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博(洛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河南 洛阳471000)
腮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为良性肿瘤。腮腺良性肿瘤是常见的面部疾病,临床病症表现为面部疼痛、麻木、红肿、发热等。腮腺良性肿瘤不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但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会转化为腮腺恶性肿瘤,对患者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传统手术主要采取S 形切口进行治疗,具有视野宽阔、分离方便等优势,但手术可导患者面部神经麻痹,耳垂发麻等不良并发症。此外,该手术方式会在患者耳廓留下瘢痕,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性[1-2]。 现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进步, 越来越多的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方式被应用于临床中, 尤其是V 形隐蔽切口,其有效隐藏于耳屏前皮纹,不易留瘢痕,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性,且术中对面部神经、听觉神经等起到很大程度的保护, 改善临床预后效果。 本研究以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V 形隐蔽切口手术的效果。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60 例,符合《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腮腺良性肿瘤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0~78(61.97±12.12)岁;平均病程(8.98±4.96)个月。 观察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49~75(62.32±11.79)岁;平均病程(8.63±5.51)个月。纳入标准:意识清楚;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腮腺手术史,无手术禁忌证;对手术耐受,术后经病理检查可知肿瘤边界清晰;直径小于40 mm。 排除标准:资料不全者;伴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S 形切口,观察组采用V 形隐蔽切口。 操作如下:(1)S 形切口。 在患者耳下皮肤及皮下组织呈“S”切开,将皮瓣翻开,促使肌筋膜和腮腺边缘充分暴露。操作医师观察肿瘤严重程度,确定下刀位置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面部神经、听觉神经等,将腮腺及肿瘤彻底切除。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置留负压引流,切口缝合后用敷料覆盖,戴上腮腺套加压包扎14 d,术后予以抗生素感染常规治疗。(2)V 形隐蔽切口。患者取平卧位,将软枕垫于肩下,行全身气管插管,实施全麻处理。 待麻醉药效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 沿患者耳轮脚根部向耳后沟的外耳道顺序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将皮瓣翻开,使腮腺咬肌筋膜全部包含皮版内;顺胸锁乳突肌前缘把腮腺后方至乳突尖组织进行分离并暴露,同时注意保护听觉神经;在外耳道软骨处,顺着乳突前缘采取钝性分离,暴露二腹肌后腹的附丽;顺着乳突尖上方大致10 mm 的位置处将腮腺钝性分离,充分显露面部神经主干, 在顺着主干的周围0.5~1.0 cm 的安全范围内把肿瘤彻底切除,保留腮腺导管,将切除的病变组织送入实验室进行冰冻检查[3-4]。 若为多边形肿瘤,结扎腮腺残端;根据切除肿瘤的大小,形状等选择合适的胸锁乳突肌瓣将其所有神经组织等区域完全覆盖。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在其内置留负压引流,进行3-0 美容对层缝合后采用敷料覆盖,戴上腮腺套加压包扎14 d,术后予以抗生素感染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1)两组术后视觉疼痛评分量表评分。 无痛,0 分;轻微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影响睡眠质量,但可忍受;重度疼痛,7~10 分,疼痛难忍,无法入睡。 (2)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切口美容评分。 两组术后1、2、3 个月后对手术切口的美观满意度予以评分:不满意,0~3 分;满意,4~6 分;非常满意,7~10 分。 (3)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4)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包括暂时性面瘫、涎瘘或皮下积液、涎液分泌、面部畸形、耳垂麻木。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视觉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24 h 两组视觉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1 w 视觉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视觉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术后视觉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24 h 3 d 1 w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 8.39±1.21 8.27±1.30 0.944 0.587 4.29±0.78 6.84±1.13 5.392 0.005 1.73±0.49 3.21±0.61 6.209 0.000
2.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切口美容评分比较 术后1 个月两组切口美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3 个月切口美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切口美容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切口美容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1 个月 2 个月 3 个月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 2.48±1.01 2.49±0.86 0.311 0.839 5.30±0.94 4.18±0.73 8.982 0.000 8.49±0.38 6.95±0.54 5.345 0.011
2.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30 30 t P 57.49±7.29 59.18±5.30 0.392 0.702 51.08±2.65 62.49±4.39 6.986 0.001 52.83±1.48 57.98±2.24 7.194 0.003 3.19±0.48 4.30±0.33 3.387 0.022
2.4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暂时性面瘫4 例、涎瘘或皮下积液3 例、涎液分泌3 例、面部畸形4 例、耳垂麻木2 例,不良反应率为53.33%;观察组暂时性面瘫2 例、涎瘘或皮下积液1 例涎液分泌1 例面部畸形1 例,不良反应率为1.67%。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腮腺肿瘤主要是以良性肿瘤最为常见,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的标准是最大程度上保护面部神经的同时,将病变部位有效切除[5-6]。 以往的术式为“S”形切口,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仍存在诸多不良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对于面部美观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7-8]。 对此,V形隐蔽切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该手术方式不仅可有效切除病变部位,还能保护重要组织及神经不被破坏,同时手术切口隐匿于耳屏前皮纹,不影响患者美观性。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3 d、1 w 视觉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3 个月切口美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取V 形隐蔽切口具有众多优势: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切口美观性,不会在颈部、耳廓处留下任何瘢痕[9-10]。 另外,V 形不仅规避上颈部弧形的可视切口,还能将视野充分扩大,便于医生方便操作,促使手术顺利进行;V 形隐蔽切口相对于传统S 形切口降低疼痛感,提高舒适度。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在以往国内相关研究指出,良性肿瘤包膜外的周围组织浸润性正常局限在1.0 mm 以内,对此在腮腺区域0.5~1.0 mm 范围内进行手术相对安全[11-12]。 随着近年来V 形隐蔽切口的提出及广泛应用在临床上,不仅对肿瘤附近区域面神经分支进行暴露和解剖,还对面部神经起到有效的保障,减少暂时性面瘫、涎瘘或皮下积液、涎液分泌等发生几率[13-14]。 另外,V 形隐蔽切口仅仅只是切除病灶部位,能很大程度避免术区出现凹陷畸形的情况,影响患者面容美观度。同时无需切除腮腺总导管,确保腮腺分泌唾液功能正常运作,避免患者口干症的发生[15]。此外,这种手术方式可有效降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V 形隐蔽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度,提升切口美容评分,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