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监管、市场集中度与银行经营绩效

2022-08-05 07:21杜丽群李良志
学习与探索 2022年7期
关键词:集中度银行业变量

杜丽群,李良志

(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

股改上市后,商业银行受市场力量制约越趋明显,其对经营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事实上,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刚一完成,基于市场调节机制的经营转型便在各商业银行中如火如荼地展开。无论是国有大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依靠存贷利差经营的盈利模式,要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金约束条件下实现其经营目标难度不断加大,其业务经营转型部分受到市场的冲击。然而,转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导致银行即使面对市场压力,一旦仍然可以依靠信贷利差实现盈利目标,其经营转型的动力就会很小。那么,是否还有除市场外的转型动力驱使银行实施战略转型呢?考虑到中国经济和金融的体制特点,这种驱动力是显而易见的,即政策环境。探索测定政策对经营转型发挥的作用,即测度政策通过改变银行的行为模式(战略转型),进而影响银行的绩效表现,无论在现实中和理论上都颇具意义。

一、理论及文献综述

(一)相关理论简述

起源于哈佛大学的乔·贝恩(Joe Bain)的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比较好的范式。这个范式表明,市场结构(市场上企业数量、成本结构以及供给者纵向一体化的程度等)决定企业行为(价格、研发和投资),进而决定产业绩效,即“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

SCP分析范式隐含的前提是,绩效的考量需要建立在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模式下。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范式更多依赖于对市场结构的考察,确定产业中企业的数量、规模、份额的关系,以及市场竞争的状态,刻画市场竞争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进而产业绩效的影响。然而,一旦该理论涉及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产业时,其对现实的解释力可能弱化,比如在市场高度集中的产业——中国银行业,因为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市场高度集中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受市场制约的因素并不显著,而对其行为发生转变时的作用源以及传导机制不能简单从市场影响力角度分析,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银行绩效的考察都还没有得出令人十分振奋的实证结果。那么,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是否有什么缺失呢?

在中国,银行业市场的高度集中有其历史渊源。银行业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以及其本身脱胎于大一统的金融体系的现实,使其天然具有获得市场力的能力,以更低的资金成本为经济提供更强动力。在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银行业,绩效方面的竞争主体的市场力大小相差无几,各银行拥有的市场竞争力可能会趋同。市场因素——比如产品价格、市场结构、产品创新模式等,并没有在银行的绩效表现中呈现出任何相关性。但是,考虑到中国货币金融改革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考察,自始至终就不能将政策的变量置之不顾。

评判中国银行业在改革与转型中的成效,不仅需要分析银行业市场的作用,更离不开对宏观政策的考量。因为,尽管中国银行业受市场影响的力量日益明显,国有商业银行固有的行为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作用,决定了在国有商业银行行为考察中回避政策的作用是不科学的。这并不是说,国有商业银行行为模式中仍表现为很浓烈的行政干预色彩,而是说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更倾向于加强与监管部门的互动,在其管制下追求自身的经营目标。在市场作用逐渐深刻影响商业银行行为模式(尤其商业银行改革与经营转型)的条件下,分析银行业、市场与政策之间的互动,有着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市场,或者结构优化到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结构,需要市场中的企业通过自身策略行为互动发挥作用。当涉及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产业时,企业的市场作用——竞争——可以从外部激发形成对企业行为的刺激,再进一步反馈到企业的绩效表现中。因此,我们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分析视角,探讨宏观政策对银行行为与绩效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的研究中,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关注的焦点。于良春和高波(2003)、邹伟进和刘峥(2007)、李继民和胡坚(2010)等从存款、贷款、资产和利润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年份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实证的具体数据结果有些差异,但是他们都认为中国银行业属于比较集中的行业[1][2][3]。何韧(2005)测算了上海地区银行业的集中度[4]。在银行市场影响力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集中在对银行的资产和收入的分析上。邹伟进和刘峥(2007)用DEA方法测算了银行综合效率、科技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率,分析的结果与过程对拟合现实和理论提升具有较大意义[2]。刘勇(2007)所做银行业产业组织研究的综述研究,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国内研究者在银行业产业组织理论中所做贡献[5]。在市场结构与效率方面,张坤(2013)认为银行业市场结构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并不显著[6];赵金洁(2016)发现市场结构对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7];张健华、王鹏和冯根福(2016)提出了银行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检验方法[8];张大永和张志伟(2019)实证考察了区域性银行市场竞争程度对本身效率的影响,得出适度竞争有益于效率提升的一般性结论[9];曹强和谭慧(2020)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银行资产质量、业务集中度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10]。总体而言,国内很多研究者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银行业的绩效表现作出了颇具见地的思考与研究,为本文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外文文献中,Bain(1954)提出测算产业集中度的基础分析框架,分析了市场集中度与企业进入行业壁垒之间的关系[11]。斯米尔洛克(Smirlock,1985)和埃万诺夫(D. Evanoff,1988)提出了利用市场份额和行为约束模型考察产业中企业绩效表现,这种分析方法在研究包括银行业的产业组织作用机理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12]。Chan(2015)在对东盟的银行业结构和效率实证研究中发现,竞争有利于提高银行成本效率[13]。

