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博尔塔拉的日与夜(上)

2022-08-06 09:29笑飞雪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转经筒赛里木湖草原

文 图 笑飞雪

我已经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到新疆了,但这个地方永远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从祖国的最东南,到了最西北,我穿过整个中国,行走于这个让我无法忘怀的地方。甚至每一次离开,还在飞机上,便已开始想念。我常常想,也许我生错了城市,我本该是奔跑在草原的灵魂,在天山脚下仰望星空,在湖泊中飘荡,在山林深处流连……

这次,我和朋友们用五天时间深度探访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其中不乏一些普通游客无法到达的边境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博尔塔拉,意思是“青色草原”,大家熟悉又陌生,来新疆旅行的人几乎都来过这里,因为大名鼎鼎的赛里木湖——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掉落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绝美之处。

1 赛里木湖:房车营地看日出

初升的朝阳温暖而柔和,把眼前的花瓣映照得通透迷人。一种久违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不负守候的满足感让我热泪盈眶。

虽然早就在网上看过无数赛里木湖的美照,但我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还是被惊艳了。微风把平静的水面吹起涟漪,望不到边的湖、远处的草原、更远处的雪山、雪山上湛蓝的天空,色彩单纯而广阔。看着湖里游弋的天鹅,听着远处传来的哈萨克音乐,我终于明白了那句名言:人是自然的孩子,人属于自然。

大部分人会选择住在赛里木湖景区外,我们为了看星星,拍日出,选择了住在湖边的赛里木湖房车营地。这个临湖而立的房车营地有十几台拖挂式房车,是简约自然的英式风格。房车可以供四人住宿,其中车头的两个床位可以躺着透过大天窗晨沐阳光,夜观星斗。且内部空间颇大,有门帘分隔,让人意外的是,浴室、厕所等也是干湿分离的。晚上,我和朋友们在房车里,举起乌苏啤酒畅饮,在星空之下聊天,有一种完全摆脱俗世的畅快感。

虽然一夜对酒当歌,几乎没睡,第二天还是早早来到湖边等待日出。不想错过赛里木湖的日出,我挣扎起来,带上三脚架和镜头来到湖边等待。为了让湖面显得更宽广,我选择了一个较高的机位。而同行的两位小伙伴已经跑到湖边,变成了湖岸边的两个小黑点。

已经是六月,但日出前的赛里木湖还是很冷,湖面的冷风带着湖水的湿气穿身刺骨。我穿着风衣和两件保暖内衣,依然瑟瑟发抖,只能靠原地跺脚来取暖。

太阳开始升起,山边的朝霞被染得通红,一抹抹红霞像是油画大师执笔涂抹的创作,当红日升起,面前的湖岸也被照亮,湖畔的野花像是突然被涂上了色彩,原本黑压压的一片空地,瞬间鲜活起来。此时阳光温暖而柔和,把眼前的花瓣都映照得通透迷人。一种久违的幸福油然而生,不负守候的满足感让我热泪盈眶。

2 秘境之路|鄂托克赛尔河谷

以前,我并不理解,为什么总会有人痴迷于看星星,直到那晚我看到银河,沉醉不可自拔。

告别赛里木湖,车队向西北的温泉县而去。离开平坦的湖区,公路变成山沟里的剪子弯,盘旋而上又盘旋而下。山谷里的信号极不稳定,我放下手机,一心欣赏沿路的风景。在新疆根本没有景区之说,因为抬头便是风景。

我们开上了泥路,风景也变得更加震撼了。有时会有羊群挤在车前的道路上,这一带有牧民的夏牧场,刚刚从冬牧场迁徙而来的羊群,正享受着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在这样的路上行驶,最好是底盘高,通过性好的车。有时需要直接蹚过小河,除了考验车子也同时很考验驾驶技术。虽然路不好,但你不会埋怨,反而还会庆幸正是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才保存了如此完好的原生态美景。

再继续往大山深处开,开始出现天山标志性的云杉林。终于,几个小时颠颠簸簸的土路之后,我们到达别珍套山脉深处克鲁格野奢酒店。谁能想到,在重山之间藏着玻璃房子、实木栈道、落地窗……房间错落布置在山腰碧绿的草丛之间。

国内号称野奢的酒店不少,但要么不够野,要么不够奢。这里却是个例外。准备举办篝火晚会的圆形舞台,其实是个直升机停机坪,这是国内唯一可以提供直升机接机服务的野奢酒店,从阿拉山口机场到这里,汽车要两个小时,直升机只需要30 分钟,一架直升机一次可坐4 人,单次费用两万元。航行线路经过赛里木湖、别珍套山脉、鄂克赛尔河谷、哈夏林场。

工作人员给我们送行李时,友善提醒:晚上十二点以后不要离开营地外出,周边有很多动物。别珍套山脉里,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包括北山羊、旱獭、狼、雪豹等。夜幕降临后,小伙伴们围着篝火跳舞去了,我更愿意在泳池边的躺椅上发呆。以前,我并不理解,为什么总会有人痴迷于看星星,直到那晚我看见银河,沉醉不可自拔。

3 克鲁格营地到阿敦乔鲁

我们虔诚地弯下身子从母亲石底下钻过,就像从母腹中呱呱坠地的婴孩,走过转经筒长廊,拨转经筒,传达对上苍和大地的祷告与尊敬。

在酒店享用了一顿丰盛到奢侈的早餐之后,我们开车往温泉县的阿敦乔鲁方向去。一路挂满五彩经幡的敖包和远处积雪的山峰,竟让我错以为走在西藏的路上。所不同的是,在不必面对高海拔考验的博尔塔拉,身体更为舒适。

