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赵子垚
商用车市场由“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令商用车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报告》系统、全面论述了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商用车行业企业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7月19日,《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工信部装备一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一汽解放、北汽福田、长城汽车、中通客车、招商车研、武汉检验中心等商用车企业和行业机构代表出席现场会议,中国重汽、陕汽集团、东风股份、东风商用车、上汽红岩、江淮汽车、厦门金龙、宇通客车、浙江吉利新能源、东北工业集团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等有关专家和报告主要执笔者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主持本次会议,出席现场会的领导和嘉宾共同和参加了《报告》的发布揭牌仪式。
商用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双碳目标对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悉,《报告》自2020年首次出版,本年度为第三册,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组织商用车企业、行业服务机构和相关单位共同编纂,是一部系统、全面论述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权威性报告。
本年度《报告》由总报告、车型篇和专题篇三部分组成,共10篇报告。总报告描述了2021年全球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深入研讨了商用车海外发展思路和商用车低碳化发展前景,剖析了中国商用车全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商用车市场及竞争形势等,提出了商用车未来发展方案和建议。车型篇包括中重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客车、皮卡车、专用汽车等五类车型发展报告,综合介绍了各类车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识别分析了各类车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商用车各类车型发展思路和建议等。专题篇剖析了当前商用汽车产业的发展热点,研判了商用车电动化和新能源物流车发展趋势,分享了商用车智能网联和后市场发展趋势等有关内容,并基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产业数据信息,联合各骨干企业、行业服务机构和智库机构的力量,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研究和编制,其中还特别纳入商用车海外市场发展和商用车低碳化发展等研究成果,提出了行业发展建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主持《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暨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
叶盛基表示,商用车蓝皮书作为文献类资料,为商用车行业企业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借商用车蓝皮书发布会这一契机,联合召开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研判宏观经济环境及未来走向、商用车现状及趋势,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会上,工信部装备一司有关领导发表致辞讲话,对商用车蓝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并提出商用车作为一种生产资料,不仅完整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此外,由于当前双碳战略对商用车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已成为未来行业企业的关注重点。工信部装备一司有关领导结合商用车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装备一司关于商用车相关标准和管理政策的最新情况,表示将通过政策制定推动商用车发展。同时,鉴于商用车生产企业众多、产品类型多样化,行业管理难度大,政策制定会更加注重当前市场发展阶段和国内国情,通过商用车蓝皮书的研究和编制,系统梳理商用车发展经验,总结商用车发展成效,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增强消费者对商用车的认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发展致辞讲话,向莅临会议并给予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向研创单位和参与蓝皮书创作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祝贺。王利民表示,商用车蓝皮书系统、全面论述了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助推中国商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继续做好蓝皮书的编辑出版和传播推广工作,提升皮书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院总经理罗长亮和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国清作为主编单位分别发表讲话,表示将继续支持和参加《报告》编纂工作,为中国商用汽车高质量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由于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法规切换,国内商用车市场需求出现波动,同时受“蓝牌轻卡”政策预期带来的消费观望情绪和房地产开发行业遇冷等因素影响,商用车市场下行压力增加。近几年支撑商用车销量增长的政策红利逐步减弱,商用车市场进入调整期,预计“十四五”末,国内商用车市场销量将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总量逐渐稳定在450万辆左右。
然而,市场波动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呈现出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发展趋势。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57.8%,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16.8万辆,同比增长49.4%,渗透率为3.5%。
在国家“双碳”目标下,商用车减碳降碳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并在商用车客车方面已取得一定新能源化成果,未来将加大载货车领域的新能源推广力度,城市环卫、城市物流等专用领域的新能源化将成为发展重点。
商用车二手车业务量也出现同步增长。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二手商用车交易量为277.4万辆,同比增长8.4%,渗透率为15.8%。其中,二手载货车交易量为145.4万辆,同比增长9.6%;二手客车交易量为132万辆,同比增长7%。此外,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商用车保有量突破4000万辆,国五及以下车型市场保有量占比超过90%。在柴油车污染治理及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下,部分地区提前更新、淘汰了大量国三、国四及国五载货车,产生了大量性能及质量仍可满足低排放地区要求的二手车。此类二手车进入市场后,将提升近两年的二手车交易量和市场规模,盘活二手车存量市场进而拉动汽车市场增长。
2022年,商用车市场仍面临全球疫情反复、外部环境复杂、经济波动、治超治限常态化等因素影响,市场由“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且随着股比放开政策的实施,国际车企加紧布局中国市场,国内商用车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不过,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产业格局不断被重塑,也为商用车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报告》认为,商用车产品发展趋势将呈现高端化、轻量化、电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五大特点。
