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亚峰 卢毓青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脍炙人口的佳句就诞生在美丽的黄海之滨、素有“黄海明珠”美誉的东台。北宋名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等先后在此任职,著名的“晏溪书院”泽溉后世。江苏省东台中学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百年老校。2021年2月卢惠斌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面对东台百万人民对“学有优教”的殷切期盼,卢惠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带领全体东中人砥砺前行,踔厉奋进,努力书写教育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校长执掌一所学校,心中一定要有目标,要为学校绘就一张“蓝图”。强化目标意识,制定并实施办学目标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卢惠斌表示,“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如果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什么风都不会是顺风”。
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对照新形势、新要求,从管理层到教师普遍存在守成多于创新的心态,目标追求还不够高远,办学满足于盐城市列第一方阵,缺少冲出盐城、省内争先的劲头。他认为,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东中的办学定位要更高远、更精准,要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始终在东中得到落实。
在他的主导下,学校着力实施“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办学策略,并提出了“追求卓越,办全省有影响力的高品质高中”的办学目标,以培养家国情怀深厚、学习品质优秀、核心素养良好、富有发展潜质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坚定不移走好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成办学理念先进、课程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精致、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全省上游的高品质示范高中。
卢惠斌说,一个优秀的校长要做到目中有人,腹中有识,肩头有担,心中有爱。他寄语教师:“热爱生命,热爱教育;享受生命,享受教育。在教育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享受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他希望东中人不仅要有奋斗的充实感,还要有收获的幸福感。
“揽胜楼何高高兮,校之中央;有阶梯可登兮,万方斯望;集合九区佳子弟,雍容肃穆,志坚强;学兼中外兮,文化发扬。如琢如磨兮,与世偕藏。”1930年,时任东台县立中学国文教师的陈培寿为东中撰写了校歌。一百多年来,揽胜楼的灯光,照耀着东中人赓续传承,日渐日新。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根植于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心中的愿景与行为指南。在卢惠斌的带领下,学校传承并放大优秀文化基因,以“文化”作为特色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重要载体,努力打造学校文化特色,把东中人塑造成独特的“文化个体”,享受“文化东中”给予的生命内涵和气质魅力。
学校建设独特的物型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标识,形成特色文化环境和氛围,处处彰显“文化东中”的内涵。国际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德”字石刻、“天道酬勤”柱、“世纪东中”鼎、“夸父逐日”浮雕、孔子汉白玉雕塑、夏寅官(首任校长)塑像、名人思想文化墙等文化景点让“文化东中”具有丰富的物型载体。
学校打造鲜活的课程文化,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立足地区和校本实际,深度挖掘开发区域和校本课程。依托江苏省“读书·写作·思辨”语文课程基地,开展“创新探究”“健体尚美”“阅读表达”的校本特色文化活动。利用地区资源,开设海盐文化研究、天仙配奇缘文化探寻、西溪“晏溪书院”文化溯源、东台发绣文化、蚕桑文化、黄海森林公园“林工文化”等20多门区域和校本特色文化课程,并专门配置特色师资、编写特色课程教材,生动演绎着“文化东中人”的深刻内涵与校本实践。
大规模办学之下,如何管理是一个难题。对此,卢惠斌表示:管理不靠压、看、喊,靠的是理念引领、方法指导、制度激励、机制护航。学校坚持“人性似水,制度是渠”的特色管理理念,践行“质量为本,管理立校”的办学方针,以制度规范管理,以管理彰显人性,不断塑造具有东中特色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定并完善符合学校治理需求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编制完成了《江苏省东台中学制度汇编》,覆盖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方面,涵盖各部门处室,从学校管理人员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以至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全面规范学校办学和教职工教育教学行为。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坚持依法依规决策,实现了制度完备、程序合理、规范有序,得到了师生员工的普遍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学校完善“考勤、考量、考绩”三维评价体系。对班级进行“流动红旗”激励管理;对备课组、教研组每月进行量化考核,年终评选年度先进备课组和教研组;根据个人教学和科研成果评选年度教学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申报以量化积分为依据;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奖金能高能低”的“六能”管理机制;职称评选实施AB双轨制等。学校希望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引导教师克服能力危机,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职称评选AB双轨制的出台,源于卢惠斌与年轻教师的一次座谈。在座谈中,卢惠斌感受到,很多年轻教师认为学校职称评选制度中,工龄和职龄在量化积分中占比太高。卢惠斌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创新地提出了职称评选AB双轨制,即A方案重资历,B方案重业绩。为更多优秀的年轻教师打开个人发展上升通道,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三新”背景下,普通高中如何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直挂云帆济沧海”?卢惠斌认为,只有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才能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新推力。
一年来,学校聚焦课程、聚力课堂,开展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升课堂学习质态,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立足校情,不断凝练,形成“六度课堂”教学思想:站位有高度,活动有效度,研究有深度,创新有力度,学养有厚度,关爱有温度。在“六度”课堂教学思想引领下,努力构建各学科课堂教学范式,打造生态高效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课堂成为开放的空间、对话的场所和交流改进的平台。
此外,学校缩短上课时长,增加授课模块,把原有每节课45分钟改成40分钟,“倒逼”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双减”政策,切块自习管理,推行限时训练,通过对练习“提质减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研磨四种课型,即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评讲课,引领全体教师精准施教,科学育人;打造四大课程基地,即实践创新类课程、阅读表达类课程、健体尚美类课程、劳动实践类课程,依托课程基地,丰富课程体系,助推学生发展。
一系列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品质,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探究学习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提出了“三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问”应该是印记在每个教育人心中的问题。办一所学校就是要回应这三个问题,在卢惠斌的带领下,东台中学对这“三问”做出了很好的校本化回应。世纪东中的校园里,优秀在“生成”,幸福在“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