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娜
(招远金都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招远 2654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血压突然剧烈升高所致[1]。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后血肿会压迫脑组织,造成神经功能损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重要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缓解病情,但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术后机体各功能恢复进程较为缓慢[2]。临床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通常对其实施常规干预,效果欠佳。局部亚低温能够使局部脑组织代谢速度下降,起到细胞保护的作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3]。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可通过适当、科学的训练促进康复[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招远金都康复医院2019 年7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92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招远金都康复医院收治的92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5]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症状体征检查确诊;(2)发病后24 h 内入院;(3)具有手术相关指征,且术后生命体征稳定;(4)存在高血压史。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2)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3)孕妇;(4)存在精神疾病或语言沟通困难者;(5)因外伤或者血管畸形所致脑出血者;(6)合并严重肝、肾原发性疾病者;(7)伴有肌肉萎缩者;(8)拒绝配合此次研究者;(9)存在动静脉畸形者。该研究获招远金都康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49~68 岁,平均年龄(58.72±4.13)岁;高血压病程3~11 年,平均高血压病程(6.28±1.23)年;发病至入院时间4~21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8.56±1.39)h;脑出血量18~41 mL,平均脑出血量(29.82±2.51)mL;出血位置:基底核17 例,额叶16例,枕叶13 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4 例,高中及中专18 例,大专及以上4 例;体质量指数19~2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26±1.08)kg/m2。观察组: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9 例;年龄47~69 岁,平均年龄(58.63±4.10)岁;高血压病程3~12 年,平均高血压病程(6.35±1.26)年;发病至入院时间4~23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8.67±1.42)h;脑出血量19~42 mL,平均脑出血量(29.87±2.54)mL;出血位置:基底核20 例,额叶15 例,枕叶11 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5 例,高中及中专19 例,大专及以上2 例;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18±1.05)kg/m2。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两组均采用常规干预。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为以健侧卧位为主,每隔1 h 协助患者翻身1 次,翻身中勿用力牵拉患者患肢,注重保护患侧关节功能;按摩患者四肢,每2 h 按摩1 次,5~10 min/次,并给予患侧腕关节、踝关节、肩胛带背伸牵张活动,之后逐渐进行从上至下身体各关节处屈曲伸展、内收外展、旋转运动,每个动作重复5~10 次为1 组,每日训练2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坐位训练,并逐渐过渡至站立、步行训练,干预至术后3 个月。
对照组采用局部亚低温。术后6 h 将亚低温治疗仪[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YDW-2000Ⅱ型,粤食药监械(准)字2014 第2580276 号]置于患者头部,并采用冰袋冰敷患者颈部进行降温处理,确保头皮温度控制在33~35℃,治疗5~7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1)认知功能训练:首先指导患者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学习,10~15 个单词/d,随后过渡至完整的句子,4~6 句/d,并每日与患者交流沟通、语言复述,循序渐进锻炼患者的语言能力;并指导患者进行读报纸、算术等日常活动,同时采用图形记忆法,让患者凭借自身记忆在白纸上画出看过的几何图形,并逐渐增加图形的难度和数量,30 min/d,以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2)肢体功能训练:将患者健侧大腿置于患侧大腿上,患侧大腿缓慢移动到床边,并保持自然弯曲的状态,之后旋转躯体,缓慢摆动双腿,每次训练15 min;取健侧卧位,健肢接触床面保持90°,背部垫柔软物,头向上抬,保持体位,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向前伸直、手指手臂向外伸直等训练,每次5 min,之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至每次10~15 min;将患者患侧下肢抬起做内旋、外展训练,并握住小腿做屈髋、屈膝训练,每次5 min,之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至每次10~15 min;患者坐位下进行Bobath 球前后推行训练,将球置于患者前方,并给予一定抗阻,每次训练30 min;双上肢配合够物、取物,并逐渐增加力度和移动距离,每次训练时间为30 min,休息4 h后方可展开下一次训练;指导患者保持站立姿势,缓慢向前移动双脚,上肢保持伸直状态,并抬臀,伸直膝关节,初始站立时间为3~5 min,之后依据患者耐受情况延长患者站立时间;指导患者两脚与肩同宽,左右晃动身体,若患者可坚持站稳5 min,则鼓励其缓慢行走,每次行走15 min;在训练过程中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的暴躁情绪,增加其肢体功能训练依从性。以上动作每日训练3 次,每周训练5 d。(3)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由相关护理人员利用工具向患者示范洗脸、进食、穿脱衣裤等日常活动,之后协助患者逐步完成进食、洗漱、解大小便、穿脱衣裤等各项日常生活训练,每次30 min,2~3 次/d,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借助手杖等辅助工具进行上下楼梯训练,45 min/次,3~5 次/d;加强家属技能培训,让家属在患者训练中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主动监督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训练基础动作。干预至术后3 个月。
(1)神经功能: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包括意识、凝视、视野、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失调、面瘫、忽视或不注意共11 个项目,评分范围0~42 分,分数越低则表示神经损害程度越轻。
(2)认知功能: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展开相关评估,包括时间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共30 道题,满分30 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认知功能越佳。
(3)运动功能: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估,共100 分,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66 分,包括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腕稳定性、肘伸直及肩前屈30°时、手指、协调能力与速度,下肢运动功能评分34 分,包括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协调能力与速度,分数越高则表示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越强。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包括穿衣、梳头、活动、上下楼梯、床椅转移、平地行走45 m、大小便等,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
两组干预前NIHSS、MMSE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NIHS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MMSE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MMSE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MMSE 评分比较[(),分]
两组干预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是因血压波动较为剧烈造成脑小动脉破裂出血所致,多发生于基底节,会引起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6-7]。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神经的压迫,是临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受限,影响病情恢复,且术后未能早期实施康复锻炼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致残率、致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8]。
局部亚低温可通过降低人体温度抑制新陈代谢,保护脑细胞,对于减轻脑水肿、缓解脑神经损伤的意义重大[9]。但局部亚低温在改善患者运动、生活能力方面仍具有局限性,故临床考虑配合康复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局部亚低温联合康复训练在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提高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原因在于,脑组织可塑性较强,本研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予以其发音学习、交流沟通、算术等认知功能训练,可刺激患者大脑皮层活动,进一步提升大脑的可塑性,有利于对其认知功能的改善。针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一系列针对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并能够刺激大脑相关功能区,促使大脑功能重建,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指导患者展开肩关节向前伸直、手指手臂向外伸直、下肢外展、坐位下Bobath球前后推行训练等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训练,能够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发生,并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由于肢体、神经功能受损,难以正常进行进食、穿衣、如厕等活动[10],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进食、洗漱、解大小便、穿脱衣裤、平地行走等一系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再根据其耐受情况逐步强化训练,可逐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使其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将康复训练和局部亚低温联合应用,二者可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从减轻脑神经损伤和重建大脑功能角度出发,加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促使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从而有利于各功能恢复。该研究尚存在纳入样本量过小、观察时间短等不足之处,可能造成本次研究结果不够可靠、准确,对此临床还需扩大纳入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进一步证实局部亚低温联合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远期影响。
综上所述,局部亚低温联合康复训练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地提高其认知功能,增强其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