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首除险加固方案比选分析

2022-08-05 06:54赵建国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引水渠冲砂渠首

赵建国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在7.9℃。极端最高气温为39.9℃,最低气温为-35.2℃,最低温和最高温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气温年较差在27.3~28.4℃,日较差在10.2~16.0℃。≥10℃的积温为2006~3432℃,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396~2680h,日照百分率在62%~67%。河源较高,径流以季节性融雪和部分永久性积雪与冰川补给为主,降水次之,地下水径流补给比重较高。灌区作物灌溉期用水量与年径流量来水匹配较好,春夏季用水高峰时,来水量也较大,秋季用水少,来水量也小。灌区总人口约4.1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7万人,占89.6%,城镇人口0.43万人,占10.4%;人口组成中,汉族占比45.2%,少数民族占比54.8%。年末牲畜存栏42.46万头。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8%,工业产值占32%。

工程地质方面,工程区地层岩性单一,地层均为第四系地层。第四系全新统沼泽沉积层(Q4al),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及河床两岸一级阶的地表,岩性为沼泽土,其组成以含砾粉土、含砾粉砂土和含淤泥砂砾石为主,松散-稍密,含较多植物根系,厚度多小于0.5m。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s),主要分布在河堤、渠堤和护堤道路位置,主要岩性为砂卵砾石和含土砂砾石,稍密-中密,厚度多小于2m。第四系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冲洪积层(Q3-4apl),分布在河床及其两侧的一级阶地和河漫滩,主要岩性为砂卵砾石,稍密-密实,厚度大于26m,是本工程场地的主要地层。水文地质方面,工程区地下水由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组成,项目区地下水和土壤均不存在腐蚀性。

2 工程概况

拜安干渠拦河枢纽工程原设计依托地形于1966年建设了拦河闸式弯道引水渠首,由于当时设计河流设计洪水流量核定偏小,设计洪水流量250m3·s-1,校核洪水流量294m3·s-1,建设标准低,且河道洪水时会携带漂浮物,于1984年5月超标准洪水把拦河闸全部冲毁,于1985年11月对渠首进行改建,主要将原14孔拦河闸更改为78m长挡水堰,并对上下游护岸进行修补加固,渠首人工弯道、进水闸、泄洪冲砂闸运行,至今已49a。渠首改建后运行一直良好,但近20a随着大型灌区的开发,灌区灌溉面积不断加大,导致灌区需水量增大,河道引水比增加,且泄洪冲砂闸由于无水冲砂致使泥砂大量淤积,挡水堰前淤积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亟需进行除险加固,保障安全运行。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中规定本工程中主要建筑物为3级[1],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工程区处在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g的区域内,其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2]。本次初步拟定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及改建全闸式引水渠首2种改建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比较合适的工程方案。

3 除险加固方案

3.1 改建全闸式引水渠首方案

一次泄洪闸闸室段长度为12m,底板厚度为1.2m,闸室设置孔宽为8m的闸门6孔,中墩厚度为1.2m,边墩厚度为1.0m。

一次泄洪冲砂闸闸室结构采用C25F200W6钢筋混凝土,闸底板上层0.2m厚度位置,浇筑抗冲磨C60硅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闸室上部设有闸房和交通桥,交通桥面板采用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桥宽4.0m,公路Ⅱ级。

一次泄洪冲砂闸及引水道上游铺盖长15m,纵坡采用坡比为1/210,表层铺设0.3m厚的混凝土,铺盖前端设有防护基础一座,基础边坡为1∶1.5,深3.0m。

闸室下游为护坦、防冲墙、防冲槽。护坦,在闸后以1∶10的坡度下降,护坦长度10m,宽55.2m,采用厚为0.5m的C25F200W6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底板上层0.2m厚度位置,浇筑C60硅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防冲墙顶宽为0.5m,底宽2.86m,结构采用C20F250W6抗渗抗冻混凝土现浇而成。防冲槽底宽2.0m,后边坡1∶1.0,长55.2m,厚度为1.0m。