市场份额与资本回报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这种市场集中效应一方面是银行需要利用资本集中优势实现业务发展,另一方面银行业先行者会利用资本资产优势,给后来者竖起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市场结构数据对银行绩效表现进行实证考察,可能得不到显著的结果。

(三)本文的研究框架

本文构思过程中,我们尝试在以往研究者卓有成效的研究基础上,把注意力放在市场结构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状态下的个体行为分析上。为此,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市场结构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的行业,个体行为如果因为非市场力量发生调整,如何测定其对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一部分银行业分析的背景以及产业组织理论对银行业绩效研究的综述;第二部分说明本文理论模型基础与变量的选择;第三部分是对数据的分析与实证研究及其结果的阐述;第四部分提出全文结论与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一)基础模型与转换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在涉及行业的绩效时,主要关注三大因素,即市场集中度、行为要素和企业绩效,斯米尔洛克(Smirlock,1985)提出了利用市场变量和行为控制变量测算银行的收益率表现,设计的模型为:

(1)

其中,MS是企业市场影响力变量,表示企业的市场份额;CR是市场结构变量,测量市场集中度;MSCR是两者的交互项;Z是企业个体行为的控制变量。考虑到模型中应用的市场假说,相较于个体变量,斯米尔洛克关注点更彰显市场因素的作用。

国内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所做的改进和应用,尤其是在银行业的实证分析选取变量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独有的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资产质量。一方面,考量资产风险,可以不回避地研究中国银行业在经济改革中承担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考量资产质量,可以更直观地观测到银行显示的风险偏好对其绩效的影响。然而,也不得不承认,风险偏好和资产质量的测算,容易受各银行的报表质量影响,进而影响产业组织模型的有效性。

无论从银行的收入结构还是对风险控制方面来看,存款和贷款都是银行经营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变量。信贷在带来利息收入的同时,直接作用于资产质量,存款也能够直接影响利息净收入,可以架起资产与资本的联系桥梁。如果以存款和贷款之间的相对关系考察银行的盈利状况,既可以反映宏观政策(如存贷比约束)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也可以反映银行盈利能力(净息差),同时还能够刻画出银行的个体行为随时间变化特征。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其他行业的风险和商业顺周期对银行经营的影响,而且可以细致地刻画不同银行间的个体行为差异。本文将产业组织理论模型扩展为以下形式:

ROAit=α+β1lnHHIit+β2lnassetit+β3ratio1,it+μit

(2)

其中,lnHHI是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对数形式,在此表示市场结构变量,反映银行市场的集中程度;lnasset是银行总资产的对数形式,表示银行市场影响力变量;ratio1是银行的存贷比(Loan to Deposit Ratio,ratio1),是银行行为的个体变量。

(二)加入中介变量的模型

公式(2)对于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分析银行绩效要素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本文要研究的政策在市场绩效中的作用,还需要一个更为直观的且与所要研究的宏观政策紧密相连的中介行为变量。中介行为变量可以传导政策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中介变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直接对银行的绩效有影响作用;二是在研究期内能对政策变量做出比较明显的反应。本文中我们采用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Ratio of Fee and Commission Income to Operating Income,Ratio2) 作为单个银行的中介变量和行为变量条件。在国内研究中,李继民和胡坚(2010)曾在模型中引入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作为银行行为变量,但是该变量对资产收益率的计量实证结果为显著且负的[3]。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实证结果中作简单对比分析。

从模型的表现上看,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作为行为变量和中介变量,反映了银行在追求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上的努力,这既满足银行个体行为的特质,也满足其对经营绩效的作用影响,同时还能满足中介变量的第二条件。其中,中介变量更好地排除了非银行行为对绩效带来的干扰。比如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无法排除投资收益扰动或利息调整对绩效(ROA)的影响。于是,模型的结构将转化为:

