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2022-08-10 12:45沈逸鲲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上海市办学院校

○沈逸鲲

在上海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创新是其核心驱动力,而竞争力已从资金投入、项目开发转向人才引育领域。高新技术制造业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既需要行业领军人物,也需要知识丰富、技能扎实、创新力强并具有国际视野的上海工匠,从而厚植人才优势,形成梯队合理、衔接有序的产业队伍,促进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因此,上海市应当大力发展高质量、国际化的中外合作职业教育办学,为实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确定的“五个中心”“四大品牌”之建设目标提供制造业坚实的人才保障。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列入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作出“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等部署。随后,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这些文件精神为我国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健康蓬勃发展,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效能等指明了方向。上海市积极遵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努力践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促使其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现行国家对国际化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所面临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分析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探讨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和今后的人才培养路径尤为必要。

一、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截至2022年3月,除去非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及中职教育形式,由地方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上海区域内高等专科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下文同)的机构数、项目数分别为2个和53个。上海行政区域内共有高校63所,其中本科高校40所,专科院校23所。举办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有24所,占全市高校总数的38.10%:其中本科高校1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32.50%;专科院校11所,占专科院校总数的47.83%。

办学项目年度分布。上海院校从1999年起开展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至2021年止,各阶段的项目(机构)新增情况有所不同,总体和全国的发展趋向一致。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参差不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办学秩序相对比较混乱。针对合作办学乱象,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教育部相应下发了系列通知,以规范并指导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的管理运营。至此,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法制化发展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把关愈加严格,但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全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数量急剧下降,上海市亦是如此。在2005—2009年期间,上海市没有专科层次新增项目(机构)。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应包含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采取了“积极鼓励将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的措施,从而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迈入快速发展的新台阶,办学机构、项目得到了稳步健康发展[1]。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正确引导下,上海市目前的对外合作办学能力得以显著提升,2010年后涌现出大量新建项目。2016年后,各校重心从外延扩张转向已有项目的内涵建设,因此,近几年的新建项目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

表1 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性质分布情况

图1 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年度分布情况

合作的国家和机构分布。主要以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为主,其中与美国开展的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数最多,为15个,占27.27%;其次是澳大利亚10个,占18.18%;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并列第三,均为5个,分别占9.09%。

图2 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合作机构地域分布情况

合作机构性质和排名分布。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合作机构按办学性质分别为英国纽卡斯尔诺森比亚大学等22所、美国盐湖社区学院等16所、法国亚眠庇卡底高等工商教育集团和日本大阪滋庆学园集团2所以及加拿大卢氏企业1所。根据2021泰晤士报世界院校排名显示,这41所机构中仅5所榜上有名,处于351—1000名中,仅占境外合作机构总量的12.20%。

颁发证书层次分布。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中,颁发的证书按颁发主体分为中外双方同时颁发、仅中方颁发和仅外方颁发三种类型;按发放的类型分为认可文凭和非学历证书两种类型,其中认可文凭指高等教育文凭、副学士学位等,非学历证书指写实性证书、结业证明、历年成绩单等。在上海市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中,16个项目(机构)的学生同时获得中外双方认可文凭;26个项目(机构)的学生同时获得中方认可文凭和外方非学历证书;2个项目(机构)的学生仅获得外方认可文凭,而无中方证明;高达11个项目(机构)的学生仅获得中方认可文凭,而无任何外方证明。

表2 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外方合作机构性质和排名分布情况

表3 上海高等职业教育颁发证书层次分布情况

合作办学专业分布。因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下设有专业9个,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下设有专业2个,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专业总数为64个。数量最多的是财经商贸大类,共16个,占25%,其中国际商务专业设有4个,会计专业设有3个;电子信息大类8个,占12.5%,其中计算机专业设有5个;医药卫生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均为7个,各占10.94%,其中护理专业设有4个,英语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各设有5个。

图3 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专业分布情况

二、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在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上海市在国际合作办学各方面的工作中投入日益增多,总体成效显著,但仍有短板存在,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一)育人质量参差不齐,办学水平有待提升

