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现状分析

2022-08-05 11:07宋志成石梦舒马裕泽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发文交易领域

李 涛,宋志成,石梦舒,马裕泽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全球持续变暖引发的气候与环境恶化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愈加频发的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敲响了世界各国保护环境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警钟[1]。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解决气候变化的根本路径,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各国相继提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增长路径已成为全球气候转型的主攻方向[2]。1997 年12 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与国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首次提出将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路径[3]。碳排放权交易是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为主体的市场交易投资活动,各国政府按照不同标准向地方或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未完成减排要求的企业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弥补差额[4]。欧盟早在2002 年就已经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拥有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全球低碳经济的高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随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开始逐步建立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5]。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于2011 年通过政策工具推进了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天津、湖北和重庆等地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完善奠定了实践基础[6]。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7]。2021 年7 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面开启线上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未来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8]。

范庆泉等[9]、张浩然等[10]学者从体系建设、市场分析以及行业影响等角度出发对碳排放权交易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目前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综述类研究文献数量较少、发表时间较早,大多从单一角度出发,总结该领域某一视角下的发展历程。卫志民[11]结合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历程,发现合理的碳权分配、良好的交易模式、完备的金融产品,对于推动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罗智霞[12]重点关注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定义与定价理论,对碳排放权的定价基础——碳货币和中国碳排放权的定价策略展开讨论。刘冠辰等[13]则通过发现欧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机制的问题,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国的定价方法和理论体系。李伟[14]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文献研究,认为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杨稣等[15]基于应对环境恶化的生态补偿基本理论,在分析市场化环境资源配置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碳平衡交易市场的建立措施。陆敏等[16]根据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的价格机制和社会经济效应的对比分析,指出未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研究方向。此类综述型研究文献的撰写依赖于作者阅读大量该领域文献后的理解和分析,通常不会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对比与统计分析,因此综述型文献的内容与结论受作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17]。

目前鲜有碳排放权交易文献计量相关研究,缺少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文献对比与可视化分析。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中有关碳排放权交易领域文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不同研究视角梳理该领域研究现状,展示研究路径,揭示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发展态势、研究实力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进行了着重对比和分析,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方面的短板与问题,以期为未来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学者提供指导与帮助。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文献计量是运用数理统计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以专业学科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文献的区域分布、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等特点,对该领域研究的结构、特征和规律进行描述、评价与预测[18]。本文主要借助COOC 软件,对每篇文献提取的数据进行选取、增删、规范、合并,及无效数据剔除。使用VOSviewer 软件、CiteSpace V软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数据进行系统归类,共线分析、聚类分析,并在知识单元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献数据进行直观化展示。

为保障被检索文献的质量以及与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相关性。英文文献数据来源选择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并根据相关英文文献对碳排放权交易的描述,考虑主题相关性以及有效性,设置检索式为:((TS=(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right)) OR TS=(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OR TS=(carbon trading),文献类型:Article,时间设置:1992—2020 年,检索时间:2021 年10 月2 日,共检索出文献10 643篇。中文文献数据来源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来源限定为“中文”,检索条件:(核心期刊=Y 或者 CSSCI 期刊=Y) 并且 ( ( (主题=碳排放权交易 或者 题名=碳排放权交易) 或者 title=中英文扩展(碳排放权交易)) 或者 (主题=碳排放交易 或者 题名=碳排放交易) ) 或者 (主题=碳交易 或者 题名=碳交易)) ),词频限定为“精确”,时间设置为1992—2020 年,检索时间:2021.10.2,检索后共筛选出5 576 篇文献。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Web of Science 的结果分析

在WoS 核心合集中收录的有关碳排放权交易文献共10 643 篇,为保证检索文献的有效性、前沿性、代表性与学术价值,进一步根据文献类型对文献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清洗后得到可分析有效数据10 532 条。