高端化方面,可以分别从供需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物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车队与企业客户比重显著增加,对货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售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关注的不再只是单一的整车产品,而是由金融、保险、服务等共同组成的“产品包”。企业必须转型并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以保持竞争力。与此同时,在股比放开后,由于国外高端商用车品牌涌入,正对本土制造商带来更多挑战,需要在设计、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学习国际高端品牌,促进自身发展。
轻量化方面,伴随中重卡的超载超限治理和轻卡“大吨小标”治理,轻量化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研究表明,燃油车减重10%,油耗将降低6%~8%;新能源车减重100kg,续航里程将提升10%~11%,同时降低20%的电池成本和日常损耗成本。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均能够提升动力系统工作效率,从而减少能量消耗、提升整车续航。轻量化正逐渐成为各大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
电动化方面,在“双碳”目标下,在城市路权政策的推动下,城市物流、环卫等车辆的纯电动化成为趋势。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换电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新能源商用车的应用场景将得到扩展,逐步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和价格焦虑。此外,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AI、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带动新能源商用车效率的提升,推动用户对新能源商用车的需求增加。
《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暨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嘉宾合影
最后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客户组织化对车队管理的需求、司机对数字化产品的体验以及国家对行业监管的要求,共同促进了数字化装置上车,数字化产品已成为商用车企业与客户间沟通的重要载体,并促使智慧物流成为支撑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支撑技术之一。目前,各大主机厂量产车辆辅助驾驶等级大部分为L1和L2,并逐渐向L3演进。部分科技公司采取高举高打策略,直接研发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并在部分城市路段或特定场景下进行测试,如城市郊区道路、部分高速公路/快速路、园区等。在商用车领域,矿山、港口、机场等具有低速、场景封闭、固定路线的特征,自动驾驶商用车可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保障人身安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附加值更高的环节中,短期内技术落地性较强。
对于中重型载货车产业和客车产业所面临的不同市场竞争形势,《报告》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重型载货车产业首先要面对的是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挑战。自2020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以下简称“清单”)正式实施,部分欧洲重型载货车企业已经采用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在国内建厂生产,从其发布的计划看,“十四五”期间在国内的销量目标均超过万辆,与其当前在国内的销量相比,涨幅较大。目前国外品牌在中重型载货车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性能均优于国内品牌,但产品价格较高,因此,国内品牌能够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外品牌在国内建立工厂和销售渠道后,产品价格将逐步降低,而国内品牌产品随着排放等法规升级和国内用户需求增加,产品配置和性能不断提升,价格持续上涨。未来国外品牌将对我国市场特别是中高端市场形成冲击,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然而,近五年来中重型载货车市场集中度的变化早已让国内竞争“白热化”,前5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四年超过80%。未来“强强合作”和“兼并重组”的现象将较“十三五”期间增多。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不同细分场景、不同领域的产品需求增加,单一企业难以在不同领域均实现领先,因此企业为保持先进性和市场主导地位,需要在不同领域寻求合作伙伴,这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
但国内中重型载货车市场需求严重透支,国内企业在多年高位运行的环境下,为突破困境,解决销量问题,国内企业不得不开拓海外市场。在主要企业公布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中,海外市场是各企业销量增长的主要市场,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销量,另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品牌形象,为打造国际化企业奠定基础。
客车产业则呈现另一番景象。《报告》指出,客车产业主要面临下行压力增加、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转型升级承压较大等问题。
截至2021年12月,客车累计销量为49.23万辆,同比增长12.7%。其中,海外出口客车4.23万辆,同比增长1.46%。虽然市场数据有所增加,但是主要增量来自轻客市场,大中型客车销量持续下降,大中客车累计年度销量为8.8万辆,同比下降14.4%。随着公共出行领域民航等、高铁和私家车多元化发展,基于大中型客车等交通工具的公共出行市场规模缩减。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人们的出行意愿降低且受到限制;大宗商品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国际物流成本企高、芯片供应短缺等因素,使得客车市场的恢复性增长承压较大,市场需求将可能持续下降。
具体来看几个客车细分领域的情况。在公交车市场方面,由于重点区域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均已更换为新能源公交车,其他新能源公交市场的需求也已部分释放,加之疫情导致的地方财政吃紧,未来纯电动公交市场的增长动力不足;在公路客车市场方面,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公众出行和旅游有所恢复,但旅游客运市场的复苏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在海外市场方面,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扩张,为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提供了机遇;欧洲多国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中国客车产品正逐步得到欧洲消费者的认可;受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疫情形势、航运政策等因素影响,海外业务的金融风险和交付风险仍然较高。
同质化竞争也是加剧这一市场“内卷”的主要因素。由于客车市场的进入门槛不高,不少省份均有独立的客车品牌。目前,客车市场发展处于成熟期,头部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但大部分客车生产企业缺少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差异化竞争能力较弱,导致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为此,各企业不断加大在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以维持各自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企业的客户议价能力并未增强,反而因竞争白热化和零部件信息透明化而加速下降。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以整车销售为主、配件销售为辅的制造业务;服务增值业务的价值创造有缺失,如汽车金融服务、汽车租赁、移动出行、二手车、维修保养、车队管理和车辆改装等,仍有待进一步投入资源和营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