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鹏
(德州市陵城区禹兴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分公司,山东 德州 253500)
农业生产重要基础设施包含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实践阶段严格管控,创新管护模式,制定完善管理机制与施工方案,能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各项工作秩序开展,并对运行管理阶段的常规问题、影响因素全面分析,有针对性的突出解决方案,并加大工程管护经费投资力度,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均衡分配,满足工程建设与管理要求,为工程项目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而修建的小型水库、小型灌区、蓄水池、小型泵站、引水工程等,有助于解决各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问题,也遵循“因地制宜”建设原则,对各地区农田水源分布情况实时掌控,并对水利条件及时改善与调整,优化水利资源利用方案及流程,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此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会扩大施工区域的蓄水量,强化蓄水能力,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在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通过高效、节能技术手段应用,满足各类农作物种植及生产要求,突出较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设计特点,是结合工作内容全面分析,在设计阶段强调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数据完整,积极开展实践勘察工作,应用现代化检测技术与设备获取更多的信息数据,为设计规划、施工方案设计、管理措施实施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明确设计要点内容(图1),在细节上严格管控,均可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图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要点
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在管理工作开展阶段要对其施工特点细致分析,结合工作内容细化各部门职责作用,在实践作业中保证每项工作均具备专业负责人,便于各部门在相互交流与探究,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把常规问题在根本上良好解决与控制,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开展管理工作,属于一项极其关键的核心内容,管理成效关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综合效益,为满足各领域建设及发展要求,需把工作重心放在管理阶段,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细节上严谨管控,并根据各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在相互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中提升管护成效,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帮助工程项目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设计方案不完整,管护内容缺乏标准性、依据性。在前期准备阶段忽视地质勘察工作开展,未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只是采用传统的设计理念与方式,完成方案规划工作,盲目性的开展施工作业,忽视工程进度、综合效益等提升[1]。再加上施工方案与实际要求不符,设计部门参与施工现场一边修改设计方案,一边考虑现场作业综合成效,增大现场管理难度,甚至出管控混乱情况,无法保证工程项目整体进度与效益,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施工建设问题的发生,是建设部门忽视自身职责与引导作用的发挥,关于各项工作开展只是单一化的考虑,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安全管控等无法满足实际要求,人力、物力、财力分配不合理,出现“一项工作多个部门管理或多项工作无人管理”的情况,在施工环节中出现问题,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与风险,无法保证工程进度与成效,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不符。同时,监管部门职责作用未充分发挥,监管人员只是根据施工单位回传的各类信息数据分析,对施工现场进度与实际情况无法充分了解,监管作用、监管职能发挥不到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进度与质量提升造成阻碍。
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设施管理阶段本着“谁受益、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开展,管理机制有一定的滞后性,资金投入待优化,单一化的依靠地方财政部门投资,会加大财政部门资金管理压力,无法保证工程维护工作全面到位,基础设施存在损坏、陈旧等情况,无法满足工程项目建设及发展要求。此外,大部分地区关于农税费改革措施的实施不到位,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巨大挑战,无法满足新时期形势下的创新发展要求,对农业生产造成阻碍,各项因素无法管控,常规问题持续发展,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失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本意义。再加上管理阶段的管理机制较落后,无法满足工程项目实践要求。
缺乏配套管理措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就遇到了阻碍问题,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完善,均因基础条件不充足,无法保证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顺利开展[2]。同时,还会受人为因素影响,各项工作质量不达标,一旦出现问题无法找到具体负责人,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待提升、工作态度懒散、缺乏责任心等,均关系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成效,影响工程项目价值与作用发挥。
因工作人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认识不充分,且可能会受错误思想及行为影响而引发不必要的问题,于级所提出的各项指示与机制无法贯彻落实,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处于分离状态,完全处于被动形势下开展管理工作,对工程进度与实际情况无法全面掌握,不利于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实施效果缺乏基础保障。
各类施工项目开展均需签订施工合同,目的是对各方合法权益最大化的保护,并依据法律法规加大管控力度,杜绝纠纷及矛盾问题发生。但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出现了产权归属不明问题,引发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方对自身职责内容与作用未充分探究,并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实践工作开展遇到更大的阻碍问题,施工进度与效益缺乏基础保障,引发纠纷问题的同时还会对建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3]。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阶段,往往强调工程质量而忽视工程建设后的运行管理工作,管理意识缺乏,建设单位与监管部门会把工作重心放在工程建设阶段,忽视整体管理成效,因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后续运营管理阶段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与管理,各类资金资源大量浪费,无法保证工程项目综合效益。
考虑各地区农业发展实况不同,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管控原则,强调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标准性,施工单位组建勘察队伍,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与配套设施,精准获取建设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与各项信息数据,为施工方案编制与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着科学化、严谨化的设计要求,突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规范性,需具备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在施工阶段对体系内容不断健全与完善,提升工程项目综合成效。建议从日常管理方面入手,要强调人员培训与管理,引进专业化技术人员,随着各项工作开始展组建工作队伍,提高工程综合质量与效益。再加上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能为各地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提升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突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于产权归属界定工作的开展,需加大法律法规应用力度,职能部门要根据自身作业标准及体系规则,引导各方积极参与,并细化各方工作内容与职责,采取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再加上日常监管过程中管控意识提升,也能相互探究,从多角度了解产权归属界定划分重要标准,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工作,为建设工及管护工作秩序开展提供便捷条件[4]。
通过政府部门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保护工作大力宣传,强化各部门职责意识与能力,在工程维护阶段要设立“办公点”,把各项政策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实践阶段,调动群众积极性,相互探究与参与,政府职能作用最大化发挥,根据工作内容相互配合与探究,最大程度的提升建设地区生活水平与技术水平,推动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
例如,某地区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由地方政府部门起到带头作用,多角度地分析各项工作开展要求,充分意识到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措施是必要的基础条件之一,在项目开展前期就对此提出新的要求,并从管理规划、制度制定、职责划分等方面做出科学调整,始终都强调建管并重责任意识强化成效,是推动后续工作秩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并在实践阶段严谨管控,在各方相互协作与配合下在细节上确保各项工作质量与效率,凸显地方政府部门的职责作用,为该地区农业发展、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均带来显著影响。
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综合效益与质量,还需加大工程项目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随着各项工作开展贯彻落实。首先,对工程质量管理全责与奖惩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要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为核心要点,管理成效与人员薪资待遇产生关联,调动人员积极性,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度;其次,在后期管理阶段对管理制度的内容完善,从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开始,就能明确发展核心与管理要点,保证管理机制实施成效[5]。再加上岗位培训制度的制定,在工程交付前对管理人员进行集体化的上岗培训,始终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要求为标准,政府部门发挥组织及监管作用,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要点细化,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扩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队伍规模;最后,加大工程项目管理机制与措施的宣传力度,维护各方合法权益,要求管护主体与各方管理意识全面提升,积极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也会有较强的基础保障。
结合上述内容分析,能够了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会对各地区农业发展、群众生活质量与水平提升等有巨大影响,引起各地方政府部门重视,在此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要求管理部门职能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在建设与管控阶段规避常规问题持续发生,确保基础条件充足,为各项实践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通过各部门的相互交流、协作,进一步细化职责内容,关于各项管理机制与政策的贯彻落实,也能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及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管护成效更加突出,实现预期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