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叙事特点研究

2022-08-05 06:18张俊行
名家名作 2022年7期
关键词:艾米丽福克纳阅读者

张俊行

威廉·福克纳在1950 年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作家中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给予福克纳的颁奖词中,瑞典科学院院士葛斯塔夫·赫尔斯多莱姆对福克纳小说作品中创新的写作方法做出了点评。他说福克纳是美国作家中一位著名的小说方法实验家,达到了乔伊斯的写作高度,他的作品创新性很强,几乎没有相似的内容,他好像要通过持续创新来达到小说宽阔的领域。福克纳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他的作品不断地对小说的写作方法与小说形式进行革新,还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小说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写作印象。

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叙事特点

(一)倒叙手法

作者在作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来阐述故事,在故事开篇中就运用倒叙手法,为整个故事的发展设置悬念,让小说更加充满乐趣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强化读者的第一印象。如果选择平铺直叙的方法,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在小说开头,作者首先讲到艾米丽的去世和她的葬礼,其次还讲到纳税的事以及出现纳税事件以前的尸体臭烂气味的事,最后才讲到艾米丽买砒霜出事。充满趣味的是,在讲买砒霜之前插入了尸体臭烂事件,这就是体现作者采用倒叙手法的地方,令读者不得不通过他丰富的思考能力去揣摩这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感。另外,作者在小说高潮部分也采用了这种写作技巧,看似十分巧妙,在艾米丽买砒霜与艾米丽的争执两件事的阐述中,貌似零散的叙事结构却强化了两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激发了阅读者的自主思考。在小说尾端,故事又讲到艾米丽的葬礼,这照应了小说的开端,让小说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二)丰富的叙事空间

典型叙事文学在话语空间与故事空间之间进行了讨论和研究。1978 年,著名叙事作家查特曼第一次在他的作品《故事与话语》中提到“话语空间”与“故事空间”两个观点。他说故事情节的宽度是时间性的,但在故事空间中的环境和人是空间性的。“故事空间”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话语空间”是指故事中发生行为的背景。故事空间中的情节与人物的背景都是虚假的,为了体现人物的内心想法、凸显小说主题、打造人物形象,此段对故事中小镇与木屋两个情节站在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事空间在升华主题与构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影响。在故事中,“我们”是叙述者,将阅读者直接带入故事空间,这里的故事空间就是杰弗生小镇,让阅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艾米丽的生活。叙述者“我们”选择的话语空间是杰弗生小镇,不仅达到了一个形象真实的效果,还给予了与真实场景相似的情节地点,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热闹的小镇迎来了北方兴起的工业文明,轧棉机与汽车间的传入推动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艾米丽的房间和小镇的叙事空间是对立的。艾米丽活动的场所给她打造了一个高冷的形象,为透露小说的主题带来了重要影响。在此时,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相互映射,给小说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也为下文写艾米丽杀死自己的丈夫共枕眠的变态心理埋下了伏笔。大木屋代表着南方慌乱的贵族传统文化与艾米丽高冷变态的心灵,作为旧文化的最后堡垒,她不接受纳税,不接受任何适应时代发展的改革,因此,她最终必会被社会摒弃。借助木屋与小镇两个叙事空间,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艾米丽的悲惨命运,她既是南方旧贵族文化的战利品,又是新兴工业文明的受害者。

(三)叙述时间错乱

叙述时间的错乱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最突出的点,福克纳将“现在”“未来”“过去”三者划清界限,把小说的叙述顺序和叙述时间安排得没有任何联系却又相互关联,上演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时间表演。《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一共分为五个章节,在小说前文说到,福克纳在故事中并非按文章章节的顺序来设置时间。故事的开头说到“艾米丽·格里尔生小姐去世了”,这就将我们带入了威廉·福克纳的时间宇宙中,从全文来看,这句话的时间应该出现在故事的结尾处设置了无尽的悬念。有这么一小段话“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隔了十年的空白时间。第二段福克纳通过安排艾米丽的住所把时间线推前,加速、飞快式地展现了一段现实中的过去。第三段将转到时间线的前中期,安排有关“纳税”的问题和艾米丽的来往,简短的第一章,让读者从时间的结尾回到了开始,又随着时间回到了中期,简单的几个数字,使读者观看了一条完整的时间线,看起来十分错杂。在下面的几个章节中,福克纳也在反复这样的错乱时间,时间点不断地转换,把故事的几个重点部分借助时间的频繁跳转慢慢展现出来。在这个环节中,作者把时间的转换非常自然地呈现给阅读者,比如在第二章中“她就这样把他们‘连人带马’地打败了,正如三十年前为了那股气味的事战胜了他们的父辈一样”,不仅将连接了第一章结尾的“纳税”问题引发的争执事件,也把时间转回到三十年前,继续对别的时间线进行叙述。为了让时间线自然地转换,福克纳把故事的延伸揉合成几个重要的词,比如:“气味”“纳税”以及文章后面出现的“瓷器课”“毒药”等,每一个重要的词语都刻画出了艾米丽的悲惨故事,分别独立成篇而又相互联系,从不同的时间线上筛选出来,可以构成艾米丽一生的生活写照。假如把福克纳在故事的开端部分给读者呈现一场精彩的时间表演,那就可以把小说的最后一章节说成表演的闭幕式。在本章的结尾处,时间曲线再次停留在小说的开端,艾米丽去世,但与开篇又有区别,开篇是对艾米丽心理上的描述,主要讲人们对艾米丽去世这一事件的想法与感受,而最后一章是对行为活动的叙述,当一伙人到艾米丽的屋里,看到床上有尸体和艾米丽的头发,叙述瞬间不再活跃,而是根据时间顺序依次开展,站在叙述的角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于是在结尾给阅读者留下强大的冲击。从整篇文章来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在时间上的不断转变把小说的主旨、内容等掌握得相当合适。曾有研究指出,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写作特色就是结构的得体使用,就像这篇文章中不断地转换时间。本文时间的错乱导致现在在国内小说三个重要的中译本中出现错译、漏译、误译等。从整体来看,掌握好小说的含义与主旨,不在译文上出错,就能够较好地借助这一时期的写作特点散发小说的巨大魅力。

