77±1.26*6.49±1.21 3.54±1.16*▼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再配以化疗,防止远处肿瘤转移和复发。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使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 但大部分患者因对手术存有疑虑,且对术后生理功能、排便习惯的改变等产生不适,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依从性变差,不肯配合治疗[7]。 因此,结直肠肿瘤术后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护理模式流于形式,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而个体化心理护理则可以弥补常规护理的缺憾,注重从实际出发,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后,观察组QLQ-C38 的症状维度得分低于常规组、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后,通过知识讲解将疾病的病理、护理知识等告知患者,让患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及自身应配合的地方;同时也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的症状及身体功能的改变,如排尿习惯、排便习惯、身体形象改变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及应对措施[8];同时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养病环境,稳定其情绪;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术后恢复,防止肿瘤复发。本研究中,观察组CFS 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表明护理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得到有效缓解。经历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身体形象、生理功能等发生改变,常常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术后化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身心不适,影响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9-10]。而在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心理护理方案,能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嘱咐家属陪护也能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保持心情愉悦,缓解癌因性疲乏。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见,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与传统的常规护理相比,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最大优势是注重对患者心理的个性化护理,消除情绪对治疗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主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同时与心理咨询师互相配合,从日常生活、内心世界两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感受到他人的关注,心理诉求得到满足,从而提升正向情绪,提高治疗效率[11-12];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良好、操作技术熟练也能让患者感觉受到重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集体宣讲让患者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结肠直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