引水道位于河道右岸,首端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台堰,台堰采用宽顶堰形式,顶宽0.5m,堰顶高程853.2m。堰后引水道长180m,在原浆砌石基础上铺设厚度为0.12m的混凝土板防护。

二次进水闸位于引水道末端,为原进水闸维修,闸室段长9.6m,底板厚1.2m,闸室设2孔,单孔宽5.0m,中墩厚0.8m,边墩厚0.5m。

二次冲砂闸位于引水道末端,二次进水闸左侧,闸底板高程851.5m,闸顶高程855.5m。工作门尺寸为4.5m×3.3m(b×h),检修门尺寸4.5m×2.5m(b×h)。

二次进水闸及冲砂闸共4孔,闸室采用两孔一联的整体式,每2孔闸为一体。闸室维修方案为将原闸室段混凝土表面清理打毛5cm后,重新铺设20cm厚C30.F200.W6钢筋混凝土,在闸底板重新铺设20cm厚的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防冲、抗磨现浇钢筋混凝土。闸室上部设有闸房和交通桥,交通桥面板采用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桥宽4.0m,公路Ⅱ级。

上下游整治段,上游整治段右岸建设护堤长度为440m,左岸建设护堤长度为217m;下游整治段右岸建设护堤长度为153m,左岸建设护堤长度为153m。纵坡1/900,内、外边坡1∶1.5,堤顶宽为4m,堤高为4m。

3.2 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改建方案

泄洪冲砂闸闸室段长度为12m,闸底板厚度1.2m,闸室设置孔宽为8m的闸门3孔,闸墩厚度为1.2m。闸室采用三孔一联的整体式,闸墩下部65cm采用C60硅粉混凝土浇注,上部采用C25F200W6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上层0.2m厚度位置,浇筑抗冲磨C60硅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闸室上部设有闸房和交通桥,交通桥面板采用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桥宽4.0m,公路Ⅱ级。

溢流侧堰布置在泄洪冲沙闸南侧,堰体采用梯形实用堰,堰体长度为60m。侧堰迎水面坡度为1∶1,堰顶宽度为0.5m,实用堰表层铺设0.3m厚的钢筋混凝土,堰的尾部接护坦,长度20m,表层采用1.0m钢混软排消能。

右岸设置弯道式引水渠道,弯道口设置台堰,进口挡砂坎采用C25F200W6现浇混凝土结构,弯道式引水渠为梯形断面,底宽13m,长180m,边坡1∶1.5,采用厚度为0.12m的混凝土板护砌。

二次泄洪冲砂闸为原闸维修:闸室段长为9m,底板厚为1.2m,闸室设置孔宽为4.5m的闸门2孔,闸墩厚为0.8m,闸孔总净宽9m。设置一道工作闸门。闸室整体采用钢混结构,底板上层0.2m厚度位置,浇筑抗冲磨C60硅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闸室上部设有闸房和交通桥,交通桥面板采用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桥宽4.0m,公路Ⅱ级。

二次冲砂闸后接543m长排沙渠道,渠道采用现浇C20F200W6混凝土板渠道,渠道底面宽为7.0m,深3.0m,边坡1∶1.5,渠道末端接入河道。

二次进水闸也采用原闸维修,进水闸设2孔闸,单孔宽5.0m,进水闸室及进口挡砂坎均采用C25F200W6现浇混凝土结构,闸门采用钢制平板型,配备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3台。

上游整治段右岸护堤长度440m,左岸护堤长度217m;下游整治段右岸护堤长度为134m,下游整治段左岸护堤长134m,均采用梯形形式。堤顶宽4m,内、外边坡1∶1.5。堤高4m,上、下游护坡采用0.15m和0.20m厚的C20F200W4混凝土板衬砌。

