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曹霁
“巴大叔来了!”“巴大叔!能不能帮我看看我的菜苗?”“巴大叔,咱们什么时候去野外科考?”“巴大叔!……”“巴大叔!……”校园里,一群孩子追在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大叔”身后,争先恐后地向他提问。这位备受欢迎的“巴大叔”,就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科学特级教师——陈耀。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陈耀并没有盲目追逐“城市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带着学生在大自然中探索世界,用“山水田园课程”代替了学校一成不变的自然课。2004年,陈耀开启了“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鼓励学生在家里建立“实验室”,发展爱好和兴趣,培养探究能力。以“山水田园课程”和“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掀起了科学教育改革新浪潮,唤醒和点燃了一大批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如今,陈耀正在默默进行着一个新的计划——他希望到2049年,他的学生中能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
陈耀的家乡在浙江省温州市横塘村,这里有他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村东头有一条很宽阔的塘河,水很清,水泵把塘河水引进水渠,浇灌稻田,最后流入横卧在村子中间的大池塘。每到夏天,池塘里就会长满绿色的水葫芦,开着紫色的花,放眼望去,美丽极了。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田野里、池塘边临摹那些漂亮的花花草草,我爷爷还经常把他收藏的连环画拿给我们当作参考。”陈耀回忆起儿时的乡村生活,语气很是轻快。
炎热的夏天,村民们喜欢在塘河里游泳、戏水,经常有人在水底下挖到珍珠蚌。为了“挖宝”,陈耀学会了游泳,潜入水下寻找珍珠蚌成了他最喜欢的夏日游戏。后来,爷爷又买了很多关于珍珠蚌养殖的书,陈耀学得很认真,按书上指导一遍遍地尝试,最后养出来的珍珠蚌肉头肥厚,珍珠色泽上乘,成了收购人的首选,他也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了小伙伴们崇拜的对象。
童年的经历对陈耀的教师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童年的快乐带给今天的孩子”。
1994年的秋天,师范学校毕业的陈耀来到温州市新桥镇中心小学任教。起初,他主要教数学课,兼职教自然课。为自然课备课时,他发现书上的教学内容几乎就是他童年生活的翻版,但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让这门课程少了许多鲜活和乐趣。陈耀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决心改变当下自然课刻板的教学模式,还给乡村孩子们一个真实、快乐的童年,于是便向校长申请了全职教自然课。
转岗后,陈耀面临新的窘境。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几乎没什么人重视科学教育,自然课似乎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可以上,也可以不上,有的教师甚至自己都不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只是把书上的内容誊写到黑板上照本宣科,学生们根本没有真正探究科学的机会。因为没有专门的实验室,陈耀每天待在学校图书馆办公,不过这并没有困住他改革和开拓的灵魂。只要有实验条件,他就一定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氧气燃烧实验、植物种植、光的色散研究……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实验材料和科学作品堆满了图书馆,图书馆老师干脆把场地彻底让给了陈耀当科学实验室,自己则“霸占”了大礼堂做图书馆。有了自己的科学小天地,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每次上课都是精力满满、兴致高昂。被问及教书“秘诀”,陈耀只说了一句话——“让孩子们自由生长,而非野蛮生长,更非揠苗助长”。
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陈耀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叫“阿里巴巴”。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陈耀又在后边诙谐地加上了“大叔”二字。大多数时候,陈耀和学生们并不以师生相称,在孩子们眼里,陈老师既像《一千零一夜》里机智勇敢的阿里巴巴,又像《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的小林校长,便干脆叫他“巴大叔”了。
“自然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理念下,陈耀主持实施了“山水田园课程”和“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帮助成千上万个家庭和学校冲破科学教育的藩篱,点燃了万千学生的创新火种;他还和籀园小学科学教师团队一起成立了“苹果树之友”科学公益组织,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开展公益活动。
2016年12月,42岁的陈耀登上了“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颁奖台,与他并肩而立的,基本都是院士、教授、专家等“大咖”。作为唯一来自基层教育一线的获奖者,陈耀眼中没有一点乡村教师的窘迫,而是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毅的光芒。从不受重视的自然课教师,到不断掀起科学教育改革浪潮的“巴大叔”,四十不惑的陈耀把他的科学大道越走越宽。
陈耀说,乡村蕴含着无限的教育资源。在自然课算不得“主科”的那些年,教学受到的限制反而更少,陈耀经常带着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上课,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学校方圆五公里的山野。
学校旁边的金蟾山是他们最常去的地方,陈耀带着学生们到山上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鼓励他们制作《金蟾山植物志》。遇到不认识的植物,陈耀就带学生去县里的图书馆查阅书籍,还找了当地的中草药医师帮忙鉴定,然后对照着给每一株植物拍照、鉴定、分类,制作成图文说明,做成了包含七百多件植物标本图鉴的《金蟾山植物志》。“科学教育首先要具有实践性,它是一种探究行动,能够发展学生全学科的学习能力。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的尝试应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项目式学习吧!”陈耀嘿嘿一笑,憨厚的笑声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工作后的第九年,陈耀用了所有的积蓄,又向家里借了钱,到二手车市场“淘”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当陈耀把这辆已经有六年车龄、跑了十几万公里、车身内外“伤痕累累”的二手车开到学生们面前时,他们欢呼雀跃地围了上来,畅想着未来坐着它去“科考”的场景。虽然有了汽车,但日子拮据的陈耀也只有节假日才舍得开车带孩子们外出考察。坐车去野外上课的机会很珍贵,经常是车门刚一打开就挤进去七八个孩子,陈耀去制止,总是劝好了这个又惹恼了那个,无奈座位有限,大家只能轮流参加。
有一次,师生一行去大罗山考察,在山上,他们发现了许多布满水晶的花岗岩。孩子们如获至宝,合力把一块一百多斤的水晶石抬下山,硬塞进了后备厢。回到学校,他们才发现后备厢被压出了一个大洞。从此,一遇到下雨天,后备厢就漏水,毯子上还长出了白色的霉斑。谁承想这又让孩子们“脑洞大开”,他们偷偷往后备厢撒了一大把绿豆,想看看豆子能不能在湿润阴暗的条件下发芽。某天,对此一无所知的陈耀打开后备厢,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嫩绿的豆芽长势良好,有力的根须甚至把车子的铁皮顶穿了,导致后备厢下面的预备轮胎也脱落了。“罪魁祸首”们看到之后,还很认真地问道:“豆芽的力量怎么比铁皮还大呢?”把陈耀弄得哭笑不得。
年迈的“神奇校车”几年之后“退休”了,此时陈耀的教学也遇到了重重阻力。2010年,他跑到老同学朱利峰所在的石公田村散心,彼时,朱利峰也正因为种种办学困难而一筹莫展,二人互诉起了自己的迷茫。聊天时,陈耀得知这里就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太守时寄情山水、激情创作的地方,看着这片美丽却寂寞的风景,他茅塞顿开,何不把课本内容融入自然生态和乡野资源,打造一套适合乡村孩子的“山水田园课程”呢?
