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焱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现代职教改革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1+X” 证书制度是保障输出合格人才的新举措。 将各项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融合,根植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是此项制度实现真正落地实施的前提。 因此,研究如何构建课证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同时为加快制度实施进程奠定基础。 为了提高培养目标达成度,本文梳理建构思路、形成多方位建构维度、找到适合的实施路径,确保建立有质量、能落地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以此实现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出口。
高职院校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课程体系中,在完成“1”的基础上,将“X”项技能贯穿渗透于整个体系中,形成基于“1+X”证书制度的新型课程体系。以建筑设备类专业来说,学生从过去毕业只能获取单一的学历证书,到现在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如建筑工程识图、建筑信息模型、广联达BIM 系列软件应用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使学生在新构建的体系下成长为既储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X”项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了职业教育应担当的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支持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而体现职业教育的自身价值。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结合专业课程标准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将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解构、重构,精准找到符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实践类技能课程入课点,按照递进式思路,从基础到应用,从低级到高级梯阶设置,形成纵向阶梯式能力培养,横向嵌入式知识和技能植入。
课程建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依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结构组织形式,将课程内容用模块和项目加以重新整合,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借助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平台,教师引导和指导为主,学生在教中练、练中学,在兴趣与内驱动力中,逐步掌握各岗位的实践技能,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设计是核心, 要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1+X”制度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重构,需先梳理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知识点、技能点,再将这些碎片式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整合成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依托项目施工全过程展开,采用“知识树”结构进行设计;形成项目、任务、单元、点(知识点、技能点)的完整树状结构的课程内容,如图1 所示。
图1 专业课程内容设计结构图
依托建筑设备类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专业来研究课证融合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框架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由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四个层面构成,针对本专业特点和知识体系要求,锁定未来岗位所需证书和所应具备的技能,将“X”技能从纵横两向切入,纵向在专业平台课程层面增加暖通专业识图基础、BIM 技术课程, 主要是培养学生建筑信息模型、建筑工程识图等职业技能;横向穿插在核心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两个层面的各个课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BIM 建模、BIM 算量、BIM5D 项目管理等职业技能,具体如图2 所示。
图2 融入“X”技能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搭建“双元”育人平台是趋势的必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重点考虑的范畴,建筑设备类专业课程体系在顶岗实习模块的设计上采用的是“师带徒”模式,目的是推进实岗育人,实现“育人链”与“生产链”的无缝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针对建筑设备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充分考虑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但要将思政课程在成长教育课程层面进行精准构建,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还要设立专业整体的思政目标和要求,树立思政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整体设计中的意识,在实现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强调价值引领,在注重价值引领中凝练知识底蕴, 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满足课程标准要求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基于“X”技能建筑设备类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在学生能力提升上的设计是实行“进阶式”培养的建设思路;对于学生专业基本能力的掌握,是遵循专业特点和专业规律以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按照具备设计、施工、预算、运维调试等专业能力逐级有序进行培养;对于“X”技能的训练,主导思路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逐级分层进行提升,以学生BIM 能力培养为例,具体设计如图3 所示。
图3 “进阶式”能力提升图
教师作为职教改革落实和有成效的真正核心者,他们的引导和全方位素质起着关键作用。 要想培养“1+X”制度下的高素质、全方位、复合型、多技能人才,作为引导者自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高校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放在首要位置,各个专业要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制订双师培养计划, 采取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带薪锻炼学习、创建大师工作室、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兼职工作、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积极推荐教师成为行业学术委员会委员或行业专家等措施, 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经过历练后的教师队伍可以成长为具备宽口径思维和知识面的团队,再回到课堂进行教学无疑意义重大。
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不光聚焦课堂教学,多维课堂的开辟同样重要,要随时发现、随时关注跟踪学生的拓展学习, 多创造学生参观实践、听学术讲座等机会, 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进行赛训练习、体验式实训,定期带领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充分发挥N 维课堂的隐性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勇于创新精神,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大大提升,同时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也会达成。
建筑设备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充分考虑并采用了“课、训、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在校内2 年的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在建筑设备安装、供热行业等校外合作企业0.5 年的顶岗实习, 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的0.5 年综合实训及专业拓展课程学习,并加强与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的交流沟通,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持续加大软硬件投入,搭建集“教学、实训、培训、考试”于一体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满足校内外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需求,示范引领“1+X”证书制度落地。
职教改革是国家在当今教育变革上下的一盘大棋,能否顺利推进取决于多方协同效应。 一方面,高校要做好本职、练好内功,将学生基础夯实;另一方面,积极搭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将协同育人做深做实。 由此可见,接轨“X”技能的课证融合新课程体系是完成职教改革目标实现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