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门透中渚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2022-08-05 02:26王静静
光明中医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少阳偏头痛头痛

王静静

偏头痛作为阵发性头痛的一种,常表现为头部一侧或双侧较为强烈的疼痛,严重时常可连累全头部,可伴恶心及呕吐等伴随症状,目前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包括非特异性止疼药(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及特异性药物(曲普坦类、麦角胺类等), 但临床长期服此类药物依赖性强,一些药物长时间服用后还可造成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等一系列问题[1,2]。针刺作为中医外治疗法,具有价格低廉,无依赖性,疗效显著等优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液门透中渚用穴精简,具有疏通少阳经气、解郁止痛的作用,对于偏头痛疗效显著,本研究选用2019年6月—2021年3月来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特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7例,女24例;年龄29~68岁,平均(48.12±5.16)岁。治疗组中男9例,女22例;年龄30~68岁,平均(46.63±7.0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实施。偏头痛疼痛部位分布:治疗组:双侧8例,右侧7例,左侧14例,其他2例;对照组:双侧9例,右侧4例,左侧17例,其他1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8年国际头痛学会(IHS)制定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法[3],选择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无先兆偏头痛与先兆偏头痛。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有1年以上偏头痛病史,且近3个月平均发作>1次者;参加研究前1周未服用中药及其他类型治疗头痛的药物。排除标准:颅内器质性病变或外伤引起的头痛,如颅内动脉瘤、占位性病变及低颅压引起的头痛;血小板偏低,有严重出血倾向的血液疾病患者;有晕针经历、拒绝针刺及依从性较差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液门、中渚透穴治疗,若疼痛位在头部单侧则在对侧取穴,若疼痛在头部两侧则采用男左女右方法操作。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健侧上肢向前平伸,掌心向下自然半握拳,穴位局部用碘伏常规消毒,术者用0.25 mm×0.75 mm一次性无菌毫针,从手背第4、5掌指关节前的凹陷中的液门穴, 顺掌骨间隙向上朝中渚穴方向刺入20~30 mm,提插捻转得气,每天1次,每次留针30 min,治疗6 d休息1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用布洛芬胶囊0.3 g,每天服用2次。若服后偏头痛症状仍未有效缓解,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5 mg,每日1次,均为睡前服药,服药28 d。

1.5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对患者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VAS视觉疼痛量表进行评测,量表为1~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分别对治疗前及第一次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0.5 h、1 h和4周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参照卫生部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制定头痛积分问卷表并进行评分,观察头痛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①发作的次数:每月5次以上计为6分,3~4次计为4分,2次以下计为2分。②头痛程度:发病时疼痛程度较重,需卧床休息者计6分,发病时影响日常工作、学习者计4分,发病时不影响日常生活计2分。③持续时间:>2 d以上者为6分,12 h至2 d之内者为4分,<12 h者为2分。④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畏光及畏声等3项或以上者为3分,2项者为2分,1项者为1分。

1.6 疗效判定标准计算疗效指数评估患者预后:(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治疗后头痛及兼症消失;显效:积分减少率>50%;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率在20%~50%;无效:治疗后分减少率<20%。

2 结果

2.1 VAS评分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均较前降低,短期疗效与长期疗效治疗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2.2 头痛各项积分治疗前,2组头痛各项积分(发作次数、伴随症状、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发作次数、伴随症状、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偏头痛患者各项积分差异性比较 (分,

2.3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54.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3.1 性别与发病部位从入组患者的性别分布规律可以看出,女性所占总人数比例(74.1%)远远高于男性。2011年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中国偏头痛患病率约为9.3%, 其中女性年患病率大约是男性的2.25倍[5]。有研究发现女性偏头痛患者大多在月经初潮时患病,发病率在30~40岁最高,在绝经后反而明显降低,可能女性青春期、怀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性激素变化相关[6]。中医方面有研究表明偏头痛的病因不外气和血,其病位与肝[7]。早在《黄帝内经》即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即气机不畅可以导致多种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五志过激、 劳逸起居失度等导致肝升降功能失调,女性更易出现肝气郁结,肝主全身气机,肝气郁结,升降失司,风火之邪聚脑窍,而致头痛,故偏头痛临床之中女性多见。液门和中渚两穴, 一为荥穴, 一为输穴, 二穴均属手少阳之经, 少阳三焦在五行属相火, 液门为其荥穴, 《难经·六十八难》云:“荥主身热”。针刺液门可清解少阳, 散少阳之郁火, 调畅三焦气机之效,加之阳经之荥穴五行属水,故有滋水涵木之效。并且采用透刺法深至中渚, 加强了宣解少阳之力。在此次研究中液门透中渚疗效显著,其对女性的作用机制是否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实现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2组患者病位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头痛部位在左侧患者居多,且分布部位多在少阳经。秦卓等[8]对偏头痛患者头部痛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将总结后的痛点进行线性化后发现,偏头痛患者痛点分布图与少阳经经脉循行部位尤为相似。蔡亚仙等[9]同样研究后发现,偏头痛的发生与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密切相关,指出循经取穴是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重要原则。早在《针灸大成》就记录了“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病随经所在,穴随经所选”等观点,注重随经取穴。液门透中渚在偏头痛的治疗中选用了“循经取穴”“同名经交叉取穴”的方法,和传统局部取穴相比,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优点,且与其他透刺方法相比,二穴距离较近,操作容易成功,穴旁无大血管,针刺相对安全,针后患者可自由活动,可以较大程度减轻患者不适。

3.2 循经取穴与同名经交叉取穴是本组透穴的核心二法均以《黄帝内经》中缪刺、巨刺、远道刺法作为针刺原则,即从“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等引申而来的取穴方法[10]。二法取穴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不是在患处取穴,而是在对应的健侧与相表里、相关联的经络取穴。在临床工作之中笔者观察到偏头痛的患者常在对侧中渚及液门处有压痛,按压或进行针刺后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笔者认为这从侧面说明人体经络一个完整的体系,脏腑的生理功能、气机的离合出入、病理的传变皆由经络的相互沟通,故本经患病需寻根求源以治之,取穴针刺不在患处,而是在其源头取穴治之,这即是该组透穴方法理论依据。对于二法目前也进行了较多的现代研究,主流理论为“交互抑制”理论,即在主动肌群活动期神经系统会指令拮抗肌群处于放松状态。在主动肌群的收缩期,神经系统则指令拮抗肌群相对放松,在此应激反应下一定数量的肌肉运动单位参与反应活动,从而控制该椎体关节的每一次活动的主动肌和对立的拮抗肌处于共同收缩状态[11]。故针刺对侧液门中渚穴,可以平衡对侧肌肉强度,缓解对侧头部肌肉紧张,改善头部血液供应,从而起到缓解头痛的作用。

4 结语

此次研究选取随机对照的方法,验证了中渚透液门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但本研究也存在研究病例数量较少,疗效评价方式基本为患者主观的感受,缺乏客观的数据支持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液门透中渚操作简单,对于偏头痛疗效显著,该透穴方法虽易,却有“循经取穴”与“同名经交叉取穴”二法理论支持。用针贵在明理,不仅仅对于少阳部位的偏头痛,大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该理法于其他部位的头痛,如阳明头痛取合谷,厥阴头痛取劳宫,太阳头痛取后溪等。所有的疾病均是阴阳失调,气血失衡的表现,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其经脉选用对应的穴位,遵循“交叉取穴、循经取穴”的原则,必有良效。

猜你喜欢
少阳偏头痛头痛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偏头痛吃紫菜干
会变身的烦恼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