2.1.1 国家发文数量分析

通过WoS 数据分析得出,在碳排放权交易领域中有126 个地区和国家参与了研究,这说明了世界各国对全球气候问题非常重视。对该领域文献发表量前十国家进行排序(见表1),在2004—2020 年之间中国的文献发表数量最多,共计3 044 篇,占全球文献发表数量的28.87%;美国次之,占全球文献发表数量的25.05%;排名前五的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发文量相较中国与美国差距较大。中国文献发表总数与被引总次数排名均靠前,但篇均被引次数排名较低,与该指标最高的西班牙相比低47%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文质量的差距。此外,研究文献平均作者数为4.6 人,平均参考文献数为33 篇。

表1 发文量国家(前十)排序

碳排放权交易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5 的国家中,各国发文量自2004 年以来稳步增长,2020 年全世界发文量约为2004 年的20 倍(见图1)。2010年之前中国年发文量不超过10 篇,远低于美国,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几乎持平,2013 年以后中国年发文量依旧低于美国,但已超越其他国家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于2016年与美国相持平。近4年以来,中国年平均发文量增速为37.7%,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与中国2016 年参与签订巴黎协定,为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准备相关,中国发文数量的显著增加也表明了国际推动气候改善大环境下中国对碳排放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2013 年之前,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是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主要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晚,但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碳减排逐渐成为中国未来能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国家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研究逐渐兴起。

图1 全球及各国发表文献数量(前五)变化情况

根据全世界及排名前五的国家年发文量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各个国家2004—2020 年对应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本文将年发文量以及年碳排放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了分析(见表2)。

表2 发文量与碳排放量相关性分析

如表2 所示,除澳大利亚外,全世界及表中其他几个国家的年发文量和碳排放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全世界和中国的发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世界各国整体对于碳减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发文量与碳排放量数据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发达国家相关研究基础较强,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完善及落地推广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有效推动了碳减排进程。

2.1.2 发文国家合作情况分析

本文使用VOSviewer 软件中绘制出各国家之间的合作图谱,如图2 所示,节点代表不同合作国家,节点的大小反映了各合作国家的发文量,以不同颜色区分节点所属的集群,连线的粗细表示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图中共有63 个节点,表示有863 篇文献由四篇及四篇以上的国家合作发表且分布于63 个不同的国家。通过观察集群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以中国、美国、英国为首的三大集群在合作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与美国、英国之间的合作也较为紧密。这表明该领域研究合作以生产力较强的国家为中心,各国开展合作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其国家经济实力相关。

图2 英文文献的国家/地区共现网络分析图谱

2.1.3 研究机构实力分析

在碳排放权交易研究领域共有953 家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提取机构信息后,根据发文数量对研究机构进行排名(见表3)。从发文频次方面来看,前十家机构中有六家来自于中国,两家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各有一家机构,这说明在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中,中国的研究机构对该领域关注度较高,其中以中国科学院最为突出。中国科学院的文献发表数量远超其他机构,占发文量前十名机构发文总量的22.70%,是排名第2 的加州大学发文量的1.63 倍。从篇均被引频次来看,排名前十机构的平均被引频次为30.19 次/篇,国内仅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平均水平,分别达到32.82 次/篇及22.64 次/篇,排名首位的中国科学院篇均被引频次为27.49 次/篇,低于平均水平。虽然在文献数量方面中国的科研机构多于其他国家,但从被引频次可以看中国的研究成果相较于加州大学、美国能源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以及伦敦大学尚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的研究机构未来需要在文献质量、影响力以及推广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表3 基于WoS 数据的研究机构实力(前十)排序

对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为主导的合作关系展开研究,使用VOSviewer 软件计算分析出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机构的共现网络分析图谱(见图3)。不同大小的节点代表机构发文数量的多少,可以看出发表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文献数量较多的研究机构大部分属于高校。样本文献被聚类为3 个主要合作团簇,分别以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加州大学为中心,其中中国科学院构成的合作网络规模最大。在合作密切程度方面,国外加州大学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E)联系较为紧密,国内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大学的合作较为密切,合作频率较高,其他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实力较强的机构倾向于与实力相当的机构保持较为紧密的合作。

