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2022-08-07 03:01郑海丽耿浩袁国静
右江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四肢偏瘫肢体

郑海丽,耿浩,袁国静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综合治疗区,河南开封 475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流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脑组织软化及坏死,主要原因为脑部供应血管的粥样硬化、血栓导致管腔狭窄与闭塞。本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面部表现为麻木、口角歪斜、说话不清、语言理解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可伴随眩晕、呕吐。四肢联动训练通过被动机械训练将一侧肢体运动带动四肢,加强患肢运动达到康复训练效果。减重平板训练通过器械悬吊方式减轻患者体重对下肢的负担,帮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以恢复日常基本生活。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观察其对本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与治疗进展》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诊断;发病72 h以内;单侧体活动障碍,且肢体肌力<3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外合并其他脑部组织疾病;合并严重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患者。将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范围50~79岁,平均(65.98±7.19)岁,按病变性质分脑梗死28例,脑出血1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范围51~80岁,平均(66.82±8.10)岁,按病变性质分脑梗死26例,脑出血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可比性。

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脑卒中相关治疗指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全部患者行神经促通技术、平衡功能训练、功能性电刺激以及生活技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每天2次,每次40 min。研究组进行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减重平板训练:使用减重吊带作用于患者腰部起保护作用,康复师坐在患者偏瘫侧。指导患者站立于训练平板上保持身体稳定2~3 min,适应直立体位后,由患者主动或辅助向前迈步,步速以患者能适应的最快节奏为宜,摆动期指导患者使用患侧足跟接触地面,摆动中防止膝过伸,促进对称步幅与支撑期的出现,指导患者体重转移至支撑腿,改善患者步态。每次训练持续20~25 min,1次/d。四肢联动训练:使用四肢联动康复仪(生产企业:美国NUSTEP公司;型号:NUSTEP T5XR)进行四肢联动训练,根据患者不同肌力情况设置目标心率,进行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由健侧肢体或功能相对较好的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或功能相对较差的肢体进行四肢同步训练,尽可能加大躯体强度,并进行适当的头部运动,20 min/次,2次/d。两组总训练时间均为12周。

(1)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有效:肢体运动功能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肢体运动功能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变化,使用K-FORCE Plates平衡功能检测仪测定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睁眼区面积占比、睁眼单位面积轨迹长度、闭眼区面积占比、闭眼单位面积轨道长度。(3)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相关参数变化,包括步长、步宽、步频、步速。(4)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变化,包括进食、运动、自理功能等方面,0~20分为极严重功能障碍,21~50分为严重功能障碍,51~80分为部分功能缺陷,>80分为功能状态良好。

2 结 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两组患者治疗训练前平衡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睁眼区所占面积比、睁眼单位面积轨迹长度、闭眼区所占面积比、闭眼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大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相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步长、步宽长于对照组(<0.05),步速、步频高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相关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变化(分,

3 讨 论

脑卒中后躯体功能障碍作为患者主要临床问题,严重影响患者躯体健康,运动疗法是改善本病患者预后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改善四肢联动康复治疗是通过健侧带动患肢进行主动训练,使用其驱动力来进行患者健侧运动,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睁眼区面积占比、闭眼区面积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睁眼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和闭眼单位面积轨道长度均长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平衡感,考虑原因为:脑卒中后受损的神经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高度的可塑性,通过康复治疗反复的训练与学习,可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得到有效巩固,从而使受损的神经系统逐渐恢复。减重平板训练与四肢联动训练作为脑卒中后共济失调障碍患者而开展的动态平衡功能训练方法,其中减重平板训练通过改变身体重心,控制平衡功能,有效的训练共同加强患者躯干控制力并改善四肢活动状态;联合四肢联动训练通过加强四肢活动力度与幅度,以加强躯体活动功能,减少肌萎缩,增强肌力,从而提高患者平衡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增加临床治疗疗效。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研究组步长、步宽长于对照组,步速、步频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后,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考虑原因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偏瘫侧的躯干功能失调,下肢肌肉力量减弱导致患者出现步态不稳、容易跌倒的现象。而四肢联动训练通过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上肢屈曲伸展与下肢蹬踏进行协调性训练,模拟日常步行,同时联合减重平板训练,负重、步幅、平衡相结合的步行训练,通过减轻患者下肢承受的负重,使患者保持正确的直立位,以正常生理步行模式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了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为:平板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可以使躯干、四肢活动性更大,还能同时训练平衡、协调能力,增加刺激患者本体感受器及患侧偏瘫感觉输入,提高患侧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物理训练后,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四肢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跟踪导练(四)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跟踪导练(四)
肢体语言
跟踪导练(四)
漫画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