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小组的成立对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2022-08-09 09:48李艳文刘冬英柯娜陈春花周慧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因性癌痛肺癌

李艳文,刘冬英,柯娜,陈春花,赵 娜,周慧梅

(江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广东 江门 529000)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其治疗方法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肺癌实施准确的病理分型可为本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药物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1-2]。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 以上[3]。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在就诊时已发展至晚期阶段,其总体治疗效果十分不理想[4]。研究指出,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组建专门的癌痛护理干预小组,能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缓解其癌因性疲乏,提升其生活质量[5]。基于此,本研究将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化疗的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探讨成立癌痛小组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对其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78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接受化疗;预计的生存期超过3 个月;其家属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临床资料缺失;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护理及问卷调查;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9 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31 例,女8 例;其年龄为56 ~82 岁,平均年龄为(67.30±5.14)岁;其病程为1 ~16 个月,平均病程为(5.37±0.62)个月。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33 例,女6 例;其年龄为54 ~80 岁,平均年龄为(67.62±5.29)岁;其病程为1 ~18 个月,平均病程为(5.81±0.75)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化疗。在化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肿瘤化疗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癌痛护理、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等。在化疗期间,成立癌痛小组对观察组进行护理,方法是:1)成立癌痛小组。在科室内选择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癌痛护理服务干预小组(癌痛小组),并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培训内容与化疗、晚期肺癌、癌痛、癌因性疲乏等有关),待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鼓励患者积极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仔细观察其情绪变化,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治疗方案、预期的效果、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疑虑等心理,使其能够正确地对待疾病。3)放松按摩。每天晚上对患者进行1 次全身性放松按摩,对其腿部、头部、脚部等实施按摩,在按摩期间可根据患者的喜好为其播放节奏舒缓、轻柔的音乐,从而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4)睡眠护理。在病房内张贴温馨标语,提示患者在住院期间要特别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规律。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在巡房及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注意控制动作幅度,避免大声说话,以免影响患者休息及睡眠。5)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伸展肢体训练、步行训练、肺康复训练等。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与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的方法是:取坐位或半卧位,在静息状态下呼吸,用鼻吸气后保持胸部不动,挺腹后经口缓慢均匀的呼气。缩唇呼吸训练的方法是:以鼻吸气,屏气后再通过缩唇的方式缓慢呼气。6)癌痛护理。遵医嘱为患者应用镇痛药,镇痛药的应用应符合“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的要求。在用药期间定期采用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疼痛评估法等〕评估患者癌痛的程度,并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评估结果,以便于随时调整镇痛方案。另外,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如看书、看电影、与亲友沟通等)的方式来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癌痛程度及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VAS(分值为0 ~10 分)评估患者癌痛的程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癌痛越严重。采用简明疲劳量表(分值为0 ~10 分)评估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癌因性疲乏越严重[6]。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18 个条目,最高分为21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睡眠质量越差[7]。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T 细胞、CD4+T 细胞、CD8+T 细胞,检测样本为外周血,检测仪器为流式细胞仪。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癌痛控制效果。依据VAS 评分将其癌痛的控制效果分为完全控制(VAS评分为0 ~3 分)、部分控制(VAS 评分为4 ~7 分)、未控制(VAS 评分为8 ~10 分)[8]。总控制率=(完全控制例数+ 部分控制例数)/ 总例数×100%。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打分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化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患者家属的评分<60 分、为60 ~79 分、为80 ~100 分,分别表示其对化疗期间的护理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9]。总满意率=(满意例数+ 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用χ²、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7.95±3.16)d,观察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3.70±2.65)d,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 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6%(1/39);对照组患者中有7 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7.9%(7/39)。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癌痛程度及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简明疲劳量表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简明疲劳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简明疲劳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癌痛程度及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癌痛程度及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的比较(分,±s)

注:t1、P1 为对照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的统计学结果,t2、P2 为观察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的统计学结果,t、P 为两组护理后组间比较的统计学结果。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对照组(n=39)组别 时间 VAS 评分 简明疲劳量表评分护理前 8.54±1.10 8.34±0.59 14.62±2.95护理后 5.37±1.12 5.27±1.04 9.73±1.50 t1 值 13.033 12.861 14.295 P1 值 <0.05 <0.05 <0.05观察组(n=39)护理前 8.06±1.25 8.10±0.47 14.91±2.64护理后 2.38±0.14 2.95±0.32 5.07±1.38 t2 值 15.510 15.915 17.493 P2 值 <0.05 <0.05 <0.05 t 值 12.962 12.437 13.224 P 值 <0.05 <0.05 <0.05

2.4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T 细胞、CD4+T细胞、CD8+T 细胞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的水平均高于护理前,外周血CD8+T 细胞的水平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8+T 细胞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s)

注:t1、P1 为对照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的统计学结果,t2、P2 为观察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的统计学结果,t、P 为两组护理后组间比较的统计学结果。

组别 时间 CD3+T 细胞 CD4+T 细胞 CD8+T 细胞对照组(n=39)护理前 42.32±3.86 26.68±1.61 38.26±2.75护理后 49.16±2.25 32.03±2.46 32.50±3.16 t1 值 9.561 11.364 8.587 P1 值 <0.05 <0.05 <0.05观察组(n=39)护理前 42.83±1.51 26.61±1.70 38.23±2.49护理后 56.08±3.70 36.09±2.54 29.07±2.81 t2 值 20.706 19.370 15.236 P2 值 <0.05 <0.05 <0.05 t 值 9.980 7.170 5.065 P 值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家属对化疗期间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化疗期间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对化疗期间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2.6 护理后两组患者癌痛控制效果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癌痛的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护理后两组患者癌痛控制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现阶段,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大细胞肺癌等)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0%左右[10-12]。此病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发现时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阶段[13]。目前临床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是进行化疗。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通常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一种可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续的、主观的乏力感和疲惫感[14-15]。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因素[16-17]。据统计,晚期癌症患者癌痛的发生率高达90%[18]。癌痛的出现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使其癌因性疲乏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期间,如何有效缓解其癌痛、减轻其癌因性疲乏、减少其不良反应、提高其生存质量是肿瘤科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1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癌因性疲乏评分、癌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免疫功能指标、癌痛的控制效果及其家属对化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曾凡等[20]的研究结果相近。提示成立癌痛小组对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癌痛小组的组员为本科室的优秀护理骨干,在癌痛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其护理技术熟练,责任心强,能在“远离疼痛”这一护理目标的指引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且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可有效缓解其癌痛,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成立癌痛小组对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缓解其癌痛,改善其睡眠质量及免疫功能,减轻其癌因性疲乏,缩短其住院的时间,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因性癌痛肺癌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癌痛到底有多痛,您了解癌痛吗?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癌痛有多种治疗方式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我们都有“心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