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波 陈力 郭乐 张庆新
(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00032;2.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100009)
篮球是一项集集体性、对抗性、时空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运动,深受学生喜爱,同时篮球项目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活跃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化,在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理念和要求,以高一篮球模块为例,针对目前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核心素养培养视角,设计“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并实践,为篮球课堂中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参考。
根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学习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变为3个方面的课程核心素养,高中篮球教学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认知,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篮球技战术是运动能力方面提高的重点;通过篮球练习养成锻炼习惯、提高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是健康行为养成的重点;在篮球比赛中养成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是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和发展功能,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内容方面,重点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进行综合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
以学习主题形式安排教学内容,以学生认识和理解技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作为教学核心,强调结构化的篮球组合技战术在实战中的应用,以发展学生体能、提升篮球技能运用能力为重点。通过归纳和总结篮球技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时机和要点,将篮球学习放在复杂多变的比赛情境中,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和体会,形成灵活应用技战术的意识和能力,真正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同时,注重礼仪及规则学习,强调篮球运动的团队合作,体验运动文化和项目魅力。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合作学练和比赛,革新学习形式,小组预习后课上汇报展示成果,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后集体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革新练习形式,通过情境化、结构化的篮球组合技术练习形式,提升趣味性,加强针对性,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篮球知识和技能。革新比赛形式,根据学情设定针对性的规则与要求,强化技战术运用的比赛,提升学生将所学技战术运用在比赛中的能力。
以《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练、赛、评”一体化进行篮球教学;采用分层分组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模块授课对象为高一男生,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趋近成熟,喜欢激烈对抗的项目,表现欲望强,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学生身体素质较好、篮球学习兴趣较高,初中阶段学习了简单的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但存在技术动作不规范、不能将技术运用于比赛等情况,篮球运动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本模块教学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在进一步巩固篮球基本技战术的同时,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和比赛,强化组合技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比赛能力。确立本模块学习主题为“篮球基本技战术学习与运用”。
根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四位一体”的总目标,结合本模块学习主题和任务,将学习目标进一步分类和细化在课堂教学的学习、练习、比赛、评价的不同阶段。确定本模块学习目标如下:
运动能力目标:了解篮球文化知识,熟悉位置职责以及合理跑动路线,熟练掌握篮球中的移动、投篮、运球、突破等组合技术,并能在比赛中有效应用。提升耐力、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积极组织并参加篮球比赛,并能够通过简化或调整规则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健康行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有效控制自身体型,远离不良嗜好;掌握系统的运动前热身方法以及运动后放松方法,学习篮球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能够对自身损伤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并做正确应急处理;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调节自身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同时通过参加篮球运动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
体育品德目标:学生体会到篮球运动的乐趣,养成顽强拼搏、机智果断、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树立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和公平正义的体育道德;养成具备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体育品格。
根据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结合篮球整体技战术内容安排,将本模块教学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模块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本模块将具体课次以小的学习主题形式开展,并以“学、练、赛”环节进行设计,具体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模块教学方案
续表
本模块教学方案主要由技术主题学习、战术主题学习、战术拓展应用和小赛季比赛几个部分组成,本文从18个课时中选取第7课时、第11课时、第15课时3个课时,以上3个课时内容分别是技术学习、战术学习和战术拓展应用中较有代表性的课例,从“学、练、赛、评”方面分析并解决篮球课“学什么、怎么学”“练什么、怎么练”“赛什么、如何赛”“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见表3~5)。
表3 课时7“交叉步持球突破在1VS1中的运用”的“学、练、赛、评”教学设计
表4 课时11“传切配合”的“学、练、赛、评”教学设计
表5 课时15“掩护配合的变化与运用”的“学、练、赛、评”教学设计
从篮球基本知识和技能、技战术与运用、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法、观赏与评价等方面设计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并将18次课分为若干个学习小主题,按照主题设计关联的技战术内容,从应用出发设计每节课的“学、练、赛、评”活动。
如,课例“掩护配合的变化与运用”是第15次课的学习小主题,本次课始终围绕破解人盯人紧逼防守所运用到的技战术组合设计各类活动,需要用到的篮球技术主要有:持球突破、行进间投篮、传接球等;篮球战术主要包含有球侧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等,热身、学练赛环节均综合了持球突破、行进间投篮、传接球、有球侧掩护配合等组合技战术设计各类活动。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课上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各小组结合预习和探究成果进行汇报,师生总结归纳要点,形成学习成果,培养学生思考、判断、归纳、总结等学习能力。
如,课例“掩护配合的变化与运用”从3VS3中内线上提给外线掩护展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小组学习中发现遇掩护后的防守变化,思考进攻方式并实践,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讨论交流,同时结合预习成果,分析攻防方法,总结形成掩护配合的学习成果。
从篮球技战术在实战中的应用时机和要点出发,将练习内容放在复杂多变的比赛情境中,以学生认识和理解技战术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作为教学核心,设计情境化、进阶式的练习内容,所有练习均在组长引领下进行小组合作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挥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合作、会运动、懂运动的能力。
如,课例“掩护配合的变化与运用”从掩护后防守换防和防守抢过2种常见防守变化情境进行设计练习,分别进行一掩护动作练习、二挡拆下顺接传球上篮、三再次掩护成功后下顺接传球上篮、四挡拆配合自主练习共4种进阶式练习,通过组长引领小组合作式练习,通过练习改进提高掩护质量,提高学生组合技术运用及衔接能力,提升同伴间掌握配合时机和配合意识的能力。
比赛是篮球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学技战术能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才算真正的掌握,需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水平和需要设计不同的比赛,可通过调整防守区域、弱化规则限制、增加本课所学技战术运用得分的权重赋分等不同方法设计比赛,便于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特征概念和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篮球运动技能块、技战术群,用结构化的篮球技战术解决比赛中的具体问题,发展关键能力。
从课程素养培养维度出发,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综合评价手册,主要包括学练赛各个环节评价要点、每节课1份评价量表;评价主体方面,以教师评价为主基础上,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评价内容方面,重点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方面,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有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
如,课例“掩护配合的变化与运用”,在课上教师结合表5中评价要点,根据学生学习表现适时评价外,设计学生自评评价量表(表6)。
表6 学生自评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