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郑梅琴,刘硕,潘锐骐,冯鑫,郭振勇△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北京 101149;2.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3.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44)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约220.7 万例确诊肺癌,占癌症总数的11.4%,是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且高居癌症相关死因之首[1]。目前,靶向免疫检查点的肿瘤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发展迅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 -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晚期肺癌的应用已进入一线方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等ICIs 先后进入临床试验或临床应用[2]。本研究中基于文献计量学对2015年至2020年肺癌ICIs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了ICIs治疗肺癌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以期为肺癌ICIs 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肺癌ICIs的相关文献,设定高级检索,主题词为“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lung cancer”,检索时限为2015 年至2020 年。剔除会议论文、征文通知、新闻报道、文摘,以及重复发表、信息不全、与主题无明显相关性的文献。
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知识图谱文献计量方法分析ICIs治疗肺癌的发展趋势[3]。提取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年度发文量、国家发文量及引文量相关数据,采用Excel 2016 软件进行分析;提取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的其他数据,选择纯文本格式导出,在CiteSpace 5.7.R4 软件中进行数据清洗、去重、分析,得到可视化图谱。
共纳入3 860 篇文献,2015 年至2020 年的肺癌ICIs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分别为129 篇(3.34%)、268 篇(6.94%)、471 篇(12.20%)、714 篇(18.50%)、886 篇(22.95%)、1 392 篇(36.06%),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ICIs在治疗肺癌方面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挖掘价值较大。
不同国家发文分析:3 860 篇文献中发文量排名前10 的国家见图1。美国发文量(30.98%)远超其他国家,其次为中国(13.16%)和日本(12.12%)。整体来看,欧美国家在肺癌ICIs研究领域的贡献突出。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年份;节点大小表示作者的发文量,节点越大表示作者发文量越多;节点间连线表示作者间的合作,连线的粗细表示作者合作次数的多少。由图2 可知,不同颜色均有一定聚集,不同聚集块均有连线连接,表明不同年份间作者合作紧密。“BENJAMIN”对应的节点最大,发文量最多(27篇),同时处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提示高产作者的合作网络复杂程度高。
国家合作网络分析:连线越复杂表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越频繁。由图3 可知,美国与其他国家连线最多(1 135 条),其次为中国(503 条)和日本(465 条);节点越大表示发文量越多,美国节点最大。可见,加大国际交流有助于科研成果的发展。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由图4 可知,研究机构“Univ Texas MD Anderson Canc Ctr”连线最多(103条),且节点最大,提示该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最紧密,且发文量最多;其次为研究机构“Harvard Med Sch”(84 条)和“Mem Sloan Kettering Canc Ctr”(82 条)。上述3 个研究机构均来自美国,提示美国的研究机构在肺癌ICIs研究中注重合作,且成果明显。
采用CiteSpace 5.7.R4 软件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具有最强引用爆发的前15个关键词见图5,关键词突现爆发在图中呈红色,即为研究热点。关键词“safety”于2015年至2016年突现强度最大(30.36);突现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关键词为“clinical activity”“long term safety”。上述关键词在不同的时间被其他关键词替代,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关注点在发生改变。
文献共被引分析结果见表1。BORGHAEI等[4]发表的Nivolumab Vers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共被引次数最多(4 885次),其次为BRAHMER 等发表的Nivolumab Versus Docetaxelin Advanced Squamous -Cell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4 128 次)。文献被引次数越多,提示其影响力越大。
表1 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文献共被引分析结果Tab.1 Co-citation analysis of related studies on ICIs for lung cancer
引文增长趋势见图6,2015年不足5 000篇,2020年超过35 000篇,表明肺癌ICIs相关研究的影响力逐年扩大,学术价值升高。共被引文献形成12个聚类(图7),节点越大表示被引用频次越多,“#0 mutatinal burden”“#1 risk factor”“#3 PD -L1 expression”节点较大,学术影响力较高,为2015年至2020年的研究热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科研人员对于肺癌ICIs领域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欧美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位居前列,研究团队间紧密合作,有助于研究进展的推进。免疫治疗是肺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IC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
BORGHAEI等[4]发表的文献被引频次最高。该文献通过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介绍了较早应用于NSCLC 领域中的纳武利尤单抗。选取处于在含铂化学治疗期间或之后发生进展的晚期非鳞状NSCLC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纳武利尤组(292 例)和多西他赛组(290 例)。结果纳武利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多西他赛组[HR=0.73,95%CI(0.59,0.89),P=0.002];纳武利尤组和多西他赛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和39%,18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39%和23%;纳武利尤组和多西他赛组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19%和12%(P=0.02);纳武利尤组和多西他赛组患者的1 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9%和8%;纳武利尤组10%的患者出现3级或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多西他赛组54%的患者出现上述不良事件。该研究奠定了ICIs在NSCLC治疗领域的地位,将肿瘤免疫疗法在肺癌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推向新阶段。被引频次排名第4的文献[5]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对PD-1免疫疗法应用于上皮肿瘤疗效的影响,提示肠道菌群等多个新型生物标志物与ICIs疗效相关的研究在不断探索中。
ICIs 在肺癌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且更加深入、全面,主要集中在PD-1/PD-L1对NSCLC的治疗,靶向CTLA-4的肺癌研究较少。近来研究的主要热点为突变负荷(mutatinal burden)、风险因素(risk factor)和PD-L1表达(PD -L1 expression)。在ICIs 治疗中,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甚至同类肿瘤的不同患者,对ICIs治疗应答均存在较大差异[6]。霍奇金淋巴瘤、Merkel 细胞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肿瘤、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对ICIs的治疗应答率较高(50%~90%),具有PD-L1高表达、高突变负荷、病毒相关、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错配修复缺陷等特征;黑色素瘤、NSCLC、头颈部肿瘤、尿路上皮癌、肾细胞癌、肝细胞癌等对ICIs 的治疗应答率较低[7]。PD -L1 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是目前常用的免疫疗效标志物;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错配修复缺陷、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8-9]、肠道微生物菌群[4,10]等也显示出一定的预测价值,虽研究结果在不断更新,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等突变的患者,免疫治疗可能无效,部分患者会产生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超进展[11]。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较复杂,需找到可预测免疫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的一组标志物进行综合分析[12]。目前,联合治疗是改善治疗应答率的常用方法。联用不同靶点的ICIs、ICIs 联合化学药物治疗、ICIs 联合放射治疗、ICIs 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等均已应用于临床试验,有望提高ICIs的治疗效果,并将其推广到更多类型肿瘤的治疗[13]。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为2015年至2020年,存在相关研究被遗漏的可能;纳入的文献基本为英文文献,国内相关文献较少,数据不全,可能导致结论不全面。后续研究需关注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