图3 英文文献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分析图谱

2.1.4 高频关键词及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高度精练地概括了文献主要内容,其与文献的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学科领域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通常被用来分析某研究领域的新兴趋势[19]。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及其中心度与该领域学者的共同关注程度正相关,可综合代表研究热点方向[20]。出现频次排名前十五的关键词如表4 所示,其中排序前五的关键词分别为:二氧化碳排放、排放权交易、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气候变化、能源消费。但是在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框架下,二氧化碳排放、排放权交易的出现只能代表该领域的底层概念,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作为研究工具,无法反映具体研究方向。进一步分析关键词中心度排名情况可知,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包括能源消耗、国际贸易、碳足迹、经济增长、气候变化等。以频次和中心度分析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相关研究重点围绕气候变化、能源消费、国际贸易、碳足迹、经济增长等方面展开。

表4 基于WoS 数据的关键词频次(前十五)排序

表4(续)

通过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可描述该研究领域的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用于揭示当下研究的主要动态,从一定程度上可推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使科研人员具有更明确的科学发展态势认知,并为其提供更加精准的研究方向。因此,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 对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热点关键词共现分析(图4),整体网络结构(Density = 0.044 3)较为松散,图中每个节点代表1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节点共现频次越高。其中共现程度较高的关键词包括贸易、能源消费、经济增长模型等,这些关键词代表了当下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研究方向。

图4 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关键词时间聚类图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关键词的时间分布,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 对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时间聚类分析,聚类参数Q=0.458,S= 0.762 8,整体网络结构Density =0.027,绘制出排名前4 位的关键词时间聚类结果(见图 5),可以看出该领域关键词聚类同质性高,形成了显著的网络结构,节点规律性强。“#2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为第二大聚类主题,具有较多的节点数(18 个),聚类内囊括的关键词集中于气候变化、经济增长等,其中气候变为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主要推动力量。分析结果显示,聚类规模最大的#1 气候变化、#2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3 经济增长、#4限额与交易,表明这4 类研究主题,节点都出现在2004 年,2007 年研究活动较为活跃。进一步说明从2004 年开始,以这些高突关键词延伸出的新研究方向增多,且一直持续到2020 年。

图5 英文文献关键词演化时区

2.1.5 模型方法分析

对整理的关键词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碳排放权交易研究领域文献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模型与分析方法。其中含有“Analysis”为关键词的文献有1 413 篇,含有 “Model”为关键词的文献达到887 篇。根据表5 可知,在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前三位的模型研究方法分别为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和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且这三类模型占全部检索文献的16.9%,应用较为广泛。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用于分析国际贸易中不同区域[21]、不同环节之间的碳排放流动问题[22];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主要用于分析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碳交易市场的整体均衡评价问题[23],以及排放量削减目标的实现对碳交易系统的影响[24];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主要用于识别量化生命周期阶段中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他诸如优化模型、生态网络分析、综合评估模型、博弈理论分析模型等各有其逻辑侧重,但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研究如何在约束条件下实现碳减排效益最大化的问题,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碳排放权交易问题最基本的出发点,而不同的分析模型与方法可为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差异化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表5 基于WoS 数据的模型方法(前十)排序 单位:次

表5(续)

2.2 基于CNKI 数据库的结果分析

在CNKI 收录的核心期刊中有关碳排放权交易文献共5 576 篇,进一步对文献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清洗后得到可分析有效数据5 493 条。