(四)陌生体验感

福克纳还非常重视在小说中设置一些简单打破的“阅读障碍”,借助陌生的文学氛围来夺取阅读者情感的冲击和不同的阅读体验感。在文学领域,营造陌生化的目的是拉长阅读者的审美过程与感知过程,但站在文学批评的角度,营造陌生化是为了创造一个不同的文本。有人站在文学批评的角度对陌生化给《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带来的艺术效果进行了深度研究。确切地讲,陌生化的写作方法在这篇小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担任了一个重要角色。从小说内容分析,运用了陌生化写作方法的文章很多,《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五个章节都设置了若干个并非解答的问题,但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在第一章中“对艾米丽这个人的问题”,第二章中问到“气味”是什么,第三章中人们对“毒药”有什么用处的疑惑,第四章“荷默·伯隆”的去处,在最后一个章节中,尸体也成为一个谜。阅读者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但福克纳并非描述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所有的叙述都是有局限性的,只做轻微的描述,这部小说的最终结局也是一样,问题的答案都跟着一位黑人仆人一同灭亡,构成了一个隐藏的“阅读障碍”,但是这样并没有对阅读者理解小说造成影响。这种奇妙的阅读感受,是一个很好的呈现主旨的形式,福克纳借助这种独特的叙述特点来描绘一个畸形的、悲痛的、伤心的主题,这跟他一直对文学的钻研与对写作技巧的不断创新与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人称的巧妙运用

福克纳在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采用的叙事技巧十分特殊,结合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写作手法,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是用第三人称“她”描绘事情的,但在中间部分,出现了“我们”,然而,站在表象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包含了“她”。虽然文章开头使用的是第三人称“她”,在文章第二部分要结束才出现“我们”,但是“我们”的视线里有“她”,“她”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在安排时间的时候,作者并非采用统一的时间叙事手法,而是在传统的时间叙事手法上推陈出新,选择了跟主角有关的几个时间点,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对艾米丽的命运重温了一遍。于是,站在叙事的角度使用第一人称考验自己、重温自己,这确实加大了阅读者对小说故事的理解难度,阅读者可能在没有进入状态的阶段无法理解和掌握故事情节,重复阅读的兴趣与意义也就凸显了出来。考验自己是指我正在面临这件事,重温自己是指事情忘了再去回顾。考验自己叙事的好处就是能够把阅读者的思想带到现在的故事中,让她体会到我现在正在经历这件事。然后,重温自己叙事便有很多的角度,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时间线,这便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使小说具备历史的宽度和广度。

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叙事特点价值

作者的复杂心理跟他的生活环境与家庭背景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他生活在美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曾是一个种植园的园主,福克纳十几岁时经常听闻家乡的人说他曾祖父的丰功伟绩,这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内心有些许自豪感,并在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中能够找到某些足迹。在传统的田园生活中,他十分留恋,但他始终知道南方传统观念的黑暗与腐朽,这也正是他想要抵制的。北方的工业革命给南方的传统观念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被完全取代,他也知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他对工业文明给传统优秀文化造成的打击感到无奈。这种双重的争议在他的小说里都有出现,正像他站在诺贝尔颁奖台上说的,荣誉、自尊、怜悯、爱等情感会一直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值得创作的题材。这篇小说的价值与意义也是如此。

在故事中,作者始终不断地对聚焦类型进行转变与切换,对读者的考验相当严格,需要读者在故事的字里行间寻找行为线索,不能遗落任何一个段落里提到的关键信息。而读者本身又必须要做到对人称代词、叙述者的叙述角度非常敏感,才能切实体会到作为一名叙述者来讲所指的不同群体真实的内心态度,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虽然整体故事的叙事角度令人出乎意料,不断变换的人称代词与叙述故事的视角使读者对整体故事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也存在理解障碍,但若仅设置成固定模式下的叙述聚焦,则往往会造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单薄,故事情节自然也就丧失了该有的趣味性;倘若设置成外聚焦,或者是从仆人的视角,而不是外人的内聚焦,故事就会失去其神秘感和阅读难度,而变得平淡,读者不需要推测情节,以致失去阅读的趣味,丧失了阅读的热情,也就使最后揭开真相的结尾不会那么令人震惊以及引人深思。

三、结语

福克纳凭借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走向了写作的高潮,小说的叙事技巧和题材的选择都非常独特,给人一种超乎想象的感受。平凡的笔触下描绘出震撼人心的情节,在奇特的文学领域打造了一个人物的悲惨命运,利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并留下深刻意蕴。奇特的写作手法给读者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感受,最终读者都被他的艺术魅力所震撼。在没有固定的叙事模式下,福克纳运用不同的叙事角度复杂多变的叙事时间与丰富的叙事空间,高度展现了其叙事方法的巧妙,强化了文章的审美观,体现了美国南方底层农民的最后一次抗争,也表达了福克纳对南方杂乱的文化环境的同情,最后赠上一支玫瑰花对此表示安慰。

猜你喜欢
艾米丽福克纳阅读者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今夕何夕
镜头中的阅读者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没见到他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一封未开启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