陈耀和朱利峰开发的第一课是“油菜花的一生”。教师每天领着学生去油菜花田上课,记录下油菜花开花的全过程,并制作植物标本;分析油菜花子房的构造,探索油菜花繁殖的奥秘;花朵凋谢后,学生们继续观察果荚的生长过程;最后收获油菜籽榨成油,用来烹饪美食,和小伙伴们一起享用。历时四个月的课程,学生们要写作文、做数据统计、测量间距、计算油菜花种植密度,还要作图绘画、编曲创作,在田间地头与生活对话、与生命对话。
陈耀相信,只要因地制宜,找准乡村教育变革的路径,乡村学校大有可为。“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我相信,再过十年,我们国家好的学校、好的教育都出自乡村。”他自信满满地说。
陈耀觉得“学”和“玩”并不对立,好的教育能让学生玩得快乐、学得主动,这也是他开创“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的初衷。
一节科学课,陈耀给每个学生发了种植盒与种子,布置了一项“种植绿豆”的家庭作业,然而到了反馈的时候才发现,真正做了的学生寥寥无几。“为什么举手之劳的事情,学生们却不愿意干呢?”
经过几天的思考,陈耀决定换一种思路——让学生回家建立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下试验,寻找他们感兴趣、想了解和研究的问题展开验证,记录下研究过程,然后回到班里分享研究结果和体会。就这样,“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诞生了。
有了初步规划后,陈耀向全校学生公布消息,鼓励学生加入他的计划,在家里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实验。最初,只有9个学生报名参加,实验也大多只是养昆虫、种番薯一类的内容。不过学生们异常珍惜这个“科学角落”,对自己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继而点燃了他们向知识海洋的更深处、更广处探索的动力。渐渐地,加入他们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的执行框架逐渐明确:一是要有明确的实验任务或课题;二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受教师干预;三是学生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形成成果,包括阅读、写作、演讲、探究、展示、评价六个环节;四是要利用学校课程以外的业余时间在家中进行,鼓励家长尊重孩子并参与其中。
家庭实验室帮助那些一直为考试和分数所困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展示出自己的独特天赋。
“我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叫‘Charles’,音译过来就是‘查尔斯’。世界上很多人叫查尔斯,比如英国生物学家、创作了《物种起源》的查尔斯·达尔文,‘现代地质学之父’查尔斯·莱尔,法国矿物学家查尔斯·弗里德尔。另外,还有一种宝石检测仪,就叫‘查尔斯滤色镜’。”
学生小谈是一位“矿物发烧友”,他收藏的第一块矿石是姐姐的同学送给他的,为了弄清石头上神秘的花纹是怎么来的,他上网搜了很多资料。山海变迁的奥秘深深地吸引了他,小谈对矿石的喜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对比之下,学校课堂上的知识常常让他觉得有些乏味,好几门课的成绩不好。那段时间,小谈在学校总是垂头丧气的。
了解了小谈的苦恼后,陈耀鼓励他在家成立自己的“石头家庭实验室”,还可以在学校开一个“矿石博物馆”。办展出的那天,小谈丰富的矿石收藏和精彩的解说吸引了众多同学参观,很多老师也对他的收藏啧啧称奇,小谈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学习的意义。
随着家庭实验的深入,小谈借阅的书籍越来越多,有一些甚至是连爸爸都要寻找很久才能借到的专业外国文献,本以为孩子是“三分钟热度”的小谈父母逐渐开始正视孩子的研究,经常带小谈去参观专业的矿物展览会,还陪他去世界各地寻找矿石。“未来我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拥有最丰富的矿藏资源!”小谈满怀壮志。
为了能让这场科学教育改革给更多家庭和学校带来新的生机活力,陈耀领衔搭建了“家庭实验室全国联盟学校”科学教育平台。如今,全国各地几百所学校、成千上万个家庭加入了“家庭实验室计划”。“给孩子建家庭实验室,就是留给孩子金山银山,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全人,而我的使命,就是把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思想传递给千家万户。”陈耀语气坚定。
得益于良好的科学启蒙,陈耀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选择了科学领域的专业深造,甚至有不少学生去了世界顶尖学府。从教近三十年,看着一个个“科创新星”崛起,陈耀心中的梦想逐渐清晰,“到2049年,我希望我的学生之中能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将此称为“2049计划”。有人觉得这是空想,也有人觉得这是妄想,但大家都期待着陈耀的梦想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