2.2.1 发文数量分析

在CNKI 数据库中,1992—2020 年碳排放权交易研究领域总发文量为5 493 篇文献,历年发文量如图6 所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发展主要分为3 个阶段。1992—2007 年为初步探索阶段,发文量较少,共49 篇,占样本总量的1.56%,此外,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我国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少。2008—2013 年为爆发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发文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其中2013 年(661 篇)发文量为2008 年(26 篇)的25 倍左右,该阶段发文总量达到1 948 篇,这说明在该阶段我国对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同时促进了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开展。2014—2020 年为缓和阶段,年发文量相较于上一阶段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此阶段总发文量为2 336 篇,平均年发文量为145.94 篇,对比WoS 数据库中我国研究者的发文量可以看出,在2013 年之后国内学者更倾向于在国际领域发表相关成果。

图6 中文文献发文量变化趋势

2.2.2 研究机构实力分析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发文机构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我国碳排放权研究在不同单位之间的分布情况,据统计得出发表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文献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见表 6)。我国在碳排放研究领域的6 986 位作者中74.33%来自高校,华北电力大学和吉林大学等高校在碳排放研究领域发文量名列前茅,高校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从院校性质来看,有三所大学属于专业性高校,分别从能源(华北电力大学)、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技术(天津科技大学)等层面对碳排放权交易展开研究,同时也表明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研究视角。

表6 基于CNKI 数据的研究机构(前十)排序

2.2.3 高频关键词及研究热点分析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分析图谱如图7 所示,共得到较为清晰的三大聚类中心、223 个节点、796 条连线。其中,低碳经济、碳排放权交易以及碳交易市场是三个大聚类的中心关键词。在以低碳经济为中心的聚类中,主要在宏观经济层面围绕碳交易和碳金融等展开研究;在以碳交易市场为中心的聚类中,研究主要围绕从市场机制和交易体系等方面展开;在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中心的聚类中,碳配额、碳价格及碳税等相关研究较多。

图7 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图谱

结合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的分析,本文归纳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热点的演化路径,根据表7可知,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路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2—2013 年,这一阶段主要为认知阶段,随着气候变化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愈加严重[25],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6],学者开始从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27]、清洁发展机制的内涵[28]、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体系和制度等角度展开研究[29]。第二个阶段为2014—2020 年,这一阶段主要为探索阶段,随着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外相关领域先进理论与领先经验的引入[30],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应用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热点[31],关于碳排放配额[32]、碳交易价格[33]、碳货币等因素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发展驱动作用的讨论不断增多[34]。近年来,研究者的关注视角逐渐微观化,开始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在碳农业、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焦点转向具体行业,同时关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律法约束及案例探讨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所涉及。

表7 基于CNKI 数据的关键词突现情况

2.2.4 模型方法分析

通过分析,CNKI 与WoS 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主要应用的模型方法有所差异,表8 列举了中文文献中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关键模型方法。从出现频次来看,CGE 模型、VAR 模型以及GARCH 模型是CNKI 数据库中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主要方法,出现频次分别为22 次、18 次以及12 次。其中,VAR 模型主要用于推导碳配额价格与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机理,并为各因素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分析提供支撑[35];GARCH 模型主要用于对碳交易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进行量化[36]。

表8 基于CNKI 数据的模型方法(前10)排序 单位:次

2.3 WoS 和CNKI 数据对比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内外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WoS 和CNKI 数据库作为研究成果的主要传播媒介与载体,其收录的文献在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的发文数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及研究主要模型方法等方面存诸多差异性与相似性。具体而言:

