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瑞 潘麒宇 赵宾 张瑛 黄姗姗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西山学校,100193)
由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体育课堂教学该如何设计?如何让学生在居家环境中有效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在变化中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体育组全体教师利用网络,在线上积极探讨交流,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推敲,群策群力、协同备课,展开头脑风暴。体育组教师多次召开视频教研组会,集中研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线教学,大家分别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明确分工、快速执行。
根据教研组会达成的共识,迅速确定课程方案,以“任务单”锻炼为主,线上“主播”为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线上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为此,体育组全组动员,进行了大量的课下准备工作。考虑到疫情期间网络上有大量的体育运动资源,但质量难以保障,体育组教师基于此进行甄别、选择、重组和创新,设计制作了9个系列的锻炼指导视频,包括体能、球类球性、健美操等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每个系列的视频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难度,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运动能力学生的需要。此外,本校体育组自2012年以来致力于体育电子书对体育课堂教学辅助作用的研究,至今已制作完成了13部校本电子书教材。线上教学期间,可以充分发挥电子书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电子书内容简单易懂,图文、视频清晰直观,并配有动作的正面、反面演示,文字解说,慢动作回放等功能,可以多次观看,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线上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化身“主播”,进行体育安全知识讲解、布置练习任务、回答学生疑问,并就开展的运动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学生锻炼的效果。此外,体育组共制作了9个系列30多个教学视频,线上体育课的前一天,发布练习视频和体育锻炼任务单,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课堂锻炼。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指导,将不同层级的内容针对性地发送给不同学生,全面照顾到所有学生。针对初三和高三要参加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和高中体育会考的特殊性,制作了相应考试内容的练习视频,精准指导。体育组还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将一些简单易行的练习方法发布至学校的公众号,每周1篇,更全面地指导学生课余时间的锻炼。
体育离不开评价,如果不重视课堂效果的监督评价,学生不能较好地利用教师制作的课件、视频等勤加练习,学习目标就会落空。因此,教研组利用不同的平台对学生锻炼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初中3个年级的学生将锻炼的图片和视频上传至线上平台的“作业簿”。教师在后台进行评价反馈,并就练习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如果有学生不提交作业,教师将第一时间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确保学生不带病锻炼,并督促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积极锻炼。高中则主要借助平台功能,收集学生的锻炼视频,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如,在高中武术形神拳的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动作不到位、力量不足,或拳、掌、步伐等动作不标准,平台会直接进行点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动作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练习效果。
在疫情居家教学期间,线上体育课不仅要通过学、练、赛、评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尤其是长时间的隔离居家生活,一些学生会出现作息时间混乱、生活学习节奏被打破,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体育锻炼对正在成长阶段的学生而言更加重要。体育教师不能因居家环境使运动受限等原因,就放松对教学质量的追求。
在设计练习内容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任务,做到分层教学。练习内容要充分考虑对场地空间以及器材的要求,尽量选择占用场地空间小、产生噪声较小、趣味性高的内容,器材尽量选择水瓶、椅子、毛巾等居家常见的物品,或者多采用徒手练习,将安全练习放在首位。
理论课应选择以休闲放松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如运动卫生、运动损伤、健康护理、急救知识等,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疫情,了解防控常识,另一方面促使学生重视体育、热爱体育,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