ROAi=α+β1lnHHIit+β2lnassetit+β3ratio1,it+β4ratio2,it+νit

(3)

(三)加入政策变量的模型

从上面的模型中,可以看到本文在个体行为上对银行的经营模式作了隐含设定,银行经营模式归为两种,一是依靠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经营模式,二是追求盈利单元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我们认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一个最主要的表现,是对存贷利差为主盈利模式的调整。比如,当某银行把经营目标设定为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时,则可称之开始实施战略转型。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金约束条件下,市场经营的转型看似必然。然而,如果银行能够轻易享受存贷利差带来的巨大优势,那么其会倾向于保持原来的经营模式,不会承受转型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那么,一旦外部驱动力,迫使它认识到自身受到的约束,转型才可能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产生。这种外部驱动力,除了可因市场竞争形成外,还可由政策驱动形成。因此,有必要加入政策变量,考察相关宏观政策在银行绩效表现中的影响。

在产业组织理论基础上,考察银行绩效受宏观政策的影响,需要注意政策产生作用的方式,避免落入超经济权利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的陷阱。政策变量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不能是银行的绩效表现,比如不能出台政策规定干预银行的会计核算标准,调整银行的利润表;二是政策作用对象——中介变量——能够影响到银行的绩效表现。简言之,政策发布后,应先对银行的行为产生作用,银行通过行为调整对宏观政策做出反馈,行为调整影响银行的绩效表现。

表1 资本新规的颁布实施计划表

表2 2004—2019年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数值(CR4)测算结果

在宏观政策中,特别是对资本约束的政策,符合上面的两个条件。一是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风险的考量。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考核,以核心资本在加权平均风险资产中的占比为准。资本资产的比值,决定了银行对优质信贷资产的偏好和在这方面的不遗余力的残酷竞争。二是商业银行会改变自己的盈利方式,商业银行有动力改变自身经营模式,比如从表内业务转向表外业务,摆脱资本约束。2007年,银监会对银行业实施资本新规制定了计划表(见上页表1)。然而,在该新规下,资本约束越来越紧。

本文中,我们通过引入政策变量和政策变量与行为变量的交互项,分析银行绩效的影响效果。加入政策变量后的模型为:

ROAi=α+β1lnHHIit+β2lnasseti+β3ratio1,i+β4ratio2,i+β5It+β6ratio1,i*I+β7ratio2,i*I+εi

(4)

其中,It表示某时点的政策变量,(ratio1*I)和(ratio2*I)分别是两个行为变量与政策变量的交互项。

三、数据选择与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2004—2019年国内最大的14家股份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1)按照资产、负债的体量计算,光大银行也应纳入考察范围,但是光大银行的数据不全,故舍去。)为全量数据标的。首先,我们选择最具影响力的4家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代表性银行,考察2004—2019年的银行市场结构。其次,利用数据测算银行的市场影响力和个体行为变量。最后,实证考察模型(3)和(4)的时间序列形式,建立对比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1.市场集中度。在产业资本理论中,测算市场结构常用市场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e,CRn)指标。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行业最大的n个代表性企业的市场指标,在总量N个企业中市场份额的比重。市场集中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是市场中代表性市场企业的个数,N是市场中全部企业的个数。Xi是所选的市场测度指标。研究以存款、贷款、资产、利润(2)在这里,本文采用税前总利润。税前总利润更不容易受利润留存和税率的影响。为测算指标,计算得到银行业市场集中度CR4(见上页表2)。

按照一般企业的CR4的数值分析口径,(3)根据Bain提出的CR4判断标准,若CR4大于0.75,市场结构为高度集中,属于寡头I型;若CR4介于0.65和0.75之间,市场结构为寡头II型;若CR4在0.5与0.65之间,属于寡头III型。从数据测度结果标准看,四大银行存款、贷款、资产、利润的CR4指标数值大都在0.65以上。中国银行业市场在2004—2019年处于集中度较高的水平[2]。本文与邹伟进和刘峥(2007)测得的2004年银行业集中度结果相近。何韧(2005)以上海地区银行业1999—2003年数据测算的结果比本文结果略低,说明上海市场竞争水平更高[4]。从市场集中度看,四大银行相继上市后,银行的集中程度呈现下降趋势,这可以理解为银行业间市场竞争力度加大,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结论相同。

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是测量产业集中度的指标,可以反映产业市场结构。HHI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是市场中所有企业的数量。Xi是指第i个企业的某项指标变量。HHI可以测度某类行业的代表性指标的集中程度,以此推之,考察行业的市场结构。本文采用同样标的数据,计算了2004—2019年中国银行业的HHI指标。

