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雅楠,王月昊,张虹丽,余方方,许 明,王 琦,郝宗浩
平顶山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牙列缺损属于牙科常见症状,主要指因部分牙齿的缺失引起恒牙列不完整,不仅会影响患者咀嚼功能,降低消化能力,还会影响发音与牙齿美观,增加口腔系统疾病发生率,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1-2]。大部分牙列缺损患者会产生一定程度牙颌畸形,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难度。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传统疗法为单纯修复或者正畸,无法获得理想的两病合一治疗效果[3-4]。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医疗意识逐渐提高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牙齿健康情况与美观,对于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而言,希望接受更加有效、恢复美观的治疗方案。有报道指出[5],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可在临床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实践中获得良好疗效。本研究以72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平顶山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为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其中牙列缺损表现主要是上下前后牙缺失,并伴有上前牙扭转、单颌前突或者双颌前突、后牙或者下第二磨牙前倾等;(2)牙槽骨丰满,没有过度吸收现象;(3)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病、糖尿病或者内分泌失调等;(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免疫系统功能障碍;(3)牙槽骨产生异常或者存在颌面部手术史;(4)伴随精神疾病;(5)恶性肿瘤患者;(6)依从性低。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患者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44.82±5.16)岁,牙列缺损产生原因:意外事件23例,龋齿7例,先天因素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45.01±5.19)岁,牙列缺损产生原因:意外事件24例,龋齿8例,先天因素4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牙列缺损产生原因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修复疗法。详细检查患者牙体以及牙周状况,了解缺失牙数量与所处位置,实施瓷冠固定修复法,等到精确定位患者牙列缺隙大小后,选择合适印模,依据实际要求调节相应烧瓷冠,首选进行试戴,然后据情况调节牙合直至试戴效果良好,进一步加强固定性,最后结束修复治疗。观察组予以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对患者口腔进行常规检查后,予以头颅侧位片以及曲面断层片X线检查,充分掌握其牙槽骨与牙根吸收状态,再合理选择牙模型,并且锯开模型,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设计具体治疗方案,按照设计方案矫正固定问题牙,正畸治疗通常为6~20个月,完成牙齿正畸治疗后按照缺失牙齿所处位置、数量以及周边牙体情况予以修复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无论对照组还是观察组,修复治疗为同一位修复科医生完成,正畸治疗为同一位正畸科医生完成。对患者随访1年,记录牙齿美观恢复效果、不良结局、患者满意度。
1.2.2 咀嚼功能评估 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进行咀嚼功能评估,包括咬合力检测与咀嚼效率,以咬合力测定仪(型号:MCF-8701)检测咬合力。把测试片置于患者下颌第1磨牙部位,指导其以2 s/次速度连续咬合10次,然后取最大3次值的平均值。以称重法检测患者咀嚼效率,称2 g左右花生,使其置于口内,同时于左右两侧各持续咀嚼20次,然后收集咀嚼物,加入蒸馏水混匀,通过200目筛过滤,收集未滤过残渣,将其烘干并进行称重,最后计算咀嚼效率,计算公式为:咀嚼前后重量之差/咀嚼前重量×100%。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美观恢复效果(牙齿整齐、后牙咬颌状况好以及前牙覆盖与覆颌好)、治疗与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食物嵌塞、咬合抬高以及无咬合性接触)、不良结局(牙齿松动与移位、出现牙列间隙)、患者满意度。以自拟患者满意度评估其满意度,涉及牙齿外观恢复、功能恢复、医护行为三方面内容,总分100分,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咬合力与咀嚼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情况(±s)
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值P值咬合力(Ibs)治疗前109.23±12.38 108.75±12.26 0.165 0.869治疗4周后155.17±19.35 130.48±16.52 5.822<0.001咀嚼效率(%)治疗前70.14±8.59 69.57±8.40 0.285 0.777治疗4周后92.74±10.16 82.35±9.38 4.508<0.001
观察组患者牙齿整齐、后牙咬颌状况好以及前牙覆盖与覆颌好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美观恢复效果情况 例(%)
观察组患者食物嵌塞、咬合抬高以及无咬合性接触总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例(%)
观察组患者牙齿松动与移位、出现牙列间隙总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结局情况 例(%)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例(%)
牙颌畸形属于牙列缺损患者常见并发症,具有上牙前突以及牙齿参差不齐等临床表现,提高了牙列缺损治疗难度与其复杂性,积极使用有效修复方法对提高患者牙齿功能具有重要意义[6-7]。临床使用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发牙颌畸形,能起到矫正牙齿缺损作用,但不能修正牙颌畸形,牙齿美观度不好。正畸能够作为修复疗法辅助治疗方式,其可解决患者牙齿位置排列方面的不足,于口腔三维空间里面使牙齿位置最佳,获得健康美观效果,初步恢复患者牙列以及牙弓正常形态,从而为后续修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8-9]。予以正畸治疗能够有效去除病理性相应颌因素,提高口腔之中余留牙周组织健康水平,促进口腔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同时,修复治疗前先进行正畸治疗,能够减少直接修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帮助其修复口腔功能,并且满足患者对美观方面的要求。然而,临床实施正畸疗法时,患者属于疗效主要影响因素,故开始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以获得患者配合,确保取得最佳疗效[10]。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可以互相补充与完善,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牙列美观程度、修复功能。正畸与修复相辅相成,能够更好保存患者健康牙体以及牙周组织,依据生物力学原理,使得修复体与牙龈达到良好红白美学效果,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11-12]。有研究[13]表明,牙列缺损能够通过修复治疗,但是仅采取修复疗法难以消除牙周与牙体连接缺乏紧密性的问题,并且很难改善患者面部美观,特别是伴牙颌畸形患者,应该先正畸,弥补仅因进行修复治疗的不足。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咬合力与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詹剑梅等[14]研究结论一致。说明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可有效恢复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咀嚼功能。随访发现观察组牙齿整齐、后牙咬颌状况好以及前牙覆盖与覆颌好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对恢复牙齿美观更加有利。观察组不良反应与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风险,减少不良结局的产生。此外,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郭斌等[15]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对患者采取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可获得良好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实施正畸联合修复方案,能提高患者咀嚼功能,更益于牙齿美观恢复,减小不良反应以及不良结局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