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丹 马丽珠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先进技术和新型装备的大量使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环境、职业健康等问题日益凸显。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保障安全生产、行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安全工程专业的优化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学科在我国属于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知识体系由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形成,涉及基础理论体系、应用理论技术、行业管理技术和行业生产技术。
目前,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综合性和交叉性,只有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综合实力和科学创新意识,并且勇于开拓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力[1]。同时各行各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我们需要适应当前社会对安全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逐步培养集机械、建筑、消防、评价等领域的安全科学与技术于一体的安全人才。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情况,发现部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突出对学生的特性培养;对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安排缺少科学的、可行的理论指导;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课程内容有重复现象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更适应社会需求,需要以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导思想为依据,以社会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并针对当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
通过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可以更加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及时了解安全行业先进的技术、新型设备及其工艺,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师通过赴企业实践,有效分析了行业现状和职业能力需求,更加认识到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行业,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又要有善于分析问题能力,并且有解决问题技术。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隐患排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争取在源头上把隐患消灭,避免事故发生,这就需要一批既懂安全管理,又懂安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2]。安全人员的职业能力是指能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成功完成安全职业活动。通过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调研安全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并对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分析,将安全人员的职业能力分为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技术能力两大类。安全管理指通过安全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使人、设备、物料、环境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协调,以达到减少风险和控制事故的目的;安全技术能力包含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等。结合《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安全专业人才既要掌握相应的管理知识,又要能解决安全技术问题[3]。
通过赴企业实践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安全人员职业能力需求。
1.建立与运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制订安全规则制度和安全工作计划,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组织安全检查、安全宣传等活动,进行安全内业和档案管理;
2.系统安全分析与隐患查找。主要利用系统安全的方法对生产工艺系统和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隐患,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管理,并且加强安全监测;
3.事故分析与处理。主要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并对事故进行相应的处理,增强防范意识;
4.应急管理。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实施应急演练,并且当现场出现各种意外事故时能够进行紧急处置,减少事故损失;
5.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岗位员工等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撰写各类安全生产公文,并且对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知识等进行宣传;
6.机械、电气、压力容器等安全相关技术。主要是预防和控制在机械设备、电气、压力容器等使用过程出现的安全事故;
7.安全监测与监控。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看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物等物质等,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对企业或者工地的噪声、工业通风参数进行监测和监控;
8.安全评价。通过辨识危险有害因素,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并做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针对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现有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4]。以安全工程专业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构建“能力需求为主导,课程与岗位相对接”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同时过硬,并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职业能力需求相匹配。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模块、学科专业教育模块、职业发展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实践环节模块等。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
图1 课程体系设置
通过教师赴企业实践调研分析,实践教学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满足职业能力的需求,建立实践环节课程体系也是一项重要环节,通过优化实践环节课程,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1.创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5]。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技术技能的操作方法,满足职业能力的需求。
2.创建校内实践教学场地
建立“安全人机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燃烧与消防实验室”等实验场所,并设置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课程,紧密联系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建筑安全体验馆,通过体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带绑扎等仿真情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对行业真实运行情况有所了解,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3.创建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按照真实的岗位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学生可以结合理论学习内容,了解安全工程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赴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锻炼,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助力课程体系优化,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根据安全从业人员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安全管理能力模块和安全技术能力模块进行分析,优化课程体系。
1.安全管理能力模块
安全管理能力包含建立与运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分析与隐患查找、事故分析、应急管理、安全培训等。这些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应包括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事故应急技术、安全法规等,具体见表1。
表1 安全管理职业能力需求与主要课程对应表
2.安全技术能力模块
安全技术能力包含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消防安全相关技术、安全监测技术、安全评价技术等。结合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情况见表2。
表2 安全技术职业能力需求与主要课程对应表
通过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了解行业及企业需求,分析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使其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与岗位及时对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