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然 李有宝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指为了农业参与者各方面的利益,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订并实施标准,使之实现必要且合理的统一的活动。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能实现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农业标准化能快速推动农业发展,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也是农业转型升级进行产业革命的战略要求。农业标准化的推进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村农业发展中不仅仅局限于第一产业,结合现代科技实现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的有效结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拥有丰富经验,土地辽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稳定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十分重要。目前农业标准化的发展仍存在问题,应借鉴各方经验,寻找突破契机实现农业标准化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1.1 日本
政府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重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日本关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系列标准十分完备,不仅提高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国外进口的农产品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保护了国内市场[1]。
1.1.2 英国
通过大力发展机械化来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运用资金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完善农业科技、农民教育、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配套服务体系。着重发展区域专业化,形成高度集成化的农产品生产方式,利用先进的科技和专业的生产方式进行高标准的农业生产。针对农业风险形成了共同承担的合作体系[2]。英国要求农业从业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农场主必须具有农业院校的学习经历或农场的实践经验。农业政策和农业标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健全,重视休耕,强制休耕给予补贴,粮食价格干预,保护价格收购,进口粮食收取一定的关税。
1.1.3 德国
政府鼓励精准农业发展,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土壤数据库,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农作物生长状况,利用系统实现多农机同时高效作业,实现精准农业快速发展[3]。德国相继出台《农业职业培训法》、《农业教育培训法》,确保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员经过3a农业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参与农业生产。德国的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产品养殖都有补贴,此外还补贴农业保险事业高额的经费。农业部还设置了生态农业奖,鼓励企业改善、开发有利于精准农业、生态农业的产品技术[4]。
1.2.1 黑龙江
重视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农业相关科技的研发,黑龙江省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环节加强标准搜集和制定,构建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协调一致的农业全产业标准体系,共组织制定农业生产技术地方标准96项,其中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生产技术地方标准19项,绿色农业发展基础标准11项,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地方标准53项。全省农业地方标准已达1540项。黑龙江省以农业标准化示范点建设为依托,引导农业生产向标准化、高效化、规范化发展。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迫切需求,结合黑龙江省自然优势和农业产业特色,加强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全省累计建立国家级示范区164个、省级示范区244个。
1.2.2 山东
充分发挥农业大省的优势条件,抓住国家对农业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启动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并对农业标准进行具体实行,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积极构建现代标准体系,助力农业转型升级。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标准研制力度,制定出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引领作用的先进农业标准。山东省积极发展地标名品,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以标准化为引领,组织开展农业标准体系研究和重点标准研制,着力打造齐鲁零售地、特色品牌农产品,提升山农省农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全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共赢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分别达到70个和600个,17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目录,数量居全国第1。
1.2.3 浙江
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浙江省农业生产特点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密切关注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国际标准对农产品质量严格要求,加快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建立科学、统一、高效的农业标准体系,全面执行农业标准化。指导农民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科学有效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进行严格监督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以及消费者的安全。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活动,承接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标准化项目,引导农民自觉加入农业标准化的建设。重视发展与农业标准化相匹配的农业信息服务,整合农业标准化发展所需的信息资源,建立农业标准信息数据库,创建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浙江省重视对农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开展农业标准化相关内容的教育,致力于培养一支高水平、有实践经验的专家队伍和推广队伍。
农业标准体系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上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我国指标低且项目不全的问题尤为突出。我国的标准更新不及时,不利于我国农业标准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农产品的严格检测是推动农业标准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目前的标准检测机构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以及保证农业标准实施等方面存在不足。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的自检能力不能满足行业标准,检测机构对农作物产品检测方面的能力相对落后,对农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药物残留、生长激素残留、重金属污染、放射物污染、有毒物质和转基因等问题的检测能力不足。
农业标准化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实现,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严格执行农业的各种标准和相对应的操作流程。现阶段我国支持土地进行流转,但是农村进行土地流转存在困难,农民对土地有独特的情结,不利于滞留地的合理利用,农村固有的小农思想;土地流转给予的利益补偿不足以使农民动心。我国目前单家独户的种植、养殖现状对于农业标准化的实现阻力较大。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农产品生产者不按标准进行生产的现象频频出现。生产厂商和农民由于利益的引诱出现了对标准的漠视,进而故意违反技术流程和生产标准来获取利益的情况屡禁不止。
