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延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普遍得到重视。学生的能力是影响学生各项成绩和办事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是经由教师指导而掌握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学生只有“会学”才能“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当今社会,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使课堂教学取得成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深刻挖掘,精心设计,合理运用,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制作符合实际的教学课件,研究、探索一系列教学策略、方法,已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文章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展开探究。
“万丈高楼平地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各种练习中,培养和发展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材料的组织能力等。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课件,合理组织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同时教师要有目标地组织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信息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没有预习课文的习惯,教师如果只是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学生往往只能说出几个词语,更不要说用连贯的话编成小故事了。但这个过程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有助于学生快速明白课文内容,听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步可以实现对学生“听”的训练。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尽量说得完整一些。尽管学生的表现还不够完美,但这一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提问,或者让学生把故事写出来,这样对于课文中的某些字词、句子,学生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还有可能产生一些疑问,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学习的重点转入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引入这部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的训练,比起单纯利用课本教学效果要更明显,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引领学生认识事物,进行听、说、读、写等基础训练方面有较大的帮助,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中提供了众多的教学内容,等待去挖掘;信息技术资源库中也提供了无尽的资源,等待开发利用。因此教师要把教材内容和信息资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组成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服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如将不同阶段的相同课文放在一起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联想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画风》时,笔者利用信息资源中的《猴子捞月亮》的内容,设计情境引入,让学生想出办法把风画在作业本上,以激励学生开动脑筋。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开动脑筋。教师再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导,以加深学生印象。
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将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放在一起展开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即“大单元”教学法。例如《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并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和其他学生展开讨论,最后通过视频播放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入《东郭先生和狼》中最后战胜狼的故事,或《想别人没想到的》中那个只画出两只骆驼却能表示出最多的骆驼的故事,还有《善心如光》中那个点燃蜡烛、用烛光装满屋子的孩子的故事。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阶段的内容设计为一个个教学片段,并精心布局,运用于课前引入、课中探究、课后延伸等环节,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应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并能够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的的好奇心,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动脑,进行自主探究的内容有很多,但要想让小学生主动进行操作,主动实践、探究并不容易,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做,主动说,主动想,以有效进行自主探究。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呢?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个内容提出疑问,或者用课件展示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实践,并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于那些急于阅读课文、寻找方法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支持他们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积极性有所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领,提示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去阅读课文。等学生探究出了结果,并和其他学生进行了交流分享,教师再用课件出示相应的情境和方法,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也训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两张纸片,其中一张有折痕,一张没有,然后提问学生哪张容易分成两块,学生几乎都能够说出是有折痕的那张。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有的学生容易把纸撕得不成样子。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一张包含多张邮票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用刚才的办法,如果邮票撕坏了还能用吗?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呢?学生立刻跃跃欲试,想动手实践。教师等学生实践、探讨之后进行提示,课文中介绍了相应的方法,这样就激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并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同时对课文内容加深了印象,了解了邮票打孔机的来历。
有些小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和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往往缺少和父母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时间长了容易对学习产生畏惧或厌倦心理,逐渐和其他学生产生差距。对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有些学生在学校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探讨,能够有效完成作业,但在家中学习效果却不同。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交流工具让学生把在家学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示出来,并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有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以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徒劳的,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效的实践活动是建立在适宜的操作基础之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体验,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拥有了自觉能动的意识,在实践中想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才会得到能力的培养。多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大都以自己为主导,课堂是教师的课堂,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课内外自觉意识相对较低,导致各种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而在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以后,教师就可以通过逐步探索,来制作适合小学生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进行实践探究的教学课件,并结合课文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积极交流,展示学生生活中的细节,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也可以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自己拍摄的图片,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的发现、见解。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体现出信息技术在训练学生能力方面起到的较大作用。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力求短小精悍,重点突出,为教学提供辅助和便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机拍摄关于猫的一些生活图片,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猫喜欢吃什么?最怕什么?生活习性怎样?学生们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在课后进行观察,拍摄猫的一些生活细节,并在班级微信群里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从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认知。
类似的事例还有许多,教师要以引领学生自觉实践为出发点,在实践中努力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较为重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许多语文教师为学生的阅读进行了细致教学。尤其是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阅读的内容,为教学提供了便利。然而,一些海量阅读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效果是十分有限的,有的教师甚至只图阅读数量,而忽视了阅读质量的提升。
语文教学在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料的同时,也应重视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切实变“学会”为“会学”,语文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手机拍摄学生在活动中的一些动作,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总结,掌握一定的识字规律。为此,我探究、编制了一些有关的教学课件,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到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引领学生不断掌握学习规律,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操场上》中要求学生掌握“拍、踢、跑、拔”等生字,我用手机拍摄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一些动作,引起了学生们的识字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生字都带有“手”部或者“足”部,从而理解了这些汉字的意思,也掌握了识字方面的一些规律。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教学不应该把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中。教材中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教材内容上,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联想和想象都是一种能力,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联想的升华。学生如果没有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就很难实现进步和创新。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全面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弥补教材中的一些缺失,引领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比如,在教学《在操场上》时,课文中只设计了“拔河、跑步、拍皮球”几个体育活动的镜头,涉及的生字、词语也有限。镜头之外,在操场其他地方还会有许多活动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联想一下,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加上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合理的安排,就可以制作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资源,从而有计划、有目标地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