1.外方院校水平总体不高。项目的合作外方院校,仅5所入围2021泰晤士报世界院校排名,鲜有世界名校,拥有行业内优势专业的院校也不多,甚至有8所院校不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的外国高等学校名单之列。诚然,这些项目已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在办学实践中不能一味追求名校、名家[2],因为世界院校排名主要依据学术贡献而非职业教育水平[3],而且也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分类评价考核指标的分值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无视对方的办学层次、教育水平和专业特色等。

2.生源质量总体不高。为引进优质海外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需付出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故而相较普通专业,其学费普遍较高,成为影响学生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报考生源不足,导致项目录取分数不断降低。例如,2018—2020年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震旦职业学校、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校7所高职高专院校在面向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多为历年末位或最低录取分数线,与最高专业录取分数线平均相差55—60分,2020年个别专业甚至相差高达114分。生源质量的降低与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相悖行。

3.证书层次总体不高。从颁发证书来看,层次最高的是同时获得中外双方认可文凭,这也是学生选择就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主要动因,而现实却是大多数学生无法同时获得,甚至有的无任何外方证明。此外,只有极少数项目在获取学位或证书的条件中要求学生具有赴外方合作机构学习和实训的经历或取得相应的外语和专业成绩,而这本应是检验教育质量和水准、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4]。

上述一系列情况导致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尚差强人意,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尚有欠缺,与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就业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优势和竞争力无法凸显。

(二)学科专业布局失衡,办学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基本上是选择建设办学成本较低、无须投入过多教学设施、学习相对简单的大众化专业,而不是重点专业,最常见有市场营销、经济贸易、物流、工商管理、金融、财务会计、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先进的职业技术技能类专业如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专业较为缺乏,从而无法进一步学习和引进海外优势技术和资源,更无法满足我国对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需求。另外,上述这些专业大类也是众多本科院校趋之若鹜的合作办学热点,其合作院校的水平和层次往往更高,故高职院校开展此类专业合作缺乏竞争优势。同时,高职院校之间专业趋同化,缺少差异化定位,易产生内卷。因此现有的专业布局与高职高专自身定位、上海市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存在一定差距。

除专业存在趋同化、特色不明显外,中外合作办学中还存在“连锁店”现象,即一所外方院校与多个国内院校在同一专业举办多个项目,或与不同院校举办不同项目,因此导致专业、学校雷同明显[5]。例如,英国博尔顿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与上海两所院校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澳大利亚博士山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则在同一所院校内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国际商务专业。笔者查阅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后发现,截至2022年3月,除上海外,澳大利亚博士山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还与全国另外9所学校共合作19个项目,包括数控技术、酒店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等不同专业方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

(三)国际合作范围不广,办学规模有待拓展

从办学覆盖面来看,截至目前,上海市仍有52.17%的高职院校未曾举办合作办学项目,说明国际化教育工作尚未得到所有高职院校应有的重视。《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上海将重点打造2—4所国际一流的高职院校,建设10—15个在国内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专业(群)。而目前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与上海市高职高专的总体发展需求相比显然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高职院校更是任重而道远。

此外,上海市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外方国家和地区只有11个,而且从项目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这四个英语系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更是十分有限,有待今后予以重点推进[4]。

三、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基于上海市人才发展需求,政府职能部门应利用自身的全局高位优势,从上海市高职院校区域性发展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统筹引导优化专业结构,建立高职教育国际合作新机制、新平台,健全评估、淘汰机制,提供科学的、建设性的行为指引。同时也可以设立专业咨询和服务机构,主动帮助拓宽合作渠道引进优质外方资源,主动帮助促进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工作交流。各高职院校应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合理定位,切实引进优质的海外职业教育资源,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为上海、为国家乃至为全球长期输送大量的“工匠型”“复合型”“种子型”“双证型”“标杆型”高技能优秀人才。