4 方案比选分析

具体比选过程详见表1。

表1 方案比选

4.1 工程布置比较

这2种渠首都是某区常见引水渠首。渠首地质条件相同,均处在河床的砂砾石层上部,建闸条件好。改建全闸式引水渠首由一次泄洪冲砂闸、右岸进水道、二次进水闸、二次冲砂闸、上下游整治段和下游防冲槽等建筑组成;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由泄洪冲砂闸、左岸(南岸)挡水堰、右岸进水道、二次进水闸、二次冲砂闸、上下游整治段和下游防冲槽等建筑组成。2种种渠首各建筑物布置见上述“工程布置方案”。

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方案建筑物之间距离布置相对松散,洪水过水断面大,单宽流量较小,可减少对水闸下游的冲刷;改建全闸式引水渠首主体泄洪建筑物为泄洪冲沙闸,泄洪闸闸室为6孔8m,工程布置相对紧凑,对河道进行了塑窄,有利于冲砂,可过闸单宽流量较大,下游冲刷力度较大。

从2种渠首上下游整治段布置比较,改建全闸式引水渠首多修3孔泄洪闸,为了将主河道进行塑窄引水,上下游整治段工程量较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大,但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修建60m溢流堰,溢流堰修建工程量大,所以2部分工程量相当。

从工程布置比较分析可知,上述布置方案各有优缺点。

4.2 引水条件

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方案,在布置上游整治段时,宽度选取较大,减缓流速的同时,泥沙淤积问题比较严重,甚至会影响上游行洪能力。

全闸式引水渠首方案上下游河道整治段宽度小,上游水流速度大携砂能力强,治理泥沙淤积效果显著。

4.3 工程施工

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方案,主体建筑物间距大,施工受空间条件影响小,且施工难度低。

全闸式引水渠首方案,主体建筑物布置紧凑,工程施工强度大,施工工艺相对复杂。

从施工比较可知,方案2闸堰结合方案较优。

4.4 工程运行管理

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在某区通常被为“懒汉渠首”,泄洪能力和灵活度较高,这种渠首即使在汛期无人职守,洪水来临时不开泄洪闸,大多数洪水也可安全通过侧堰,不会威胁渠首安全[4]。

全闸式引水渠首可利用洪水预警系统,大大提高防洪安全,且闸前不会发生泥沙淤积现象,维修养护资金少,使用年限长,但全闸式渠首更注重于管理,如果自动化系统配套不完善或出现问题,在洪水来临时未及时开启闸门极易造成水闸被冲毁,管理强度较大。

从工程运行管理比较闸堰结合方案优于全闸式引水渠首方案。

5 比较结论

通过从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工程布置形式、工程施工、运行管理和工程投资等5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分析。在工程布置方面,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的溢流侧堰较长,洪水过水断面大,单宽流量小,可减少对水闸下游的冲刷影响。在引水方面,虽然在上游段会有泥沙淤积的现象出现,但在溢流堰设置有3孔泄洪冲砂闸,在大流量时冲砂,引水道前不会有泥沙淤积现象,可保证引水质量。在施工方面,闸堰结合方案,主体建筑物布置相对松散,施工场地开阔,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在工程运行方面,其泄洪的灵活程度是最高的,特别能适应山溪性河流,在汛期发生的陡涨陡落洪水,通过侧堰形式也能够安全泄洪,保障工程安全。因此本次除险加固选用闸堰结合式引水渠首方案。

猜你喜欢
引水渠冲砂渠首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塞戈维亚引水渠的启示
油田冲砂技术的问题与对策
应用三维动力有限元法对新疆叶尔羌河中游渠首工程闸室抗震稳定性分析
无污染防泄漏连续冲砂装置
锦州油区连续冲砂技术发展与改进
低压井负压冲砂强制排砂技术
黑龙江省灌区渠首现状及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重点渠首工程综合分析
一条水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