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艳 汪娅卓
(邯郸学院,河北邯郸 056005)
音乐教育课程包括音乐文化背景,基础声乐理论、乐理知识、演唱或演奏、舞台表演等,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传达的不同价值,而把思政价值融入音乐专业课程教育,是承载与传播思政价值重要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思路。像201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连艺术学院在中国大剧院,演出的《追梦青春》歌舞剧,剧目借助民歌,舞蹈,朗诵等艺术形式,给青少年上了一堂不一样的思想政治课,通过大学生的视角,以大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为线索,引领学生传承延安精神,明确立德树人的方向。这种表现形式相当于把思政课的形式丰富拓展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广阔天地当中,回顾新中国七十年上下的历史,并且在歌舞剧里了解很多新中国的历史,这样就很好的兼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这样的音乐教育方式更能体现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和传承意义,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教师通过传播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演唱或演奏表达培养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的接班人,同时也是培养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而在这个过程中,立德树人,先做人在学艺,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教育意义。在曲式、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音乐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以及作曲、编曲、演唱与演奏实践的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教师对学生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发挥引导作用。像学习乐器时,二胡,还有扬琴这些都是自西向东传递,唯有阮这门乐器时自东向西传递,所以这件乐器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肩负着民族融合的重任。在学历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中也可以加入思政的解释。因而音乐专业思政教育课程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的背景下,教师通过课内音乐教材理论知识以及课外多样化的音乐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基础内容的讲授、课堂演示与交互实践教学,最终培养出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储备、对外实践表达能够的人才,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育人价值,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接班人的初衷。
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与学生个体紧密相连,教师通过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开展重难点乐理知识、曲目演唱、器乐演奏及舞台表演等教育活动,深化学生对个体思维意识、心理认知、行为习惯和审美体验的了解,使他们明白自身的审美倾向、喜欢的音乐形式,挖掘音乐中存在的意境之美、和谐之美。高校音乐课程教育往往是通过音乐文化背景、作品内容的剖析讲解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如开展有关校歌、
国际歌、红色革命歌曲及新时代歌曲的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个体的国家、民族与社会属性着手,将音乐中存在的“思想观念”与人本身价值实现的需求结合起来,开展爱国爱家、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素质教育。传播具有正确政治理念、价值导向的文化内容,是音乐课堂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育思政课程的展开并不想其他文化课那样,凭借思想政治的书籍和专业的讲师来讲解思政的课程,而是要通过音乐特有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不仅在音乐专业知识非常扎实,还要把思政的理念理解透彻,这样就需要提高了老师整体素质。在现实中高校实际情况是,教师按照音乐大纲和思政理念的要求,进行大量的音乐乐理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演唱或演奏实践的理论讲解,缺少对音乐教学与思政理念的相互融合的系统设计,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那些音乐理论性的东西,而对思政方面涉猎甚少,同时还缺少演唱不同曲目、演奏器乐的实践机会,再加上音乐教育思政课程的空泛化,抽象化,使得学生参与课堂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乐理知识、思政价值,演唱或演奏表达实践的理解深度不够,达不到不同音乐内容教育的教学引导和思政育人的效果。
不同院校在音乐专业课内教材内容、课外教学资源方面有着多样化、差异化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音乐院系使用的教材有《基本乐理通用教材》《基本乐理》《音乐理论基础》《中国音乐简史》《西方音乐史导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音乐鉴赏》。虽然这些教材有系统完整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简谱识记内容,但缺少曲目演唱、乐器演奏、视唱练耳等课外实践内容的引入,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教学训练任务,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得音乐课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没有产生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此外,部分院校缺少财政资金的支持,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方式的设置与实施方面,不重视网络教育,没有引入新媒体媒介和网络在线教育平台,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使是有关钢琴曲演奏、民歌演唱、外国歌剧欣赏等实践课程,也只是利用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课堂展示窗口,进行学生音乐演唱、舞蹈表演的演示讲解教育,既不能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也没有创设导向性教学情境,师生之间缺少对音乐演唱、器乐演奏的互动交流,音乐课堂教育的实践育人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很难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更别说是音乐教育和思政价值的融合。
