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瑛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优质的教育不光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根据这一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一系列科学而务实的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优良的课堂学习体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听老师讲”“抄板书”等方式学习知识内容,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倦怠心理。而游戏教学法则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获得趣味满足与行为参与条件的同时拥有更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将游戏内容有机而适度地融合进课程教学当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知识教学成果,使语文课堂表现出极强的趣味性和引导性。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法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进行时”,各方面的条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再加上诸多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每个小学生在行为能力、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为了确保游戏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之前务必要对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做好充分的调查。
第一,拓展对学生综合信息的搜集范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个人情况的了解往往只局限在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考试短板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内容则知之甚少甚至未置一问,显然过于片面。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趣味教学法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情况调查务必要涉及更多的方面,要将眼光扩展到常规学习项目之外的“软性条件”上,在生活层面更多地接触学生,同时对学生的日常活动投以更多的关注。比如,教师可以在课间走出办公室,观察一下学生在课间都喜欢做些什么游戏,具体到每个学生而言什么游戏是他们的“最爱”,这些游戏通常都是怎么进行的、有哪些环节;而在其他时间,教师也可以多和学生交流一些生活话题,问一问他们在家中都喜欢做什么活动,喜欢去哪里玩,对什么东西比较感兴趣,等等。
第二,增加对学生综合信息的搜集路径。教师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而对每个学生的综合情况作出全面、精准的了解。而且,很多小学生对教师都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感,很有可能出于种种考虑而选择在教师面前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特别是涉及“游戏”这件看似“敏感”的事情。为了进一步优化对学生综合信息的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调查这方面情况时,除了要通过个人工作达成相应目的外,还需利用其他学生以及家校合作关系来扩大自己的信息来源,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所获得的学生综合信息的真实性。例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在和教师交流时总会表现得唯唯诺诺。这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平日里和这个学生关系比较亲密的学生作为“情报员”,从后者口中得知他们平日里一般都做些什么游戏,而那个性格腼腆的学生又在哪些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活跃,他们在一起聊天儿时常常会因为什么话题而显得谈兴大增,等等。
第三,保持对学生综合信息的跟进完善。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小学生的身心发育才刚刚开始,思想认识和情感意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游戏兴趣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在完成对学生综合信息的起始调查之后万万不可存有“万事大吉”的思想,而应当在后续的教学和生活交流中继续保持对学生情况的动态掌握,及时发现并整理新的情况,从而对学生的整体认知做出对应的调整,以此来保证游戏教学设计参考信息的长效可靠性。比如,教师可以从每个礼拜中抽出一堂课来作为学生的“活动课”,从学生所从事的活动项目以及一起玩耍的对象中搜集学生在游戏方面的最新动态;还可以以“月”或“学期”为单位,组织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主题游戏活动,根据学生的报名积极性和参加状态来推断学生是否已经对以前喜欢的游戏缺乏兴趣,等等。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最终执行者和教学质量的主要反映客体,在认识到这一事实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务必要通过丰富、自然而有效的手段来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趣味取向、性格特点和学习条件,同时根据学生以前的考试成绩与课堂表现判断他们的语文知识基础,同时做到对学生共性趣味和内在条件的综合把握,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方式与评价标准的具体制定,以便游戏教学法的作用、效果能够发挥到最大。就总体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应保证下面四点基本原则。
第一,充分结合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范围相当有限,且主要方式仍表现出较强的感性化特征,更容易理解、接受并追求符合自己生活经历和主观感知的信息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游戏环节选择或设计时应更多地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相融合,既增强游戏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又能够使学生以较为熟悉的方式参与到游戏当中,同时借助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来降低其参与游戏过程、完成游戏任务的难度。
第二,充分表现出对课程教学要求的反映。教学要求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最终追求,也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要摒弃“唯娱乐主义”的错误认识,不能单纯地“为了游戏而游戏”,要将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成果的手段和载体,使学生能够在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得到知识和道德层面的真正优化。
第三,充分表现出活动的趣味性。小学生普遍有着活泼、爱玩的天性,对更符合自己趣味取向的活动会抱有与生俱来的尝试欲,这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并利用这一特点,切实保证课堂游戏活动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不用过多的动员便能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这样,不仅省去了教师大量的组织动员精力,同时还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优势智力和情绪资源来用于教学成果的持续优化。
