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评价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2-08-09 09:05高少宇芦会影赵玉芬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者领域评价

高少宇 芦会影 赵玉芬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在于构建教育评价的价值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最终构建起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1]一时间教育评价改革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我国自新世纪以来在教育评价领域研究的热点到底有哪些,具体演进趋势如何,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以便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照和指导当下的教育实践。本文借助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中20年间发表的2793篇有关教育评价的研究文献进行元研究,分析该领域的前沿热点,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教育评价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CiteSpace知识图谱又称科学知识图谱,是以信息科学、图形学、数学等学科为基础,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和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引文分析和共现分析,以生动形象的图形和网络谱系揭示文献的科学知识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2]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已发表的教育评价文献做可视化分析。首先,通过作者和机构共现网络展现教育评价研究领域的主要学者及发文机构,分析作者及机构合作关系和合作强度。其次,利用关键词共现图谱展现20年来教育评价研究的热点,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并在二次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教育评价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最后提出研究结论与展望。

1.2 数据来源

为更好地展现我国教育评价研究进展,本文以中国知网(以下简称为CNKI)中的CSSCI作为样本文献来源,以“教育评价”为主题进行匹配检索,时间区间选择2000-2020年,共得检索结果2796条,删除无效条目最终得到2793条有效结果。具体分析操作如下:将从CNKI中得到的TXT样本数据导入到CiteSpace5.7.R4软件,选择时间段为2000—2020年,时间切片值设置为1,为最大限度展示数据结构,将top N值选择为200,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并生成相关知识图谱。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教育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评价领域年度发文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我国教育评价研究自2000年以来不断上升,始终处于较繁荣的状态。根据发文数量趋势可以看出我国教育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起步期、繁荣期和爆发期。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并在2004年进行了修订。因此在2000-2007年学者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素质教育、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评价方面,同时关注于形成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研究。2008-2018年国家相继出台了高等院校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方案,并相继开展了两轮评估工作,围绕研究生教育相继开展了第三和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因此这一阶段学者主要关注的焦点在教育质量评价、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生教育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开启了新时代教育改革新进程。在此背景下教育评价研究领域围绕破“五唯”、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教育、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加大研究力度,在理论研究上回应新时代教育政策,教育评价论文发表数量急速增加。

图1 教育评价研究2000-2020年发文量统计

2.2 发文作者与机构

利用软件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分别得到教育评价研究领域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依据图谱得到表1。可见,邱均平(28)、辛涛(19)发文数最多,王战军(12)、李亚东(12)紧随其后,钟启泉(10)、罗英姿(10)发文数量也达到10篇,他们构成了教育评价领域核心作者群,为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进一步研读文献发现,大学评价、教育评估、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生教育、素质教育及形成性评价等成为核心作者群主要研究方向,也表明了在教育评价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群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质量评价。从合作角度来看,教育评价的研究群体呈现出较为集中的趋势。以核心作者为中心形成了邱均平、辛涛、罗英姿、钟启泉等团队,而不同学术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少。

表1 教育评价研究发文作者及机构统计(排名前10位)

进一步对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后发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发文量在30篇以上。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均在20篇以上。如果将排名前10研究机构的二级机构进行合并,我们发现北京师范大学达到59篇。根据发文数量可以看出,教育评价研究集中于高校和研究院所。

2.3 关键词分析

2.3.1 关键词发展路径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核心主题的精炼,被认为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一般认为,高频次的关键词常可以被用来确定某个研究领域的热点[3],而关键词知识图谱是由各文献的关键词提取而来的,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教育评价研究的中心词汇及研究路径演变。本文在CiteSpace中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并对合并后的网络进行裁剪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谱所展现的我国教育评价研究的几个主要节点分别为“基础教育”“学习评价”“学生评价”“形成性评价”,并且以这些中心节点为基础延伸出4条主要研究路径,分别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发展—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有效性”“小组评价—师生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这4条路径基本揭示了教育评价领域的主题演变趋势。本文通过对三个阶段排名靠前20的高频次关键词进行删选,每个阶段仅保留首次出现的核心关键词得到表2 教育评价领域各阶段热点关键词分布。通过该表也可以大致看到我国教育评价研究的热点转换趋势。

表2 教育评价领域各阶段热点关键词分布

2.3.2 研究热点分析

教育评价是随着人们对教育功能认识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通过对相关论文关键词发展路径和各阶段所出现的热点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发现教育评价的研究内容在不断的延伸。为进一步明确学界对教育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细分领域,热点主题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CiteSpace的 Clustering功能生成聚类图谱,统计结果共显示了15个聚类。结合以上各细分领域,并在对原始文献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从评价理念、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与工具、元评价以及新时代教育评价等六个方面全面总结我国教育评价研究的热点。

2.3.2.1 评价理念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作为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发展性学校评价正在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接纳。学者就发展性评价如何能有效融入中国教育实际场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卢立涛认为“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和推广,需要从氛围保障、体制保障、人员保障、技术保障和动力保障五个方面提供支持。”[4]戴伟芬指出“发展性评价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教育工作者对其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同时更需要有细致的实践操作机制作为支持。”[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破除“五唯”。过程评价的难点在于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及时记录、实时反馈和修正。为此学者何永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业质量评价需要在更新评价理念的同时,注重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方法革新,明确了基于学生云的学业质量评价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路径。[6]

增值评价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是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学者辛涛等指出“增值性评价作为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评价方法,它实现了关注点的变化、保证了更加公平的比较、与绩效责任紧密相连,并且具有诊断性功能。”[7]增值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获得相应的数据证据,学者李湘萍等认为,自陈式量表与标准化测试是增值评价数据获得的主要途径。[8]然而就目前而言增值性评价的应用显然仅仅局限于作为对教育主体或者教师进行问责的主要依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增值性评价的应用面。