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提高综合素质,不仅需要提高音乐乐理理论学习、演唱或演奏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形成良好的审美理念,提高人文素养。当前,许多高校的音乐课程主要内容仍是音乐教材中的乐理理论知识、基本案例,以及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的讲解与实践教学,缺少音乐艺术创作、音乐鉴赏等文化内涵教育。如不同地区的院校开展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往往在音乐教材统一整理的过程中,针对曲式、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音乐理论,对不同类型音乐进行讲解教育,忽视了区域性音乐文化内容、音乐表达风格的讲解与分析,只有把学生的审美理念,文化素养提升了,才能把思政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人。
高校设置不同音乐教材理论和思政课程内容,应树立正确的音乐课堂思政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全球音乐传播、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乐理和思政理论知识、演唱或演奏实践能力的教育,又要结合民族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曲目等内容,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提升专业音乐技能。首先,根据不同学生有关音乐音准、节奏、旋律等感知素养,以及在音乐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演示项目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和课外教学资源,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情境,如问题导向、在线演示等教学情境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主题和音乐风格,特别是有思政价值音乐风格,适当安排与控制声乐理论知识、实践训练项目、文化内容的教育时长,以学生为中心设置音乐课堂的主题,选取多样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内容,讲解传统民族乐曲、思政价值音乐曲目等音乐内容,包括音乐文化背景、乐理知识、曲目演唱、器乐演奏技巧等,进行启发引导式教育,并做出整个音乐思政课程教学流程的规制,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高等院校开展音乐专业课程教育工作,需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引入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在线教育平台,以及微博、微信、QQ、今日头条,抖音视频等新媒体交互媒介,充分利用课外网络音乐教学资源,制作突出重难点的在线课程教育视频,实现音乐理论知识、表达实践的教育价值。第一,根据不同音乐教材每单元、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设置不同音乐曲目演唱、器乐演奏的课程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的内容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 +旁白解说”的方式,对学生音准、节奏、识谱、乐感进行指导教育,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深化对有思政价值音乐曲目内容、音乐风格的认知。第二,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介进行音乐课程的互动交流。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加强演唱或演奏的实践训练,保证高校线上线下全方位提高音乐课的教育效率和育人质量。
高校开展音乐专业课程教育,要通过创新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基础乐理知识、演唱或演奏实践的价值。一方面,高校应基于现有的音乐教材理论内容,增加更多能够开阔学生视野的具有较强交互性的教学资源。可以带领学生去观看讴歌工匠精神的舞台剧《匠心》,这种就是创新的音乐专业课程教育模式,以校内学生社团、校外演艺企业为主导,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相关的实训场地,开展音乐视听练耳、曲目演唱、器乐演奏等实践教育,边欣赏舞台剧里所涉及的专业音乐知识。将思政价值教育融合进专业课,能为高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拓宽路径。在边看边学这种音乐教育融合思政价值的课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生参与音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感知练习,培养学生理解和热爱带有思政价值音乐类型和音乐表达方式。还有可以通过红歌赛歌会的形似,寻找71年里那些脍炙人口的红歌,进行分组演唱,在比赛前学生们找歌,练歌,表演,都能够让学生们把所学的音乐知识逐一巩固,并能投入最大的热情,找歌的时候就回顾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以往在唱其他流行,民族或是美声歌曲时候更注重的发声方法或是演唱歌曲的完整性,但是演唱思政价值的红歌时候,就要了解背景和历史意义才能有感情地把歌唱好,通过红歌赛歌会这种形式,学生就能对自己重新演唱过的歌曲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这样的了解,更能感受新中国从弱小,慢慢成长到如今繁荣富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才能过上现在美好的生活,真正达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目的。
高校根据不同教材内容进行课程教学,要将基础音乐乐理理论知识与区域民族音乐文化、欧洲音乐文化相结合,以音乐作品、器乐演奏的艺术创作、音乐文化鉴赏为主,开展学生音乐审美理念、思政意义以及文化内涵的教育活动。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得立下志向,一旦下定决心立下志向,学问都可以排第二,如果第一步志向都摇摆不定,那么最终会一事无成。在少数民族民歌乐曲的教育活动中,针对少数民族族音乐所具有的热烈奔放、情绪欢快、节奏明朗、开阔辽远的特点,进行相关音阶、音程、节奏、旋律等乐理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对少数民族优美舞蹈音乐审美品位。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育课堂中引入思政理念,有利于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文化的同时,深入了解新中国的革命历史,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的培养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性的价值开始探讨,在到高校音乐思政教育课程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拓展路径,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提出新的看法,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开展并进行推广,探索,完善,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与思政理念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