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临床检验

2022-08-04 05:56李秀红郭万花
健康之友 2022年14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

李秀红 郭万花

(临朐县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2611)

乙型肝炎通常是指乙型病毒肝炎,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类疾病,这种疾病带有较高的传染性。机体肝脏一旦感染病毒,随着肝功能的损害,肝炎患者的肝脏会逐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给病患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由于此病症的临床症状较为普通,导致临床中的诊断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准确率不够高,加之传染病的特异性,容易对个体及群体造成较大危害。日常生活中,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限制情况也有很多,因此,及早发现并确诊、治疗乙型肝炎,对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极高的价值。科学的临床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所介导的免疫损伤是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通过检查病患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IgG、IgA、IgM数据水平,对确诊乙型肝炎病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此次研究,选择我院自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4名,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其中观察A组患者确诊乙型肝炎,且临床症状为肝硬化,共计54人;观察B组患者也是54人,确诊乙型肝炎患者但无肝硬化症状;另54人为对照组,属于健康体检者,通过对所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比,发现通过研判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数据水平,对于乙型肝炎确诊的临床参考价值较高,有很大的科学参考意义。研究的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与研究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108例乙型肝炎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符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超过6个月,且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变状况。这108例病患中,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每组各54人。其中观察A组患者临床症状为肝硬化,其中代偿期患者27例,失代偿期患者也是27例;另一组观察B组患者无肝硬化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年龄段自32到77岁不等,平均(48.2±3.2)岁,其中女生39人,男生69人。另外同时选择5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此次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具体的检测方法是:首先,清晨空腹,按照分组编号,逐个严格按照流程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于零下20度环境进行保存,作为检测样本;其次,严格按照检测的相关流程,使用实验室中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照3000r/min的速度分离血清;最后使用配套的试剂进行检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中IgG、IgA、IgM的数据水平,用于进行最终的数据统计分析。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主要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三项数据:第一,IgG数据,即血清抗体之一,具有预防感染的免疫蛋白,且此蛋白是唯一的,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蛋白;第二,IgA数据,即血清型免疫球蛋白A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第三,IgM数据,免疫球蛋白M,属于B细胞尚未成熟状态的代表。一旦机体受到感染,此蛋白首先出现,但持续时间不长,具有结合抗原、补充机体活力的作用。

1.4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通过数据对比,三组研究对象中,乙型肝炎病患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水平差异明显,且观察A组的数据水平高于观察B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A组、观察B组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2 观察A组中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A组患者中,lgA数据水平显示,失代偿期患者lgA水平明显高于代偿期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其他两种IgG、IgM数据水平差异不明显,不显示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观察A组中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3 讨论

人体的各种器官中,具有最重要的代谢功能的就是肝脏,不仅能够制造胆汁,辅助合成尿素,更可以存贮肝糖和去氧化,更是有合成分泌型蛋白质的功能。一旦健康的肝脏受到病毒的侵害,肝脏的功能首先受到影响,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乙型肝炎,就是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产生了侵害而导致表现出各种症状。乙肝病毒又称HBV,侵袭肝脏引起传染性的肝脏病变,导致封闭DNA环的形成,在转录的mRNA中,前置基因的mRNA就成为毒性蛋白,一旦与HBsAg结合,具有超强感染力的病毒颗粒(戴恩),通过体内的肝脏循环进入血液,导致机体成为病毒携带者。经研究发现,全世界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4亿人口,单是我国,就达到约9000万,相当于全球携带者三分之一的比率。另外,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性超强,病患的病情会反复发作,更能引起交叉感染,甚至被称为世界第二大公害疾病,因此,日常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治称为医学界的重点关注,特别是对于产妇母体携带病毒,对于新生儿的护理中极为重视。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如果处于第一期和第三期,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正常医治痊愈的可能性较大;但多数病患无法从生病初期诊断出疾病,这是因为乙型肝炎表现症状不够典型,一旦出现漏诊或误诊,就会将最合适的治疗时期错过,导致引起病患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也就成为无法治愈的病症了。

相较于乙型肝炎传统认知的不同,现代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的非特异性对病程影响较大,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中的单核、树突等细胞对乙型肝炎的病变也有一定影响。处于机体的自卫能力,当机体内肝脏遭受乙型肝炎病毒侵害时,机体的自动免疫程序启动,各种免疫蛋白和抗体等聚集在肝脏组织中,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称为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中最重要和最优价值的一点。掌握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高低,对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症确诊和治疗,都有积极意义,因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科学依据和参考,判定意义较大。在具体的临床研究中,有资料显示:血清免疫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G、A数据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存在正向比例,关联性较大,其数据水平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症而言,研究价值和判定依据都比较重要;而在肝硬化方面,当患者的病情、病程发展时期不同,那么气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特异性就非常重要,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研究结论的展示,都说明了肝脏病变过程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症状的关联,为了更好地验证其之间的关系,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确诊,笔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中,选取了三组即观察A组(均为乙型肝炎患者且有肝硬化情况)、观察B组(均为乙型肝炎患者无肝硬化情况)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数据比较,具体数据显示:观察A组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IgG水平为(17.75±3.47)g/L,IgA水平为(2.69±0.63)g/L,IgM水平为(2.77±0.72)g/L;观察B组的乙型肝炎非肝硬化患者的IgG水平为(14.20±2.75)g/L,IgA水平为(2.27±0.69)g/L,IgM水平为(2.13±0.34)g/L,这两组的各项数据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且观察A组与观察B组患者的数据差异也比较明显。从这个研究数据中,更验证了其他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是乙型肝炎病症的重要指标因素,也是临床的重要判定依据,根据这些数据对乙型肝炎病症进行确诊具有一定的临床科学价值和意义。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也总结出以下三点研究结果:第一,对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确定是致病因素,但其水平的高低,也受到一些过敏症状的影响,特别是因为花粉等过敏引起的荨麻疹和气管痉挛。鉴于这些表现,在乙型肝炎患者病症诊断时,要结合病患的其他症状和检测情况,细化甄别。另外,对于传染性肝炎病症的预防,建议注射丙种球蛋白之际,不仅提高机体自身能力,也可以加强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同时还可预防肝炎传染。第二,肝脏病变症状均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关联性。首先,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引起肝纤维化的发病的重要诱导指标,临床中多数的肝硬化患者,他们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健康人群水平有较大的的差异性;其次,不同原因的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自免性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各自的免疫球蛋白种类水平表现不同。因此,临床中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寻找中,要进行优化分型鉴别,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治疗方案的准确性。第三,本次研究无论从样本选择还是其他研究过程,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局限性,加之仅在实验室检测研究,所以,需要更多持续改建的地方和思路。

综上所述,作为人类第二大公害疾病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病症的及早确诊和治疗是机体恢复的最重要基础。因此,通过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来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病症的重要依据,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与健康人群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乙型肝炎患者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不同症状的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种类、水平也各不相同。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除了结合其他的检查和临床症状表现,细心甄别具体的病因、病程,根据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乙型肝炎患者的确诊,对患者的及早治疗和康复都有很大帮助,也提高了临床病症诊断的水平和治愈率,值得在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作为重要依据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