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美术史谈》
作者:常任侠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3523-7
出版时间:2020 年3 月
定价:46 元
美学是提供视觉享受和陶冶心智的一种高雅艺术。中国美学史源远流长,从上古壁画,到宣纸的中国画,到油墨印刷的书画,每一次的更新迭代都反映了历史变化,承载着时代变迁,形成审美意识的发展。中国美学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巩固,在交流借鉴中不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向前发展,铸就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由常任侠编著、北京出版社于2020 年3 月出版的《中国美术史》一书,系统阐述中国各种美术艺术的特征以及具体美术艺术案例,帮助读者清晰感知美术艺术内涵,了解美术发展脉络,对有志于传播中国美术艺术,教授中国美术知识的人士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国美术史谈》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中国美术的概况以及中国美术各领域特征,包括绘画、书法、古舞与雕刻等。下编主要介绍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中国美术艺术,通过列举不同案例具体论述中国美术特征。
中国美术历史悠久,通过不断传承发展形成新时期的独特特征,且具有众多比较性,通过与外国美术的交流借鉴实现艺术上的交往。一方面,传承发展性。古代壁画用颜料渲染画在墙壁上,发展至当代逐渐形成墙画。墙画在借鉴了古代美术壁画的画法特点的基础上,形式更加开放,能供普通人观赏或用作商业用途,相较于古代壁画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再如国画,古代文人墨客会用国画勾勒风景,表达内心情感,而国画传承至今就形成当代人们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形成与快餐文化不同的高雅艺术。另一方面,交流借鉴性。中国美术在与外国美术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形成综合性的美术艺术。例如中国雕塑中的佛像借鉴了印度的佛陀画像,使中国佛陀雕塑呈现出异域风情。而中国佛陀雕塑是本国与外国艺术交流融合下的产物,使西方雕塑的轮廓带有中国人的面孔,体现出中国美术在融合中发展。此外,中国画中的山水意象与西方印象派油画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山水朦胧感与印象派画作中的风景模糊相似,传递出飘渺的意境,吸引人深入探究。中国绘画在与西方绘画的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丰富了创造手法,形成别样的创作风格。
中国美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征,反映了不同阶段社会的审美倾向性,具有一定艺术价值。
其一,古代中国美术。古代中国美术讲究意境表达,在作品中常常以墨笔表现景观,在水墨渲染下展现优美的形态特征。例如古代的山水画,用墨水与留白的黑白晕染,呈现山川、江河的景观。古代的中国美术追求细节的展现,在绘画中力求细致还原景观的每一处特点,形象表现生动逼真,使人印象深刻,从中能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例如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细致描绘出整个城市街道的胜景,甚至将商贩的行为举止都生动地刻画出来,使人深刻了解宋代都市的繁华、经济的发达,作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其二,近代中国美术。近代的中国美术突出人物、色彩等写实艺术,作品力求具备较强的表现力,色彩丰富、引人注目。部分作品突出女性形象,以女性魅力吸引观众,使作品具有商业价值。比如月份牌上的女性形象,样貌出众、神态温柔,穿着一身旗袍,略施粉黛,使人看后舒心喜悦,从而提升对产品的好感;年画的色彩艳丽,展示了特殊节庆日的民俗特征,蕴含节日的喜庆,让人感受热闹的气氛,同时品味生活的多姿多彩。
其三,当代中国美术。当代中国美术融合新时代多元化的美学特征,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美学主题倾向性,主要有简约型、华贵型、写实型和抽象型。简约型美术借鉴了西方简单直接的理念,以线条勾勒为主,配以简单色彩点明主题;华贵型美术则以复古的皇家气质为主,作品多表现宫殿、皇家园林、宫廷饰物等,色彩较为艳丽,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性和历史性,具有较高史学价值;写实型美术则以反映当代社会风貌为主,通过作品的绘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福娃造型、社会公益广告等;抽象型的中国美术则通过线条和色彩进行夸张绘制,以写意为主,通常作为美术馆、展览馆的展示作品。
综上所述,中国美术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具有不同的价值。社会各界要重视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国美术要在传承中进步,在借鉴中创新,以此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