我国农民的农业知识教育较少,对农业标准化的优势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农民农业生产素质较低,不足以支撑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对于农业标准中的指标认识不足,相关农业知识的差距也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存在差距,不利于农业标准化发展。农业的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农民对于农业标准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都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支持,现在我国对于农业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量大,良种的培育、精准施肥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科技和农业标准化的推广等,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
农业标准化的实现需要大型机械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相互作用,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分布在各个农民手中,不利于大型的农机工作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价格昂贵的农用机具和先进生产技术实现所用到的设备对农民来说负担太大。县乡(镇)一级农业标准化宣传力度不足,不能真正引导农民选择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对于一些农村农民不能引起很好的反应。
农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农业标准化进一步发展十分关键,市场机制不健全,生产者和经营者未获得显著收益,农业标准化发展积极性受限。农业的发展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农业道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监管不到位、超载现象严重、协调服务不通畅等问题亟待解决。水利设施的建设也不足以支撑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存在成本管理意识不足、体制不完善、建设条件环境恶劣等问题。对于农民专业知识培训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农民教育落后。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低且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没有很好地享受到科技成果。
政府应牵头出台严格的农业标准相关内容,成立农业标准制定委员会,建设完整的农业标准发展体系。积极参加国际的农业标准相关会议,学习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参与农业标准的制定,建立一套紧跟国际标准,适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有利于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标准体系。重视完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相关标准,扩大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范围。使生产销售等环节有法可依,实现我国农业标准的规范性、实用性、适用性、科学性。严格按照农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用高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管理、营销进行严格要求。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实现农业标准化与产业化的协同发展。
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针对农村滞留地进行土地利用,对流转的滞留地补贴农户,激励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用法律来保证土地流转安全,保护农户的合法土地权益不受侵犯,为农民的发展争取最大利益。实现大规模种植和机械化作业,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宣传农业标准化的未来发展前景。将农户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的农产品生产,严格遵守标准,执行生产规程。农产品质量提高,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会更大,经济效益上升对农户的联合具有推动作用,可以更好地支持农业标准化发展。
加强对农民专业知识培训,了解农业标准的利害关系以及进行标准化生产都需要农业知识培训的支持。重视农民教育体系的建设,联合企业和专业大户对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培训,加强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提高,从而实现我国的农业标准化,让农民与时代接轨享受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的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与农业高校对接,培养具有先进理念和知识储备的农业人才。国家应支持农业高校发展,投入资金进行农业生产研究,在培育良种、标准化生产、物流运输等方面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加速农业发展。加快培养与农民紧密联系的农业推广人才,与农民形成更好的联系,实现农业与农民相辅相成的发展。
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加强专业化生产效率,以规模化种植、产业的不断分工细化和农业标准化管理为发展专业化的过程。中国农业大多以个体为主,难以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利益相关的农业合作组织,提高整体市场地位。更好地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物质基础来实现农业的发展。推定农业组织进行细化分工,为农民提供全面的农业发展服务。以“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为发展模式,引导农业关联行业和产业逐步向农业合作组织靠拢,加入体系中来共同发展。
面对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政府应该鼓励农村合作社进行农村农业的联合发展,出台针对农村合作社的经济补贴和购买优惠政策,发挥农村合作社的力量,减轻农户发展农业标准化的经济和技术压力。将农户纳入农村合作社中,更好地进行农业标准化的宣传,组织农民进行先进农业知识的学习,参观农业标准示范区,加深农户对农业标准化的了解,实现农业标准化在农村的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实现离不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交通便利是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产品运输标准的基础,也是实现高质量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重点。政府应该增加道路修建和维护的资金投入,保障农机作业和农产品运输。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十分关键,先进的生产技术离不开对农作物灌溉和用水量的控制,这对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水源的充足提出了要求。重视蓄水池和水库的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源。保证农作物的用水充足,能与先进生产技术相匹配。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体系的建设,重视建设农业发展各个过程中的服务,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术服务,产后的农产品检测服务和产品保鲜运输服务。建设能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信息,帮助农户应对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对农户进行农业知识普及和先进农业技术培训的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农业标准化发展体系,最终实现农业标准化建设。
我国正处于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实现各行各业稳定的向快发展成为全国的重要任务。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很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我国农业发展也取得较快的进步,农业标准化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国际农业发展水平还有差距。因此,要学习先进理念,加强农业方面技术理论发展,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业标准化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