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2022-08-05 03:54莫庆忠吕树鸣岳永贵吕金丽
耕作与栽培 2022年3期
关键词:晚疫病杀菌剂病斑

莫庆忠, 吕树鸣, 岳永贵, 罗 凯, 吕金丽, 吴 迪

(1.盘州市农业农村局, 贵州 盘州 553500; 2.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真菌性病害,菌丝无色,无隔膜,多核,属于兼性寄生或半活体营养型致病菌,自然条件下只侵染马铃薯和番茄[1]。据研究证实晚疫病菌起源于墨西哥中部地区,在19世纪30年代从南美洲传到世界各地[2],晚疫病的发生会造成马铃薯减产和储藏期的腐烂[3]。我国于1940年在重庆首次发现马铃薯晚疫病,并且当年发生严重,减产达到80%[4],从此马铃薯晚疫病向全国各地蔓延、传播,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一般的年份马铃薯晚疫病病田率25%左右,病株率约20%,造成20%左右的经济损失率。在大流行年份病田率可达到90%以上,病株率80%左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5]。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性、预防控制的难度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已超过了稻瘟病和小麦锈病等其他作物病害,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已被视为第一大作物病害之一[6]。本试验采用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性杀菌剂搭配使用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最佳药剂组合,为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田间生产。

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点

供试品种为费乌瑞它,由六盘水市水城县马铃薯科技示范园提供;供试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见表1)。试验于2016年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箐村进行,海拔1 900 m,地势平坦,年平均降雨量1 000 mm左右,属于高寒冷凉区,适宜马铃薯生产,前茬为杂粮、玉米,土壤为黄壤。

表1 田间试验药剂

2 田间试验设计

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5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3次重复。22.4%氟唑菌苯胺FS在播种时按6 mL/100 kg(种薯)进行拌种处理。试验小区长6 m,宽4.8 m,面积为28.8 m2,株距30 cm,行距60 cm,每个小区160株,小区间留隔离带,四周及重复间走道0.8 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3行。各处理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处理如下:

处理A:22.4%氟唑菌苯胺FS+100 g/L氰霜唑SC(2次)+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2次)

处理B:22.4%氟唑菌苯胺FS+100g/L氰霜唑SC(2次)+687.5 g/L氟菌·霜霉威SC(2次)

处理C:22.4%氟唑菌苯胺FS+70%丙森锌WP(2次)+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2次)

处理D:22.4%氟唑菌苯胺FS+70%丙森锌WP(2次)+687.5 g/L 氟菌·霜霉威SC(2次)

处理E:22.4%氟唑菌苯胺FS+清水(4次)

对照F:清水(5次)

2.2 晚疫病病害调查

在每次喷药前和最后一次喷药后8 d左右,按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7]中马铃薯晚疫病分级标准,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个点选4株,调查植株的感病级数,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并对防效进行显著性检验。在病害调查时,收集田间气象资料,包括温度、湿度以及降雨量。

防治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

0 级:全株叶片无病斑;

1 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

3 级:全株1/3以下的叶片有病斑;

5 级:全株1/3~1/2的叶片有病斑;

7 级:全株1/2~2/3叶片有病斑;

9 级:全株2/3以上的叶片有病斑,或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枯死。

2.3 试验数据的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整理试验数据,利用DPS 7.05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2中可知,在第一次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后第7天,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和对照F的病情指数分别为0.34、0.07、0.36、0.28、0.21和0.59。各处理的病指均小于对照,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在第二次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后第10天,处理B、处理C和处理D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72、5.56和7.58,对照F病情指数为12.01,处理间防治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在第三次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后第21天,处理B、处理D和处理A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6.30、44.07和54.44,处理E和对照F的病情指数达到100,处理间防治效果达到显著水平,防治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处理B、处理D、处理A、处理C、处理D。在第四次施药后第8天,处理B、处理D的病情指数分别为68.89和86.67,其他处理的病情指数均为100,处理间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最终防治效果的强到弱依次为处理B、处理D,且处理B的防效比处理D高17.78%。说明22.4%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100 g/L氰霜唑悬浮剂和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组合的最终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31.11%;其次是22.4%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组合,防效为13.33%。

表2 施药后各处理的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分析

3.2 各处理晚疫病病情指数发展动态

从病情指数发展动态可看出(图1),在5月6日至16日施用保护性杀菌剂时,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变化不大,因为5月份六盘水地区月平均气温为16.4 ℃,月平均降雨量为119.7 mm,未达到晚疫病爆发的最佳环境条件。在5月末、6月初,晚疫病病情指数急速上升,在6月6日处理E和对照F的病情指数达到100,处理A和处理C的晚疫病发生速率基本相同。在6月6日至6月14日,处理A、处理B、处理C和处理D的病情指数都呈较快增长趋势,在6月14日处理A和处理C的病情指数也达到100,处理B和处理D的病情指数小于100。2016年5月份和6月份的降雨量分别为119.7 mm和252.9 mm,平均气温分别为16.4 ℃和18.7 ℃;3—6月份平均温度为14.6 ℃,平均降雨量为137.3 mm,均比2015年偏高。而且在2016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病情指数上升速度快,说明5月下旬到6月上旬是2016年晚疫病流行高峰期,符合六盘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雨热同季的特点。

图1 各处理病情指数发展动态

表3 2015 年、2016 年3—9 月六盘水钟山区平均降雨量与平均温度

4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2.4%氟唑菌苯胺FS、100 g/L氰霜唑SC和687.5 g/L氟菌·霜霉威SC组合的防效最好,防效为31.11%,其次是22.4%氟唑菌苯胺FS、70%丙森锌WP和687.5 g/L氟菌·霜霉威SC组合,防效为13.33%。这可能是因为氰霜唑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和一定的内吸治疗活性,不但对生长在不同阶段的卵菌有抑制作用,而且还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或敏感的病菌有活性;而70%丙森锌是保护性杀菌剂,只在病菌侵入植株内前发挥防效。另外22.4%氟唑菌苯胺FS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较差,并且可能会对种薯产生药害。处理B和处理D最后的病情指数也较高,防效偏低,这可能是因为2016年六盘水马铃薯晚疫病严重,调查病情指数时费乌瑞它已处于成熟前期,下部叶片已经脱落,仅中上部有叶片,并且大部分有病斑,植株的病害级数较高。2016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降雨量在119.7~252.9 mm之间、温度在16.4~18.7 ℃之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快,说明5月下旬到6月上旬是2016年晚疫病发生流行高峰期,符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雨热同季的特点,并与池再香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

猜你喜欢
晚疫病杀菌剂病斑
应对杀菌剂抗性的金属纳米粒子
揭示晚疫病菌负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2020.8.1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河北承德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
轻松治愈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