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战略视角下高校院级单位发展规划的路径研究
——以天津大学某院级“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为例

2022-08-10 01:35张逸婷姚佩佩
关键词: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

刘 钰, 张逸婷, 姚佩佩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高校战略规划是大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大学改革、建设与发展描绘远景蓝图,阐明实施方案。高校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经历了思想萌芽、初步探索和全面铺开三个阶段[1]后,其对高校发展所起的纲领性作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十三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规模上迈入了普及化阶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突出[2]。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的快速发展在深刻改变世界经济与文化格局的同时,对中国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高校内各二级学院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科技创新、深化融合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工作的基层组织与承担单位,是高校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直接实践主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大学整体的办学水平和发展质量。院级战略规划作为院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不仅对学科建设、院系组织革新、资源整合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更将有力支撑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实现。为此,编制合理有效的院级单位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对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校二级学院战略规划研究现状

高校战略规划在国内的学术界已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主要集中于学校层面。传统的高校战略规划制定通常基于科层制理论,科层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大学战略目标的设定,使战略制定更加科学有序[3]。然而,在科层制下,战略规划制定存在行政干预过度、官僚主义盛行的弊病,且其在运行方式、价值认同、制度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均与高校学术理念产生矛盾冲突[4]。科层制理论的缺陷日益暴露,学术界开始寻找新的视角审视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因此,以绩效、问责、竞争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逐渐介入大学治理,在其权力下放理念的影响下,高校的战略规划更加注重自主的绩效管理,强调效率的提高和市场机制的引入[5]。当前高校战略规划制定已从传统科层制下重视领导设想的文秘范式转移至新公共管理下充分自治的专业范式,战略文本编制日趋成熟[6]。然而新公共管理过于强调对效率的追求和市场的介入,在其指导下过度强调竞争、效率、绩效和问责的高校战略规划也对高校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7]。

在制定原则方面,有学者认为战略规划制定应以发展愿景设计为核心[8-9]。宋永华等则认为集合价值和实践的战略规划有助于高校建设开放循环的系统[10]。在制定过程中,Kola等认为在战略规划实施前必须让所有学术领袖充分了解战略规划内容[11],在此基础上于杨提出二级学院战略规划的制定应满足贴近现实、全员参与的原则,并从高校学术组织特性的渐进式变革、判断工作成败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二级院系战略规划的意义[12]。二级学院战略研究的方法主要集中于案例研究,韦岚基于对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健康科学学院的案例研究,提出我国大学二级学院发展的建议[13]。吕薇等以S校为案例进行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提出激发学院内生动力的根本在于院校间的激励相容与权责利关系的清晰界定等因素[14]。

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二级学院战略规划对校级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9],但现有研究仍局限于对意义、原则、经验总结等方面的探讨,应用战略理论指导实践编制的内容还不够充分。本文基于高校及二级学院的组织特点,结合高校规划研究的发展历程,提出将生态战略系统理论应用于院系战略规划,并以天津大学某二级学院为例,尝试为我国大学二级学院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理论思路和制定实践建议。

二、 理论基础

1.生态战略理论

生态战略理论最早是由Moore于1993年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一种新的竞争生态学》一文中提出,Moore认为企业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而应把自己当作一个包括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在内的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将生态的概念引入管理学研究,用生态理论的概念观点,折射出组织或个体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特征,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初步架构了生态战略系统[15]。该理论超越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战略管理理论偏重竞争而忽略合作的缺陷。此后,随着该理论发展完善,加之数字经济的繁荣,生态战略研究呈现出了突破性发展的态势,产生了创新生态系统[16],平台生态系统[17],创业生态系统[18],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等诸多研究方向。

1996年,英国学者阿什比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概念,把高等教育看成是一个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复杂有机系统[19]。鉴于高等教育系统与生态系统的高度相似,生态系统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应运而生。目前学术界众多学者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生态战略理论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贾建锋等总结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各构成部分,并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20]。姚书志等将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学科建设领域,在学科生态系统视角下提出一流学科建设方略[21]。高建林应用生态系统理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进行了研究,以促进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2]。由此可见,生态战略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研究中。

2.生态战略理论适用性分析

在以上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生态战略理论对院级战略规划的适用性。大学组织既是公共部门,同时又是具有专业性的知识型组织,有目标模糊性、组织机构松散的特点[23]。生态战略理论可以帮助学院改善战略规划思路,广泛的考虑利益相关方资源整合,更好的找到自身定位,同时帮助高校一定程度提升组织力,从多个层面为高校注入发展新动力。