第一,在发文量方面,WoS 数据库和CNKI 数据库在2004 年至2020 年间收录的文献呈现不同的发文趋势。在2004—2007 年,碳排放权交易方面的研究尚未成为热点,因此在两个数据库中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增长相较缓慢。在2007—2020 年间,WoS 数据库中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显著提升,2020 年发文量为2007 年的13 倍,而CNKI 数据库中该领域的发文量则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2013 年为CNKI 数据库中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主要年份,发文量为历年最高,在随后的各年里发文量又呈现小幅度的波动下降趋势,伴随着CNKI 数据库中的年发文量的逐渐降低,WoS 数据库中我国相关领域年发文量超过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成发文量第二的国家,并于2016 年超越美国成为发文量最高的国家。这表明了近年来我国研究者更倾向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我国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也彰显了我国在碳排放权交易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第二,在研究机构实力方面,高校在该领域研究机构中占比较高。通过各研究机构文献篇均被引频次对比分析,可看出国内机构的研究文献质量整体低于国际顶尖机构。WoS 数据库中我国的研究机构更倾向于与国内研究机构合作。未来,国内研究机构在提升成果数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研究文献质量的提高,加强与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也将成为我国研究机构提高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三,在研究热点及高频关键词方面,气候政策、市场机制、交易体系、碳税等均出现在WoS 数据库和CNKI 数据库中文献的高频关键词中,体现了国内外学者相关领域研究重点与方向呈现相似性。同时,两个数据库中文献的研究热点也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如碳金融、碳配额、碳价格、清洁发展机制等关键词在CNKI 数据库中的文献出现频次较高,但未出现在WoS 数据库的文献高频关键词当中,WoS 数据库中文献还包含能源消费、国际贸易、碳足迹、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等高频关键词。高频关键词的差异反映出了国内、国际文献在研究方向和研究维度方面的区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这个关键词在WoS 收录的文献中作为重要的核心节点,出现了588 次之多,一方面印证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不断升高,中国学者的文献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作为碳排放量大国,在实现全球碳减排的目标中举足轻重,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发展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第四,在研究的模型方法方面,CNKI 数据库中的文献对碳排放权交易的模型方法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各类模型方法的出现频次均不超过30 次,而WoS 数据库中的文献排名前十的模型方法出现频次均超过了100 次,说明国内文献更偏向于定性分析,国际文献更加注重应用量化分析工具与方法解决相关领域的研究问题。从具体模型方法来看,CNKI 数据库中的文献针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集中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如VAR 模型、GARCH模型、双重差分模型以及三重差分模型等,而这些模型方法在WoS 数据库中的文献的应用相对较少。WoS 数据库中的文献出现频次较高的模型中,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和LCA 模型在CNKI 数据库的文献研究相关领域中鲜有出现,未来我国可继续探索此类方法在碳排放权交易研究中的应用。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 和CNKI 收录的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从发文量时间尺度、国家区域、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以及模型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并针对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自2004 年开始,各国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文献数量逐渐增加,其中中国的发文量增加最为迅速,这与中国政府近年来对于碳排放管控的重视程度相关,从这一趋势来看,伴随着 “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我国学者将持续对该领域研究发展发挥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建议加大对国内期刊的关注,提倡在中文期刊上发表更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2)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较为集中,主要在中国和美国、中国和英国这两个集群之间开展,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处于不均衡状态,研究合作强度与国家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与部分发达国家开展了深度研究合作,但合作研究范围仍然较小。

(3)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中国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我国研究机构的文献平均被引水平与国际领先机构尚存在较大差距,文献质量有待提升。

(4)通过国内与国际相关领域研究态势对比,我国在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与国际前沿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政策、市场机制、交易体系等方面,但在能源消费、国际贸易、碳足迹追踪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我国研究者应加强对各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权交易方面的研究。

(5)不同模型方法适宜解决的研究问题有所差异,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研究所使用模型方法的对比分析可知,国内主要运用计量分析工具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相关问题,而国际更关注于以投入产出分析工具为基础的碳排放转移问题研究。

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将逐步成为改善环境问题的核心市场手段,面对我国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短板,需要扩大国际研究合作范围提升相关领域研究质量,吸纳前沿研究方法,紧密结合国家与行业的发展需求拓展研究新视角,在完善国内研究体系的同时,为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思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变革,全国范围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更加需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兼顾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制定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案,保障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良性运作,加速“双碳”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发文交易领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惊人的交易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