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俊武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塔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目前,以“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并且在2017 年提出了新时期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任务。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涵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这六个方面,这些内容体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促进学生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有所发展。但是,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和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文化素质提升上面,而家长则着眼于文化素质和生理素质培养,忽略了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对新课改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对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早在1947 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就指出,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这实际上表明心理健康是个人健康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且持续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个体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积极向上的内心体验和生命活力。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不仅智力正常,而且情绪正常、意志坚强、自我观念端正、人格健全、人际关系良好。但是从初中生的具体表现以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从学生方面来看,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却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导致情绪失控,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影响个人身体健康;也有部分学生意志品质脆弱,特别是抗挫折能力较差,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是怨天尤人,严重者甚至是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学生自我观念不端正,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自私自利或者是较为严重的利己主义行为,这也会导致他们在班级中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有部分学生受到复杂、多元以及虚拟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极端的思想认识和封闭的个人心理,表现为在学习方面缺乏上进心,在集体生活方面难以适应,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导致学生因为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最终在学习发展方面掉队,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而从初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状来看,在心理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依然存在“重教学轻教育”的问题。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涉及学生中考升学这一选拔性考试,整个社会对初中学校的教学质量关注更多,因此绝大部分初中学校往往是集中精力搞教学,甚至是“一切为了教学”,并未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未被重视,也难以真正得到解决,这不符合新课改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其次,部分初中学校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在理论上,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实际上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在教育范围上,主要是针对少数表现出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而对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与预防则关注不够;在教育目的上,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服务于文化课学习,而不是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所以其教育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在教育形式上相对单一,依然是以心理教师的疏导教育为主,并未真正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在认识上,部分教师把学生的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混淆,出现心理问题道德化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或者是教育效果较差,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系统、科学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力量,教书育人是新时期教师所承载的使命,也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收获知识,还要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所以,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的职责,学校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师能够立足于本职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学校角度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改赋予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以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引领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且调整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学生观,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学校要结合心理教育的客观需求,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另外,学校也要努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及育人氛围,改变过去过于追求考试成绩或者“唯分数论”的思想,加大对有效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投入,从而引领育人氛围的变革,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强化培训,助力教师成长。教师是新课改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既要做好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这既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的育人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针对现在部分初中教师“重教学轻教育”的现状,学校要强化对广大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广大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教育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心理教育技巧,逐步引导教师在面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去积极尝试解决,而不是选择逃避或者是把问题推给班主任或者是学校,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为要求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与引导,鼓励广大教师用师爱、耐心与智慧投入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之中,结合各班特点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参照。只有教师得到成长和进步,才能够为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应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指导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而在三维教学目标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内容,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既属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结合各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优秀人物对学生进行情感品质教育。例如,在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时,通过文本中的人物事迹使学生理解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艰苦的磨炼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成长,因此要正确面对困难;而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则可以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感恩教育。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教育与引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在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性内容了解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包容意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在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则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观察品质、动手能力的教育,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直面困难的品质。
在政治、历史、地理这些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则要充分挖掘科目中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责任担当教育,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在音乐、美术两大学科教学中,教师则要挖掘美育教育的素材,使学生能够在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中,提升积极的价值认知。
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与锻炼,以及对优秀体育人物的了解,在锻炼学生身心素质的基础上,磨炼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以及不服输的性格。
为了更有效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发挥“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从而提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德育教育开展的主要力量就是一线的班主任,因此,在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把其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并且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常规工作中,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首先,要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理论是行为的先导,要想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能够正确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采取恰当的举措进行处理,就一定要重视对心理教育相关理论的培训。对此,学校可以在每月的班主任培训工作中有意识地纳入关于心理教育的内容,引导教师了解初中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措施。对于一些重点问题,例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分布图、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的划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的评估系统以及校园霸凌等问题,要进行深入的讲解,使班主任从理论和方法上掌握如何面对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科学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师要把对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并且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例如,在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后,教师针对学生对初中生活的茫然与不适应,可以开展“新起点、新发展、新目标”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目标确立和适应初中生活的教育与引导;针对初中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交友问题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展“谁是真正的朋友”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针对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等问题,开展关于学法指导的班会等。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调查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参与兴趣,这样不仅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此基础上,班主任教师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重点学生,本着“疏堵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介入,尊重“问题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隐私,适当寻求其他学科教师或者家长的配合,用教育的合力来提升心理问题解决的效果。
当前新课改下的学校教育工作很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学校也招聘了心理健康专任教师,并开办学校层面的心理咨询室。对此,学校要发挥心理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重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软件、硬件设施建设,为相关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调研活动,比如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问卷调查,及时把控学生心理状况,并针对学生需求开展相关的心理咨询活动。
同时,心理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走进各个班级、各个年级,针对班级、年级中的现实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在初三年级,针对学生进入毕业年级学习压力大、情绪容易出现较大波动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操场上组织开展减压、鼓劲儿的相关活动,对学生的紧张心理进行适度调整,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教育与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初中学校要遵循科学的原则,立足于学校实际进行科学的推进,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