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2022-08-11 03:36徐新容张婧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教育家 2022年29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培训

徐新容 张婧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马强 |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科研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教育在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培养学生和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方面责任重大。近年来国家印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文件,都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日前,《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出台,并将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出,学校应当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按照规定组织落实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要求,充实、培养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和课外辅导员,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师业务培训内容。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推进和实践离不开教师在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层面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系统开展教师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生态文明素养,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环节。

培训方式多样化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培训。首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的调查与统计,依据调查结果设计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并将培训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教师培训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的形式,加强培训的实用性。开展观摩学习、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实践考察等活动,分步骤、分层次地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培训内容调整和创新培训方式,灵活运用师徒式培训、跟踪式培训、需求驱动式培训、沉浸式培训、异质小组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常见的培训教学形式包括:专家讲座报告,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同行之间经验介绍、教学展示、共同研讨;专家指导“自学—反思”,一对一课例设计、指导、说课与点评等。

分组深度研讨,促进专业提升。采取“专家与教师面对面”的形式,围绕每位教师的教学课例进行深度研讨。专家与教师从教学目标、课堂策略和作业评价等多个维度展开讨论,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升自主学习效力。与学科教育教学相融合,观摩学习优秀案例,帮助教师寻求生态文明融入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的能力。探索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展学科间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整合,以主题教育的方式进行跨学科教学,全方面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开阔教师的视野。围绕“双减”目标,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课堂教学展示,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开展减负增效具体行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探索生态文明教育与“双减”融合并进的新范式。

培训内容多元化

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培养教师对国家与全球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学习并理解生态文明科学知识、基本理念与政策,敏锐发现与获取生态文明相关信息并适时纳入课程内容与研究视野,指导学生关注与调查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结合学科知识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进行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整体布局与区域生态文明教育在地实践指导,重点从未来十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地化生态文明教育特质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与设计三个层面进行教育反思和规划。分析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本地区特点和发展经验,从目标、路径及策略角度进行地区生态文明教育规划。另一方面,进行新时代教育思想与“十四五”生态文明教育热点解读,包括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推进路径,全方位论述地区教育生态文明发展体系,提出“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实施建议。

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在地化课程。在地化教育承载了区域生态环境、社区、农耕、人文历史等不同层面的意义,形成了真实的教育资源。培训可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探索生态文明课堂改革,引导学生关注绿色社会建设。以生态文明教育优秀示范区石景山区的“山水北京城”专题为例,从生态文明理论出发,从一山、一水、一城间的地理布局和血脉联通这一角度,讲解首都生态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探寻城市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历史文化、学科融合和生态文明三个维度分析首都城市文化发展脉络,提出加强京西永定河文化带教育资源开发的主张,积极探寻北京中轴线历史文脉,实现首都地域文化的教育发展和传承。

同时,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开展跨学科课堂学习模式与教学策略研讨。依托区域资源,聚焦“生态文明教育STEAM课程的创新实践”,从生态文明视角,向教师讲解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创新实践内容,探讨STEAM课程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内涵与路径。比如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为主题,通过“场馆的循环再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水土保护中的表土分离”“老工业园区的城市创新”四项案例,丰富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体验与知识储备,培养教师设计生态文明教育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与实践行为的能力。

聚焦生态文明核心素养培育。其一,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积极贯彻国家课改理念,构建学科教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策略,在理念、目标和内容层面实施学习方式变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二,以尊重为核心,构建立体思维,推进课堂融合。通过案例剖析让教师领会生态文明教育的本质,诠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理念,构建课堂教学立体化思维和多元教学模式,重点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目标、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学科教学设计以及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三个层面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路径与方法,引导教师从理念、结构和方法上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教学策略优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助力提质增效。其一,培养教师可持续学习课堂创新设计方法与能力,结合生态文明教育育人目标,贯彻“双减”要求,深化教育改革与学习创新,切实践行生态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成长。其二,在把握全球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聚焦在地化研究。基于中小学校所在区域的多维社会资源学习与实践场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对教师开展在地化教育教学专题培训;通过校内外教育资源的联动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方案;通过专家引领,让教师在实践后开展深度反思进而再实践,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教师运用区域资源的在地化教育教学能力。其三,聚焦“双减”目标,推进项目化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结合融合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学习方式研讨交流优秀案例,从课程的研究背景、学习目标、实施策略、能力培养等层面进行课例讲解,介绍跨学科课堂学习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策略研讨。

培训方向多维化

注重系统规划。与时俱进,深入探究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发展与新趋势。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图》,2021年又发布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世界正处于新的转折点,亟须继承优秀教育传统、革新教育教学模式,强调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世界向更加公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转型。教师培训应该结合世界教育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细致解读、深入挖掘、系统规划,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前沿的培训内容促进优质教育的持续提升。

注重任务驱动和体验学习。其一,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学习方式,梳理打造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优质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优秀案例的课堂实录和相关材料。如:学科教学的生态文明渗透案例,让教师学会具体操作;增加课堂实践及与教学相关的生态文明教育案例的分享研讨频次,等等。其二,可通过专家与教师的共同研讨、设计与优化,使教师真正把握项目化学习的步骤与策略,凸显培训效果。其三,有计划开展实地研学和观摩活动,让教师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相关生态文明知识与课堂教学更紧密结合,持续提升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注重深化“双减”融合。“双减”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培训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科研人员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专题学习,抽象、提炼出可迁移的模式与策略,不断建构与丰富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双减”融合的标准规则,开发出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与“双减”融合促进学习能力提升的评价量表,提升“双减”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课堂的育人成效,助力区域教育提质增效。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教师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教育观,培养适合生态文明时代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人才。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断提升品德修养,能够用自身的知识、才能、品德和智慧影响学生,持续提升育人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美丽中国、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小学应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智力和精神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培训
教师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会议·培训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