破除“五唯”是国家就深化高考改革和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提出的新的政治要求。为此,学者就多元化评价展开积极探索。李浩等人指出“建立多元评价录取标准,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完善健全监督机制是中国高考多元评价体系探索实践之路的关键着力点”。[9]

2.3.2.2 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一直是教育评价领域焦点问题。针对评价体系弊端,学者秦静怡等人倡导“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包容、多维联动、数据主义、过程导向的系统科学的智慧型教育评价体系。”[10]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人才全面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着力点。学者围绕“高考评价体系”就高考内容改革、命题质量监测、学业水平考试的标准研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展开了深入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2.3.2.3 评价主体

围绕教学评价主体因素,学者一方面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评价体系中反映不同主体对教育质量的诉求,另一方面也关注于不同评价主体之间以及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价值冲突。学者刘振天指出,“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促进管办评分离,需要明晰政府、高校和社会中介组织机构在高等教育治理与评价中的责权利,建立各主体间更加紧密和更加有效的合作对话机制,实现高等教育整体效益最大化。”[11]随着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推进与实施,作为教育评价主体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而当前第三方评估的公信力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为此,学者郑智伟针对第三方评估普遍存在的独立性、专业性、科学性、公正性及效用性方面的不足,提出“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构建公信力,要关注前提、夯实基础、把握关键、抓住核心以及提供保障。”[12]这些研究表明,一方面要正确认识第三方评价的功能与作用,另一方面第三方评价机构也应在组织机构完善、行业规范制定、专业性提升和服务意识强化等方面积极改进稳步发展。

2.3.2.4 评价对象

文献分析发现,学者在教育评价对象上成果最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对政府和教育机构的评价。二是对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三是教育内容的评价,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核心素养评价、学科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评价等。在这三类评价对象上学者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和教育机构一般是从其教育实施的效能上进行研究。如学者罗生全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效果评价的基本维度在于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增值,教材中的价值渗透,教学设计中的价值创新评价以及学生素质发展中的整体性评价。[13]学者对教师的评价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对学生评价的研究焦点在学习评价、学业考核、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等方面。而教育内容评价则因差异性较大,在价值取向、体系构建、方法和工具选择以及跨学科理论视角应用等方面重点各有不同。

2.3.2.5 评价方法与工具

评价方法的选择向来是教育评价的重点领域,学者在评价方法上研究较多的是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比来说量化评价研究成果数量较多,如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结构方程等研究成果较多。一方面说明学者在教育评价领域比较重视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也存在数据至上的评价思维,忽略了教育评价的人文性。学者吕鹏认为,应该理性看待教育评价领域量化工具的使用,为实现践行人文向度目的,应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做到技术标准与人文标准的协同,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坚持“意义建构”的价值取向,实践上注重整体性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兼顾量化与质化,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间取得平衡。[14]

2.3.2.6 元评价

元评价就是对“评价”的评价,是“升维”的评价活动。[15]因其能规范各类评价活动,发现评价中的问题和偏差,提高评价质量,不断引起学者的关注。学者贺祖斌早在2001年就阐述了高等教育评价的元评价的内涵和意义、内容和标准、方法和程序,并提出了元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的量化分析模型。[16]孙贺群借鉴美国QRIS元评价经验指出,“我国应构建普适性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考虑元评价工作,并协调政府、市场、学术三种力量开展元评价以保证政策效能。”[17]随着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各领域中的应用,其自身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和制约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育评价事关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18],因此,为保障教育评价本身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学界更应关注元评价研究。虽然有些学者已开展了教育元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但是无论从理论研究成果质量和数量上,还是实践效果上,与国外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现阶段教育评价领域应深入分析我国教育元评价的缺失及其原因,并提出弥补教育元评价实践缺失的有关对策,以期提升元评价研究成效。

2.3.2.7 新时代教育

新时代教育研究是在《总体方案》颁布后,学者在理论界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回应,目前是教育评价领域的重点和焦点。众多学者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这一话题展开研究探讨。瞿振元等学者在《中国高教研究》上发表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笔谈)”,七位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亲身经历就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破”与“立”、造就时代新人、双一流建设、教育生态等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进一步具体阐释了国家的总体方案。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可视化软件对21世纪以来的教育评价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20年间我国教育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期、繁荣期和爆发期三个阶段。教育评价研究领域已初步构成了较为集中的学术研究团体,核心作者群和主要发文机构研究成果丰硕。与作者之间合作相比,机构之间的合作紧密性较差。通过对我国教育评价领域热点内容进行关键文献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评价理念、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与工具、元评价以及新时代教育评价等六个细分领域。

3.2 未来展望

一是教育评价领域的繁荣与学者对教育功能认识和国家教育政策直接相关。为此学者应结合我国新时代教育特征进一步明确教育评价的内涵、外延和价值取向,同时在教育评价模式和指标体系构建上打破数据至上的评价思维,凸显教育评价的人文性。

二是研究要正确处理教育评价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内部自我评价和外部社会评价和谐共存。同时在机构完善、行业规范制定、专业性提升和服务意识强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以理论研究成果支持第三方评价主体的稳步发展。

三是提升元评价研究水平。结合我国教育评价实践经验,加强教育评价的元评价研究,确保教育评价科学、准确、导向明确,真正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四是要加大实效性评价研究力度。围绕党委和行政开展效能评价研究,针对办学实体开展绩效评价研究,通过教育评价进一步提升办学主体的履职能力,提高办学效能。

五是积极构建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研发新的数据化的评价技术,为过程性评价和增值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证据。以服务为导向,突出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智能化特征。

猜你喜欢
学者领域评价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学者介绍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