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萍丽,伍赠玲,季常青,肖 琴
(1.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 上杭 364200;2.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101)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简称AMD)是在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特殊废水,主要由含硫矿物与空气或水中的氧接触发生氧化作用而产生,具有污染严重、不易控制和难治理等特点[1],对矿区环境有严重危害。
目前,对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末端治理技术方面,如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法、人工湿地法、微生物法等。由于酸性矿山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水量大、水质变化较大、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及硫酸根离子的特点[2],使得末端处理技术存在流程复杂、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难题。近年来,对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已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3]。源头控制是根据酸性废水产生机制,从源头控制其产生及治理,其中生物矿化法提供了新方向和思路。
酸性矿山废水主要包括矿山井下废水和废石堆渗滤液[4],通常由硫化矿氧化而形成,酸度低,pH在2~4之间,含有铁、铜、锌、锰、镉、铅等多种重金属离子,组成波动大,水量大,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酸性矿山废水主要是硫化物氧化形成,所以通过某种手段抑制硫化物的氧化,即可从源头控制酸性废水的产生[5]。目前,废水源头控制技术主要有覆盖法、中和法、表面钝化处理法、杀菌剂法、生物矿化法等。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酸铁累积及酸性废水形成,其原理、优缺点见表1[6-13]。
覆盖法、中和法、表面钝化法、杀菌剂法等虽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降低酸铁累积,减少酸性废水形成,但都存在问题,无法完全实现废水的综合治理。生物矿化法可利用废水中的酸、铁离子,使就地原位形成次生铁化合物,从而实现源头控制。
生物矿化,指通过生物代谢作用影响金属及类金属物质的存在形式,进而改变金属及类金属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14]。生物矿化控制技术是指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简称A.f菌)作用下,将酸性矿山废水中的溶解性铁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施氏矿物、黄铁矾等次生高铁化合物(即铁矾),从而将废水中的铁和硫酸根沉淀去除。
目前,国内外对生物矿化形成的铁矾种类、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其作用等方面都有相关研究。
其次,这些次生铁矿物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物相转变[20],影响物相转化的因素有pH、温度、共存阴阳离子、铁离子种类等。铁离子的初始反应浓度对生成的沉淀的颗粒大小和形貌有影响,浓度越高,产生的颗粒越大。pH<3时,施氏矿物会转变为结晶度较高的黄钾铁矾;而随pH升高,则会转变为针铁矿;pH>6时,环境中才有水铁矿存在[21]。并且,不同矿山的酸性废水或同一矿山的不同类型的酸性废水,形成的次生铁矿物类型不同,有的仅以施氏矿物单矿物形式存在,有的同时存在施氏矿物和针铁矿或施氏矿物、黄铁钒、针铁矿,还有些仅存在黄铁钒和针铁矿等[22]。
3.2.1 铁矾形成机制
(1)
(2)
(3)
3.2.2 铁矾形成影响因素
沉矾法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是一项成熟的除铁技术[30],即在一定酸度、温度及铵或碱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溶液中的Fe3+形成黄钾铁矾类物质而沉淀下来。这种黄钾铁矾类物质不溶于稀酸,容易沉淀、洗涤和过滤,可除去铁。
温度和体系pH对黄铁矾和施氏矿物的形成也有影响[42-44],主要通过影响A.f菌的活性来影响Fe2+的生物氧化及Fe3+的水解成矿。A.f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40 ℃,适宜pH为2.0~3.0。若要保证Fe2+快速氧化,同时提高总Fe沉淀率,促使黄铁矾和施氏矿物大量生成,适宜条件为:温度28 ℃,pH=3.0。
此外,A.f菌接种密度增大会造成矿物颗粒表面微区内Fe3+供应速率增大,进而使施氏矿物、黄铁矾等快速结晶,形成的次生铁矿物量也大幅度增加[45]。
3.3.1 铁矾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酸性环境下的A.f菌及其形成的次生铁矿物对有毒重金属具有钝化或吸附作用,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可构成“微生物-矿物-环境”交互作用系统,而黄铁矾、施氏矿物等次生铁矿物可作为三者交互作用的重要媒介,将矿山污泥、酸性废水、生物浸出系统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钝化或吸附作用而有效去除[46]。施氏矿物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其与四方纤铁矿有相似的特殊孔道结构,并含有硫酸根、羟根等基团。这种特殊结构和性质,有利于施氏矿物与砷酸根等有毒氧合阴离子结合,将这类有毒物质去除;此外,黄钾铁矾本身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金属配合活性,因而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吸附能力[47-48]。
王长秋等[49]通过试验发现,黄钾铁矾类矿物的沉淀过程可使含Cr(Ⅵ)废水得到较好的治理,Cr(Ⅵ)去除率都在70%以上,最高可达85%。Burton等[50]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中,Fe和As的循环与施氏矿物、黄钾铁矾、针铁矿等次生铁矿物关系密切,后者可加速自然环境中这些物质的衰竭;人工合成的次生铁矿物对As(Ⅲ)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作为酸性环境中有毒重金属的优良吸附材料。廖岳华[13]研究发现,施氏矿物对As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且吸附速度快,通过A.f菌的生物氧化作用得到施氏矿物,在用于模拟地下水的As污染治理过程中,其对As(Ⅲ)的最大吸附量高达120 mg/g,并且可直接吸附。谢越等[51]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氏矿物、黄钾铁矾、针铁矿3种矿物对As(Ⅲ)的共沉淀作用明显,尤其是施氏矿物对As(Ⅲ)的去除效果显著。Blgham等[15]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施氏矿物孔道结构的孔径与As(Ⅲ)分子非常相近,因而可以有效吸附去除As(Ⅲ)。
3.3.2 铁矾对生物堆浸酸铁平衡的作用
目前,生物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等显著优势,成为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处理的首选工艺。但是,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中往往伴生大量黄铁矿等硫化矿物,如果碱性耗酸脉石矿物含量少,生物堆浸过程中,黄铁矿的氧化溶解产生大量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导致系统中酸铁不断积累,对后续萃取电积、萃取剂循环及废水处理都非常不利[52]。
与后期治理技术相比,酸性矿山废水源头控制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生物矿化法是一种源头控制技术,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废水中浸矿细菌固化铁、硫酸根和重金属的作用,使形成稳定次生矿物,实现酸铁控制;该技术还可实现矿堆内成矾,解决酸铁过剩问题,实现源头控酸除铁。黄铁矾、施氏矿物等次生矿物对As(Ⅲ)、Cr(Ⅵ)等有良好吸附作用,可吸附去除重金属。利用生物矿化法实现矿山废水的源头治理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