(1)大学中各类组织的“松散关联”,需要学院在战略层面关注生态环境的系统性。高校各二级学院间的相对独立性与科层制的高校管理架构共同形成了学校各级组织间的“松散关联”特征,即各二级学院在学校分配的资源约束条件下,需要遵循自身学科发展规律和外部环境进行自我调节,完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的工作职能。一直以来,传统战略理论的应用帮助学院识别出了快速发展动力的核心来源和关键问题。但其更关注于学院自身价值提升,对利益相关群体的整体利益考虑不足,缺乏大局、协调发展的意识。为此,生态系统理论能够进一步帮助学院激发出新的发展点和活力,使学院关注到在学校的学科竞争地位,识别发展环境变化,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这也符合高校的组织架构特征及上下协同的管理特点。

(2)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的提升对学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非盈利组织的性质使其生存与发展高度依赖于外部资源支持[24],而生态系统理论对战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能够帮助学院获取更加丰富的外部资源。伴随高校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提升,高校权力下放的趋势愈加明显,二级学院的决策权逐步增大。为此,学院规划不应只停留在校级规划的任务分配层面,更应谋求自身的高速发展。生态战略理论对二级学院激发周边资源快速发展,从而获得更多外部发展资源具有积极助益。

(3)“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要求高校和学院寻求特色发展之路。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方案指出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不断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方案的提出,对高校和学院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放弃对竞争高校和学院的简单效仿,深入思考自身特点、发展战略与外部生态的匹配性,形成适于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生态系统战略的整体性思维则可以帮助学院跳出思维局限,全面考量周边生态属性、优势和趋势,基于自身特点寻求发展突破点,从而拓展出更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三、 以生态系统战略理论推进高校二级学院战略规划编制工作

1.高校二级学院生态系统战略分析

本研究应用生态系统战略理论,以二级学院战略规划编制相关文献和调查研究为基础,梳理学院战略生态的范围和结构,进一步分析和建立学院战略生态管理框架。如图1 所示,本文基于Moore[25-26]生态战略分析框架,明确了学院生态系统的核心层、拓展层、边缘层的利益相关方,即二级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高校功能实现主体,核心层利益相关群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和服务企业。以教师为基础,开展所有核心工作,学生为人才培养核心工作的主体,企业为项目咨询、学生培养的受体。由核心层向外拓展,学生在校阶段紧密联系家长群体,学生毕业后转化为校友,为学院工作提供意见建议。教师群体作为学院的组织基础,向外扩展后,主要演化为高校的组织结构,既包括高校整体行政组织,也包括高校内的平行学院,其政策举措、合作意向均对二级学院具有重要影响。企业进一步扩展到相关学科领域的行业,学院在行业中的良好口碑对其科研发展、校企合作、学生就业都有重要影响。对于最外部的边缘生态系统,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包括所属地区、部委各类主管机构,而且包含相近学科、相近结构的具有竞争性的同级学院和高校,同时包含制定行业政策、企业标准的一系列政府部门和行业学会等。

图1 学院生态系统框架

由于高校组织的稳定性加强,大部分二级学院均处于生态系统的扩展阶段,完成了初创阶段,但尚未到达明确的领先地位,未进入成熟阶段。基于对扩展阶段生态系统研究,学院需要利益相关方不断提供所需资源、知识、信息,提升异质性资源的互补性,以保证生态系统的扩展,从而更广泛的吸收异质性资源。当学院在地区层面出现成熟阶段的特质,则可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价值共取,通过与高动态成员的不断互动,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举措,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维持相对的领先状态。

2.高校二级学院战略规划编制建议——以天津大学某学院规划编制实践为例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校及二级学院都在开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基于以上高校二级学院生态系统战略分析,以广泛的处于生态系统扩展阶段的学院为研究目标,自内而外,从核心层、拓展层、边缘层三个维度,以天津大学某学院“十四五”规划为例,系统构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具有学院特色的“十四五”规划重点战略主题,包括:全人培养战略、英才平台战略、学科布局战略、全球合作战略、卓越品牌战略,如图2所示。

图2 天津大学某学院“十四五”规划主题

(1)基于核心业务,明确二级学院战略规划目标和关键解决问题。基于生态战略理论,在生态系统扩展阶段核心层中的参与方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战略,促进异质性资源互补效应的产生,促使成员达成一致的系统愿景。对于高校二级学院而言,应从价值理念和关键驱动因素着手,阐明核心层价值理念,例如学院建设的使命和愿景,进而制定规划年度的具体目标。同时,需要识别出促进资源互补效应的核心关键驱动因素,立足于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核心工作,制定组合式生态战略,促进核心层资源共享,实现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跃升,帮助核心层价值理念进一步推广,吸引更多的拓展层资源。