第四,充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课堂的教学秩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非常缺乏有效的行为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在游戏当中很容易“玩疯”“玩野”。小学语文教师的游戏教学一定要在“安全”二字上下足功夫,尽可能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为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做足安全预案,同时要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以期让课堂教学能够平安、顺利地进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能起到的是一种软性的影响,能够在学生不知不觉之间对其思维模式、认知理念和内在情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微变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游戏活动来构建、完善高质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身心愉悦、放松的良好体验状态之下,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课堂引导和行为安排,并在这种状态下自然而然地挖掘并表现出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灵感。要想达到这一理想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坚持“源于生活”的课堂设计理念,不要让学生接触过多脱离生活、脱离自我的陌生元素,避免使学生因较强的陌生感而感到局促、紧张;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游戏环节中来,一方面借用这种手段迅速消除师生之间的身份隔阂,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而展现出个人能力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高。
比如,在组织“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一趣味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将家中闲置的白色衣服、按摩仪、安全帽、玩具枪等带到学校来,并按照个人趣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围绕一种职业来设计一出简单的舞台剧,将本组所要表现的职业的日常工作状态用表演的形式演绎出来,并通过投票的形式让大家选出一到两个“最佳剧组”。借助这一活动,学生对自己心仪的职业会产生更多的认识,同时锻炼了学生之间实践合作的能力与自我表达素养,并培养了学生对劳动者的敬爱之情。
“合作”“共赢”是当今社会的时代主流,也是学生最应具备的高阶素养之一。真正成功的课堂游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更要在执行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其中便包括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借助学生之间的配合,获得远比自己“单打独斗”要更丰富、更多样的信息资源,实现个体间智力成果、思维模式和价值情怀的多维度交流,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充足的锻炼自己语言表达和团队组织能力的契机。基于这些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游戏时要有意识地表现出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塑造,让学生能够通过组队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参与游戏,完成教学任务,在强化学生合作思维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亲密合作所能带来的精神享受。
下面以《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进行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来玩一场“借尾巴”的游戏。
课堂刚一开始,教师可以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名字叫虎不是虎,每天都在墙上住,看见虫子飞过来,舌头一伸吃进肚。”学生结合这一篇课文的题目很容易就能猜出谜底是“壁虎”。在学生猜完谜语之后,教师通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展现壁虎外貌并介绍壁虎生物常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这种动物形成更加具体而全面的认识。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具体的游戏环节:首先按照“两人一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中的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背对着黑板扮演“壁虎”的角色,而另一人则面朝黑板充当“助手”的身份,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种常见动物的名字并由“助手”在不发出声音、不借助道具的情况下模仿这种动物的形态或行为特点,要是“壁虎”能够根据“助手”的演示猜出动物的名字则算成功“借到了尾巴”,本组可以加一分,否则就要被扣掉一分。这个游戏的准备过程是对课文内容的生动概括,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思维;而后续的游戏环节则是对前段工作成果的一种巩固和拓展,能够使学生在围绕课文题目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深化对既有认知成果的理解,从而实现综合学习效果的破壁式优化。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主要策略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对家校合作机制的引入,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家长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亲子间的语文游戏活动并利用“家长接待日”等机会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来校参与相关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得更为丰硕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亲情的“加持”来让学生体验到更为强烈的参与游戏的快感。
从整体上来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游戏教学法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是多维度与多角度的,而且与小学生的普遍趣味取向与认知层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根据学生的客观学情和课程的具体要求,融合日常生活元素和趣味成分来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同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自身各方面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完善,以此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为小学生日后进一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