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节目创新表达的现实路径
——以特别节目《28 岁的你》为例

2022-08-06 07:58:06孙海龙
关键词:文艺节目青春历史

孙海龙

(西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重庆 401120)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引导思考、温润心灵、启迪心智,能够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为时代留下珍贵的文化档案。2021 年和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和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有关“青年”“青春”的舆论热点不断涌现。由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8 集特别节目《28岁的你》收获好评如潮。首期节目之后,省级卫视收视双网第一,六网同时段综艺节目收视第一,全网相关热搜12 个,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破15 亿;截至2021 年8 月,全网播放量超4 亿,微博双榜热搜超50 个,相关话题阅读量超45 亿。[1]《28 岁的你》以现实为支柱,以历史为灵魂,以舞台技艺为辅助,以独特的文艺形式致敬百年党史,为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画像、立传、明德”[2],使红色经典打破“次元壁”,在青年群体中得到积极传播,有效促进青年群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理念信念,为新时代文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一、从“青春”到“青春”:以时空对话指引理想信念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中,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35 周岁,然而“青年”不仅仅是年龄的划分,还包含了复杂的人生话题。28岁意味着什么?28 岁的人生又该如何定义?《28 岁的你》立足当下的时代环境,将28 岁放在不同的人生中,勾连青春岁月。

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侵袭,“佛系”“躺平”“摆烂”等流行词在青年群体中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那么,28 岁的人生阶段应该如何确立目标呢?当个体生活工作经验与人生设想发生断裂,人生的意义和未来方向出现了迷茫,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如何坚守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能够给予我们答案。《28 岁的你》紧紧抓住数字“28”,即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 人的平均年龄是28 岁,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了28 年浴血奋战,以此对应青年建党、青春建国。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是轻松容易的。28岁的毛泽东作为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带领新民学会会员及自己的弟弟妹妹走上革命之路;28 岁的李大钊带着救国初心,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逐步探寻到中国未来的道路,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第一人;28 岁的周恩来选择忠于信仰理想而离开黄浦军校,逐步走向革命舞台的中央。革命先烈的青春同样面临抉择,如毛泽东也纠结过是去国外留学还是回农村调研。他们的选择,在个体之我背后还有一个国家民族的“大我”。诚如李大钊100 年前所写:“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3]这些28 岁的故事对于今天的青年群体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变革。[4]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和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青年群体不能仅仅以“躺平”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而要形成积极向上、奋斗拼搏的时代精神。《28岁的你》穿越百年时空隧道,以青春致敬青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青年毛泽东曾在此求学任教)学生朗读《沁园春·长沙》,隐喻革命精神的接力传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为“北京航空学院”,由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成立)学子高呼“这盛世如您所愿”,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浓缩在历史时空之中。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28 岁的你》引导青年个体在历史时代中思考自己的内在生命,体验自身的命运旅程,在追求民族复兴的远大志向中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5]青年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联,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青年一代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二、从“先烈”到“偶像”:以家国情怀涵养价值情感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思想教育具有时代性特征。这一方面体现在青年自身所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体现在青年对既往历史的积累不同。《28岁的你》以“人物中的历史、历史中的人物”叙事逻辑来呈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而引导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我中华,才能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方能赞我中华”[6],《28 岁的你》将家国情怀润物细无声般浸润到青年的工作和生活中。

革命先烈是当时社会上的关键意见领袖,成为青年群体崇拜的偶像,是当时极具影响力的人物。用现在的话来说,李大钊就是那个时代的明星,他深刻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陈毅等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周恩来则深刻影响到叶挺、陈赓、聂荣臻等进步青年。追逐偶像是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内生需求,偶像是具有崇高性和引领性的人格化身,类似于一种精神图腾,能够激励人们追求理想、完善自我。

《28 岁的你》以青春召集人带来风华物品为媒介,呈现“物”的背后的时代故事,以静态之物连接动态历史,将与“物”有关的历史人物鲜活描述。在华屋村烈士“北上无音讯”的登记表背后,是一个村平均年龄28 岁的十几位年轻人放下锄头、拿起钢枪的青春定格;在红三十四师的一面军旗背后,是湘江战役中奉命断后,直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英勇无畏之精神;在赵一曼与儿子唯一一张合影的背后,是一个驰骋游击战区的巾帼英雄的青春岁月。革命先烈以实际行动将“大我”情怀融入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永不过时。革命先烈何尝不是青春偶像,青年从他们身上体悟家国情怀,理解奉献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同时,《28 岁的你》真正从人物出发,而不是将革命先烈塑造成神一般的形象,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烟火气息的精神导师,这让原本厚重的历史鲜活起来,也使得人物全面立体起来。毛泽东既有“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壮志,也有“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儿女情长与离愁别绪,豪情与柔情并存使其性格更加饱满。周恩来与邓颖超以“鸾”“凤”相称的花式表白拉近了与青年观众的距离,“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爱情观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对青年也有很深的启发意义。节目还巧妙运用“桂花树”的形象,通过意象化的塑造,传递出毛泽东与杨开慧情真意切的爱情故事。节目通过青春召集人所携带的风华物品,以真实史料为依托,还原革命先烈的青春岁月;以28 岁为基点,将重要人物、重要历史节点的故事细节放大并详细展现,使青年观众在人物中读懂历史,在历史中读懂青春,在青春中读懂奋进的力量。