基于学院“崇实事而求是,践商道以化成”的发展使命及办学愿景,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项核心工作,确定了学院“十四五”期间发展总目标以及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五个分目标。通过对标分析、SWOT分析、PEST分析等,识别出学院办学核心驱动因素及内外部资源,制定了全人培养战略、英才平台战略、学科布局战略、全球合作战略、卓越品牌战略五大战略,以五大战略为引领,促进学院办学资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项核心工作间的循环共享,最终实现学院核心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2)拓展合作维度,广泛吸收企业、行业、区域等异质性资源。拓展合作维度,会稳步提升核心层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技术性成员的加入。对高校而言,学院的优势学科和研究及育人能力,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加入到拓展层,认可核心层的价值主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院需要开展资源整合工作,广泛吸收企业、行业、区域等异质性资源,提升价值共创水平,从业界吸收更多的产教育人资源、成果转化资源以及科学研究资源。与此同时,在学院规划与创新合作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风险防控,例如异地发展的政策风险,校企合作的社会影响等。

为促进学院对外合作的广度及深度,学院制定了全球合作战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策略,充分吸收和利用外部资源。在“走出去”方面,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助力属地创新发展。在“引进来”方面,以非学历教育为桥梁,促进与各地政府、行业领军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行业优质人才、科研、资金资源,助力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加速形成外部优质办学资源的强磁场。

(3)拓展交叉维度,纵向与高校上下协同,横向拓展学科交叉。拓展交叉维度,纵向关注与高校战略规划的协同作用。高校作为与学院联系最紧密的拓展层利益相关方,学院的生态战略体系与学校的生态体系重合度非常高,所以高校的战略规划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规划。学院规划要落实高校规划的重要意图,兼顾好“控制”与“协调”的关系[22],同时要依靠高校规划的助力,推动核心战略规划完成。所以在规划制定时,学院战略规划需要明确与高校规划“协同”发展的位置,同时与合作学院实现“多规协同”,横向拓展学科交叉,实现横纵网络的资源整合。

学院“十四五”规划采用多种措施深化横纵系统。纵向维度,学院规划编制前期,组织教师深度参与学校“十四五”规划研究,涉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人文社科类学科跨越式发展等14个规划领域。通过深度理解校级“十四五”规划目标及战略举措,实现院校规划的纵向协同,保证学院发展方向与学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实现系统优化。横向维度,学院积极拓展与兄弟院校的交叉融合,仔细梳理学院现有学科与兄弟学院优势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点,制定了学部“学科布局战略”。

(4)提升边缘层敏感度,建立系统变化应对策略。学院不断关注教育理念和关键驱动因素变化,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表现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断变化。此外,国内外经济环境也在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放缓,国内经济内循环等新发展格局出现,产业结构调整等,都为高校发展提供着机遇与挑战。政策环境变化要求学院提升敏感性,持续关注边缘层变化对核心价值理念及关键驱动因素的变化作用,从而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应对策略把握最新的发展契机,迎接外部的机遇和挑战。

在制定学院“十四五”规划过程中,规划编制组在深度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教育政策的基础上,识别出“十四五”阶段学院及学科发展敏感层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疫情风险、颠覆性技术发展、创新行业需求、竞争院校改革等。基于此,学院规划重视信息收集及风险识别,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战略动态优化保障机制,围绕战略目标,动态调整学院具体战略举措。

(5)系统协同,规划实施长效动态优化细化。生态系统战略理论对院级规划编制的路径指导并不局限于规划初期制定阶段。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围绕战略目标和关键问题,动态有效调整发展策略和优化实施方案是防止出现战略“执行乏力”和“执行偏差”[27]的重要手段。在初期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自外而内调整战略发展策略,立足于资源获取需求,识别边缘层和拓展层的变化和需求,实现异质性资源吸收的最大化;自内而外,科学资源配置,基于核心层发展需求和资源现状,提升管理效能,优化战略具体实施方案。

由此,学院为了保障“十四五”规划的科学实施,建设规划资源获取和保障实施机制,致力于规划的长效调整优化。规划部门依托对国家及属地科技发展需求、高等教育政策变化、对标高校改革发展、重点行业革新需求等重要信息的长期追踪,针对学院“新商科”理论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核心任务,检测规划策略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优化调整,拓展汲取外部资源。与此同时,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加快推动数字化建设,提升资源配置水平,让内外部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让具体工作方案有的放矢,为一步步推动战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四、 结 语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越来越多的高校院系制定了院级发展规划,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和重要战略举措激发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从新时代高校发展要求和高校组织结构特征出发,阐述了生态系统战略理论对院级战略规划科学制定的适用性,提出了院级战略规划编制路径建议:基于核心业务,明确战略规划目标和关键解决问题;拓展合作维度,广泛吸收企业、行业、区域等异质性资源;拓展交叉维度,纵向与高校上下协同,横向拓展学科交叉;提升边缘层敏感度,建立系统变化应对策略;系统协同,规划实施长效动态优化细化。同时以天津大学某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例,以期为院级战略规划编制提供有效借鉴。

致 谢: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战略发展办公室战略研究小组耿明杰、耿雪晨、李雨桁、杨博等同学对该文做出许多探索性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
企业战略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2D+3I”五步构建企业战略规划全景模式研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