从HHI的测度结果看(见下页表3),2004—2019年间,中国银行业同样处于市场集中度较高的水平。根据Bain的测量标准HHI>1700,则市场即是集中度较高的水平(具体标准为:HHI≥3000,为寡头I型;1700

(二)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的实证方法是利用面板数据中的虚拟变量测量政策的冲击,对比政策变量加入模型前后变量系数的变化。在模型(3)和(4)的基础上,形成两个模型的时间序列的考察形式。

ROAit=α+β1lnHHIit+β2lnassetit+β3ratio1,it+β4ratio2,it+νit

(5)

ROAit=α+β1lnHHIit+β2lnassetit+β3ratio1,it+β4ratio2,it+β5It+β6ratio1,it*It+β7ratio2,it*It+εit

(6)

1.统计性描述。表4显示,2004—2019年,银行业存贷比的变化区间为0.2~0.5,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变化区间为0.02~0.37。中间业务收入变化的速度初步验证了本文的猜想。关于本文其他猜测的可信结果需要进一步实证测算。

表3 2004—2019年中国银行业HHI测算结果

表4 数据统计性描述

2.实证分析。本文对模型(5)做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下页表5报告的结果显示,模型中的变量实证结果都是显著的。毫无疑问,资产规模对银行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市场结构对银行绩效呈负效应,这一点证明了市场集中度越高,银行的绩效表现越差,也就是说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绩效表现。存贷比(ratio1)和手续费与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ratio2)都对银行的绩效表现有正效应,但是手续费与佣金收入占比的效应更高(系数更大)。

本文为了测度政策变量对模型实证结果影响,设定了It为政策虚拟变量。政策变量的产生作用时间点为2007年,即资本新规时间表发布的时间。我们规定,2007年之前,It=0,2007—2019年,It=1。设定个体行为和政策变量的交互项ratio1_i和ratio2_i对模型做固定效应检验,得出下页表6的结果。

表6的实证结果显示,政策变量对存贷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都有明显的作用。ratio1_i的系数表示加入政策变量对存贷比的影响,ratio2_i的系数表示加入政策变量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的影响。从结果来看,政策变量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程度(bratio2_i=4.308),但降低了存贷比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bratio1_i=-0.013)。这也说明,在资本新规颁布实施之后,商业银行有意识地调整了自身的经营策略,从依靠信贷资产的经营模式,转向了依靠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的经营模式。

表5 银行绩效影响固定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

表6 加入政策变量后银行绩效影响固定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

表7 政策变量加入前后系数对比

表7结果显示,在加入政策变量前后,存贷比(ratio1)的系数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但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ratio2)的系数发生了较大改变。这说明,政策变量发生作用的主要中介变量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与本文的前面假设一致。研究认为,这是银行业市场主体在观察到政策(资本新规)发布冲击后,有意调整了自身的经营方向。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测算了中国银行业2004—2019年产业集中度,并在SCP范式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中引入政策变量,是对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一次创新尝试,是分析银行业市场作用力量和非市场作用力量交互影响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的绩效受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集中度下降,即市场竞争水平提高,有助于中国银行业绩效的改善。研究还发现,政策对中国银行业的个体行为可能有明显效应,政策是银行经营转型中较大的外部驱动力。通过测算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银行业具备应对市场竞争机制的能力。从本文测算的银行业市场竞争度来看,我国银行业2004—2019年市场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市场竞争作用明显,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扩大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说明,中国银行业有能力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提高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的背景下,信任银行业市场中的参与主体追求经营目标的意愿和以改革促发展的能力,是发挥市场基础调节作用的关键。

其次,应发挥宏观政策在市场调节中的有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可对市场主体的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不仅会在意市场力量的作用,还会时刻关注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如资本新规及其他监管),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其会逐渐调整经营策略,依靠经营转型,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条件下实现经营目标。这说明,宏观政策应在市场中发挥有规划有目的的调节作用。

最后,本文考察的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中暗含着政策的渐进性、连续性和政策冲击的非直接性。资本新规从颁布时间表到正式实施,给银行业提供了3~6年的过渡期。基于此,政策制定者应重调节而轻干预,依靠政策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调节,而不直接干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策制定者还应慎重选择对政策变量产生作用的中介变量,并制定连续稳重渐进的政策,杜绝轻率冒进,在制定政策时应提前与市场沟通,避免突击冒进形成对市场的突然冲击。

猜你喜欢
集中度银行业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