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2022-08-10 10:50
山西青年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疾病体验式

徐 玲

武汉城市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3

随着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国民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18~25岁是心理疾病高发期,而大学生正处于这个年龄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困扰,比例约占30%。虽然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困扰发生率较高,但主动求助于心理相关专业人员或机构的占比较低。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对待心理疾病态度不理性以及求助心理专业人员的意愿较弱,简而言之,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较低[1]。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解决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急需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2]。最开始,心理健康素养又叫心理卫生素养,是指帮助人们认识、预防或者处理心理及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和信念。2020年,江光荣等人重新定义了心理健康素养,认为它是指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2-4]。

依目前形势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急需提升,而快速且有效的提升方式就是通过教育,尤其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5]。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文件要求高等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明确规定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及教育目标,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融为一体的公共课程,强调“知”“情”与“行”的统一[6-7]。

心理健康课作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方式,已经在高等院校逐渐普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的传统式教学无法满足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无法达到知情行的统一,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新兴的体验式教学就能满足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充分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团体心理活动、心理测验、心理小视频、心理放松训练等心理、行为体验方式,开展许多体验性的教学活动[7]。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健康课程很好地将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达到知情行的统一。因此,本研究拟选取武汉市某高校456名大一学生为有效被试,并将他们分为两组,分别对他们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干预,并采用《国民心理卫生素养调查问卷》对他们进行前后测,以了解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干预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效果。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武汉市某本科院校大一学生为被试,施测被试468名,最后有效测试456名,其中228名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另228名传统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内容都包含:认识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常见心理及精神障碍这四个主题。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干预。

(二)研究工具

《国民心理卫生素养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六个因子: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观念、心理疾病的知识和观念、维护和促进自己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维护他人的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应对自己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应对他人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问卷有两种计分题型,分别是判断题和李克特量表。判断题答对得1分,其他选项得0分。李克特量表如果单独使用可以采用1~5级评分,如果要与判断题得分相加算总分,则需要转为1和0计分。方法是将与计分方向一致的两个选项计为1分,其他选项计为0分。例如,“我知道从哪里获取心理健康的知识”,选择“非常不符合”和“不符合”计1分,其他选项计0分;“我愿意和心理疾病患者做朋友。”,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计1分,其他选项计0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素养越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92,重测信度0.72,信效度较好。

(三)研究程序

首先,在对所有学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干预前,用《国民心理卫生素养调查问卷》对他们进行施测,获得所有被试心理健康素养的前测数据;其次,将所有被试分为两部分,分别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和传统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学习;最后,在授课结束一周内,再次采用《国民心理卫生素养调查问卷》收集两组被试的心理健康素养的数据,即后测数据。

(四)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22.0软件对收集问卷数据进行整理,随后,用SPSS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一)大学生被试的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无论是体验式教学还是传统式教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见表 1)。

表1 心理健康素养得分的前后测对比(s)

(二)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组的同质性检验

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组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前,对两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的总分进行配对样本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心理健康素养总分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两组被试样本基本上是同质的,具备进行比较分析的条件(见表2)。

表2 体验式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同质性检验(s)

(三)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后的心理健康素养的差异分析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后,将两组被试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观念因子的得分,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心理疾病的知识和观念、维护和促进自己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维护他人的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应对自己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应对他人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这五个因子分和总分,均表现为体验式教学组得分显著高于传统式教学组得分,但是在心理健康知识和观念上,两组没有差异(见表3)。

表3 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后测差异检验(s)

三、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和传统式教学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干预,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都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具体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大学生掌握了更多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知识,他们识别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能力也变强了,这些与以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8]。因此,高等院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丰富授课内容和形式,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该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

体验式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前测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心理健康素养的总分及大多数因子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课程干预前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一致,两组学生具有同质性,符合研究干预的前提条件。

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观念因子的得分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和传统式教学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无论是传统式还是体验式教学模式,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观念。这说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观念,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效果相当;但在其余五个因子分和总分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这说明,提升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知识和观念、维护和促进自己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维护他人的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应对自己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应对他人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式教学。

总体来说,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式教学。这对以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是否还有其他有效的方式,如其他形式的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这也是值得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去探索的,以便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方式。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疾病体验式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