但是,天山作为亚洲中部最大的山脉,同样不乏海拔超过5000 米的高峰,水汽在高山地带凝结发育成大量冰川,全国总冰储量的五分之一在天山。可以说,天山冰川是一座巨大的固体水库,是山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这些河流滋润着天山南北,造就了许多优良的牧场和森林,在南北疆之间形成一条又高又长的绿色走廊。两侧阿拉套山、别珍套山逶迤连绵,遥遥相望。

汽车驶进阿敦乔鲁景区,布满砂砾的半干旱草场尘飞扬,秋草黄。白云慵懒地披裹在半山腰,远处青黑色山尖儿上覆盖着皑皑积雪,像黑蛋糕上涂了一层厚厚的奶油。

随着海拔的提升,我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稀薄的空气将我的心鼓擂得咚咚响,也让我的心情变得兴奋起来。进入阿敦乔鲁,仿佛离天很近很近,通透的蓝天,高速流动的白云,白云下是洁白的雪山,雪山之下是开阔的草原。草原上那些雄奇的石头,它们一个个硕大无比,挺颈向天,远远望去就像是遍布草原的牛马羊。

事实上,阿敦乔鲁在蒙语中的意思,就是“马群一样的石头”。它北倚阿拉套山,南傍温泉河谷,水草丰茂,是当地牧民的冬季牧场。草场随处可见石堆圈和石板围成的方形石阵,星罗棋布,形同迷宫,这便是阿敦乔鲁遗址古墓群。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是近年来新疆发现的非常重要的早期青铜器时代的遗存,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天山北麓最早的文化遗存。据考古专家测定,阿敦乔鲁遗址古墓群年代为公元前19 世纪~公元前17 世纪。约4000 年前,一个神秘部族在这里伫立石围,繁衍生息。几百年后,他们又突然消失,在历史中没有任何记载,只留下石头迷宫横亘草原。

他们还留下了许多岩画和古墓。阿敦乔鲁深处的古墓葬出土人骨深目高鼻、犬齿下陷,经体质学家鉴定为古欧罗巴人种,是当今大部分欧洲白人的祖先,DNA 与德国人、西班牙人最为接近。

阿敦乔鲁遗址还出土了大麦和小米遗存,在考古界犹如一枚石子激起了层层波纹。据考古学家推测,欧亚草原是小麦传入中国的路线之一:小麦由中亚向北传到了位于欧亚草原东部的早期青铜文化区域,再由西向东传播,到达蒙古高原后传入中国北方。而阿敦乔鲁,恰好处于这个通道的节点,很可能就是小麦传入中国的中转站。

如今,这片遗址上形状独特的大石头,还被当地人挂上五彩经幡和哈达。这是蒙古族传统的萨满教和藏传佛教融合后的结果。那些石头,曾经是亿万年前海底的岩石,风化之后更显粗糙、狞厉。一块块巨大的石头,犹如匹匹骏马,或奔腾跳跃,或俯卧小憩,密集地分布在一条南北向自然冲沟的缓坡两侧。岩石的“生命”,是不以时间为单位的,观者只感觉到它的沉重,它的轻盈,它的灵动。它是沉默的,它也是有语言的,它的语言节奏太过缓慢,使得我们在有生之年,只能看到它某段话语的某个词句,甚至是某个字的某些笔画。石头更像缓慢的时间机器,它永远在时间之外存在。

在这些岩石正中央,有一块被五彩经幡簇拥着的巨石,这是当地牧民口中的“母亲石”。他们把“母亲石”当作山神,请求她保佑草原、羊群、故乡的山水等。据说牧民每次到达这片冬季草场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家人到“母亲石”前求拜。他们还让羊群从“母亲石”中间的岩洞下穿过,希望羊群也得到“母亲”的恩惠。慢慢地,他们的羊群也学会了自己从岩洞下穿过去。从阿敦乔鲁走出去,到外地工作、上学、远嫁的人,每次回老家,拜访父母后就得去求拜“母亲石”。谁家来了远方的客人,主人也要把他们带到“母亲石”旁求祝福。

“母亲石”旁边是一排转经筒,铜制的转经筒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灿灿一片。那转经筒被朝拜着,被摸得锃锃发亮,铜色也更通透起来。朝拜的人们按照顺时针方向走过,用手拨动,经筒上的六字真言就旋转起来。人们相信转经筒能净化心灵,传达神意。我们也虔诚地弯下身子母亲石底下钻过,就像从母亲腹中呱呱坠地的婴孩。

即使是夏天,强劲的风依然让我感触颇深。这里的风寒冷、刺骨、强大、狂野。我眼前浮现出陈小三的诗:“那年我的青春/被风轻轻吹起/一直吹到苍穹尽头/我的灵魂也吹走了/剩下我的躯壳,在后边追赶/像紧拽着风筝的绳子/可是,追不上/地上一片片花瓣,那是/我的灵魂在碎裂”。

猜你喜欢
转经筒赛里木湖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赛里木湖-果子沟
遇见赛里木湖
转经筒
为了失去
为了失去
赛里木湖里有些云(组诗)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