(一)依托中外合作办学载体,全力打造视野开阔的“工匠型”人才

为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出台了《技能提升计划(2018—2021年)》纲领性指导文件,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对技能人才提出新要求,聚焦重点领域,明确了总体的目标任务、具体的实施计划和路径等风向标。作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摇篮的高职院校,应紧密围绕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优化专业结构,充分考察对方办学理念、办学机制、职业教育特点、师资队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是否具有先进性和行业领先性,切实引进真正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高水平专家,以加强服务意识强、专业技能高的服务型人才培养,加强与制造业相适应、支柱产业相匹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掌握跨境交易动态的贸易型人才培养,加强文创能力强、品牌意识浓的文化型人才培养,从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上海工匠”队伍,并不断升华品牌效应,实现优势专业、主干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2016年,上海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本市职业院校中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的通知》,组织上海职业院校全面开展“工匠精神”“工匠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对学生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产生了积极影响[6]。各校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国际化专业特点和上海国际化需求,进一步走深坐实,孕育国际化“工匠型”人才。

(二)推进合作办学产教融合,全力培育脑手俱佳的“复合型”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明确合作方为“外国教育机构”,这固然保证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性,但同时限制了与国外优质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合作对象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企业、公司全球化、走出国门,和外资企业、公司的不断引入,亟须高职院校为其孕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富有创新性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国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与在国际上占有领先地位的国外企业、公司和相关行业组织合作办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7]。通过积极鼓励搭建海外实习基地、引进外方先进的实习实训模式、在本土外资企业搭建实践基地等,不断丰富和优化人才培养途径、方式、方法,从而不断培育脑手俱佳的复合型人才,实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发展长远战略目标。例如,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根植行业、产教融合、校企联手、工学结合、中外合作办学,与10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用“德国标准”打造了“中德合作通信技术专业”,促进学生考取德国工商行会颁发的技能证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脑手俱佳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努力拓宽合作办学疆域,全力培养开拓力强的“种子型”人才

上海市全力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急需大量国际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应打破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思维定式,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项目需求和自身优势学科、专业,主动对接可互相匹配的“一带一路”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共建国际化品牌学科和专业,联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例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对接国家“鲁班工坊”战略思想的内涵,以出版印刷传媒专业特色,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纺织与轻工业学院联合成立“毕昇工坊”,开展印刷包装技术、出版传媒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与行业、企业境外办学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输出[8],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加大人才输出,加强技能人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将来播下永恒的种子。

(四)不断提高合作办学层次,全力培养中外互认的“双证型”人才

证书是体现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培养质量的重要标识之一。合作双方机构颁发证书做到双方国家互认既是提升合作办学层次的重要方式,也是吸引优质学生、扩大生源的重要手段。双方共认的学历证书是所有证书中认可度最高的,因此亟须加强该层面的合作。同时根据不同层级人才培养的目标,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的合作办学。通过加强“双证型”人才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企业对“双证型”乃至“多证型人才”的认可度。例如,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现上海健康医学院)与美国Bob Jones U-niversity合作办学的护理专业引进美籍教师执教,并与美国本土护理课程同步,毕业生可申请参加“美国国家注册护士执照考试”,较高的考试通过率使较多毕业生获推荐赴英美发达国家继续深造或工作机会,由此极大地吸引了优质生源,同时促进了这些学生快速成长,也促进了该校护理学科的大力发展[2]。

(五)助推竞技领域合作办学,全力培养示范作用的“标杆型”人才

世界技能大赛作为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是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该大赛行业认可度高,影响范围广。获奖选手一般是行业优秀人才,是体现教学水平的“标杆”。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高等教育重地、高技能人才集聚地,一直以来积极组织参加世界竞赛盛事并取得不俗成绩,因此获得了2022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承办权,世界技能博物馆将同步建成。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必将成为世界技能交流合作新平台,并将展示和检验上海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成果。本次大赛共有63个竞赛项目,但目前仅机电一体化、印刷媒体技术、酒店接待、飞机维修和汽车技术5个竞赛项目有类似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故上海应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全力促进培养一批“标杆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助推职业技能竞技领域国际合作办学,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和影响力,并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综合上述分析,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与上海高速发展的定位仍有较大差距,有必要从政府层面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政府、高职院校和具备“走出去”能力的相关行业与企业三方同心同向、共谋共商的长效联动机制,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精准高职教育定位,平衡教育资源和人才“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基于上海市人才发展目标,举全区域之力,集全区域之智,进一步推进特色化国际办学,完善国际化的专业标准和培养模式,形成上海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品牌集聚发展新格局,从而打造一批批既懂技术又会外语的技能精英,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国工匠,为上海经济高速增长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上海市办学院校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