三、从“过去”到“未来”:以集体记忆连接身份认同

《28 岁的你》以“28 岁的青春”作为连接点,通过舞台技艺与语言表达连接历史与现实。一方面,节目利用“话剧+演说”的形式,一边是情景再现,一边是第三人称叙事,历史与现实水乳交融。舞台剧《围炉夜话》《城头变幻大王旗》《火种的点亮》《牺牲》《海棠依旧》等将重要历史事件压缩放大,实现场景化叙事,在大历史观中还原伟人的青春岁月。对于公众来说,个体的记忆离不开集体记忆,社会记忆首先表现为个体记忆,只有当个体记忆拥有共同的话语、机制、符号等,他们才能形成共同的集体记忆。[7]这种集锦短片式创作形式符合观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与审美趋向,通过典型历史事件的场景化还原,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形塑观众的爱国之心与身份认同。同时,这种爱国情绪的扩散加强了集体记忆的凝结与关联,为个人生命历程的后续实践与行动进行积淀。节目通过舞台灯光明暗切换历史与现实,邓伦在朗诵杨开慧写下的诗稿与散文时,扮演杨开慧的演员从暗处走进舞台中央,并以“你怎么随便读别人的信呢”作为转场进入情景,展现毛泽东与杨开慧相识、相爱的故事。节目利用人脸修复技术将毛泽东、杨开慧和两个儿子一家四口的合影呈现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美好与感动的体验。这一技术实质上是“反向留白”的体现(见下图)。中国传统审美趋向于留白,虽然通过技术弥补了遗憾,但历史不能改写,“反向留白”引发出青年观众的无限情思。

图 修复合成照片

另一方面,节目通过分段式单元叙事,将宏大题材以“舞台剧小片+旁白朗诵+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组合,中间还加入动画、说唱、摇滚、街舞等丰富多样的舞台元素。《十送红军》音乐情景剧将红军英勇作战、壮烈牺牲的历史再现出来,在时空对话中凝聚宏大爱国主题,用红色基因引发青年的情感共鸣。此外,节目善用互文叙事。当毛泽东与杨开慧进行信件对话时,另一对演员则演绎二人年轻时相遇的情景,此时三层时空维度共同呈现在舞台上,给观众营造出沉浸式观看体验。舞台情景剧《亲爱的》用全息投影实现“28 岁的赵一曼”“25岁的赵一曼”“31 岁的赵一曼”三者的超时空对话,将观众带到上帝视角,体会赵一曼的英勇与坚定。许魏洲用现代摇滚的形式,将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彭湃所创作的红色民谣进行时尚演绎。当年彭湃用这种方式将革命运动的道理讲给农民朋友听,引导农民加入革命,如今《28 岁的你》以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党史,激发昂扬斗志,二者恰似时空互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征程中,青年一代需要以激情和理想姿态追梦,以奋斗和贡献心态圆梦。《28 岁的你》每期节目片尾中,由各个平凡岗位的28 岁青年讲述他们的故事,有护士、交警、公益人士、快递小哥等,从“工农商学兵”“科教文卫体”到“互联网+”新职业,平凡的岗位彰显的是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节目用人物带动历史,让青年观众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接中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四、新时代文艺节目创新表达的路径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给文艺节目的生产与传播带来了巨变。叙事图像化、观看碎片化、追求移动式与互动式体验都倒逼文艺节目创作需要适应新的形势。

首先,文艺节目应直面时代的大问题。在举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的氛围中,《28 岁的你》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解读党史。中国共产党是“史上最牛的创业团队”,《28 岁的你》将这个说法背后的史实呈现出来。1948 年毛泽东在给李达的信中写道:“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其中饱含老一辈革命家深切的爱国之心。《28 岁的你》以“青春”为主题,从青春里看革命先烈,从青春里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奋斗历程,使得不少观众大呼“综艺也可以这么创作”。可见,形式大于内容、脱离现实、脱离人民的文艺节目终将失去观众。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文艺节目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文艺节目应立足历史维度。文艺节目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视野,还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节目创作的重要源泉,“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9]。革命历史是青年群体最好的营养剂,如何讲好党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文艺工作者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28 岁的你》创新讲好中国青年故事,传播好中国青年声音,让青年学史增信,增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文艺节目应重视“二次创作”。文艺作品的创作应当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扎根人民,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给人以美好、希望和梦想。《28 岁的你》巧妙平衡厚重的历史与年轻化的表现形式,既不枯燥乏味,亦不浮于表面,将老故事以新表现、新舞台、新视角来呈现,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10]《28 岁的你》创作团队在吃透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将理想信念带进年轻人的心里,以青春的视角学党史,实现了思想性与高雅性的有机统一。[11]

特别节目《28 岁的你》以“青春”为主题进行时空对话,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将革命先烈视为青春偶像,用“大我”的家国情怀浸润青年心田;以舞台技艺为依托,带领青年激活身份认同,连接记忆纽带。节目将宏观历史事件呈现与微观人物性格表现完美交融,实现厚重题材的青春化表达,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同频共振,对于厚植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文艺节目的创新表达应注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青春历史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青春献礼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青春不打烊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46:39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
视听(2016年2期)2016-08-21 07:51:04
广播文艺节目“碎片化”探析
视听(2016年2期)2016-08-21 07:51:02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办好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策略探讨
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