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衍伟
(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泰安 27121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与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病等诸多因素有关,使患者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出现改变,以体液潴留、乏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通常情况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后,因为持续存在心肌损伤,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心衰的发生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脑钠肽(B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以及尿酸(Uric acid,UA)有关[2]。因此,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UA、RDW以及BNP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体检的9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病程1-6年,平均(3.3±0.6)年,年龄36-78岁,平均(56.5±9.2)岁,其中70例为女性、80例为男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60例为IV级、50例为Ⅲ级、40例为Ⅱ级;对照组年龄37-76岁,平均(56.3±9.1)岁,其中40例为女性、55例为男性。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1)与《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相符;(2)临床资料完整;(3)病程>3个月;(4)意识清醒,可正常交流和沟通;(5)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或者表达障碍者;(2)合并手术史、痛风、代谢性综合征者;(3)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者;(4)电解质紊乱、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者。
1.3方法
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ml,以每分钟3000r转速进行15min离心处理后,对上层血清进行分离,运用美国强生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对BNP和UA进行检测;在检测RDW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4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1)对比两组的UA、RDW以及BNP水平;(2)对比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BNP、RDW以及UA水平;(3)对血清RDW、UA以及BNP单一或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对ROC曲线进行绘制,曲线下面积(AUC)如果接近1,则说明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诊断标准:RDW正常值为11.9%-14.5%;BNP为0-100pg/ml;UA为125-410μmol/L;单独检测:若检测水平超过正常值,则判断为阳性;联合检测:阳性为任何一项超出正常,并且对UA、RDW以及BNP单独、联合检测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计算。
1.5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对比,并且运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2.1两组UA、RDW以及BNP水平对比
观察组的RDW低于对照组,且UA和BNP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x±s)
2.2心功能分级不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与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相比,心功能II级组的UA、BNP以及RDW水平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心功能Ⅲ级组的UA、BNP以及RDW水平均低于心功能Ⅳ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级组的UA、RDW以及BNP水平对比(x±s)
2.3UA、RDW以及BN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效能
与单一UA、BNP以及RDW相比,UA+BNP+RDW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AUC值接近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效能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再加上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为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不仅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还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当前临床上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虽然指标较多,但是费用昂贵,限制了临床运用。研究[3]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建与BNP指标有关,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预测因子,在诊断和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时具有较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为,患者心室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可改变室壁张力,会对BNP表达进行刺激,使分泌量增加,也是患者危险分层、指导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比较有效的一个指标[4]。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时,BNP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特异性不高,应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RDW能够将红细胞异质性充分反映出来,一些血液学因素可影响RDW指标[5]。有文献[6]报道,在结肠癌、妊娠、中风、肺动脉高血压以及炎症性肠病患者中,RDW水平升高明显。RDW指标可以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后的死亡率进行预测,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RDW水平较高,并且RDW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比关系。分析原因主要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多种作用机制下,其RDW水平明显升高,其中炎症反应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可增加骨髓红系干细胞,促使无效红细胞生成,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敏感性,从而影响肾功能。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机体在代谢的过程中,黄嘌呤脱氢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可发挥催化作用,其中在嘌呤代谢中,UA是最终的一个产物,并且机体在缺氧的状态下,可升高血清UA水平[7]。由于组织增加UA生成和长时间缺氧,能够将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激活,导致高尿酸血症,也可以对患者的氧化代谢受损进行判断,其原因主要为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与代谢损伤、细胞死亡以及组织缺氧有关,从而导致UA生产过剩。研究[8]表明,UA产生水平增加、UA排泄降低或者两者结合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随着血清UA水平的升高,可对氧化应激增加和炎症因子产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形成心室重构,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有文献[9]报道,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UA水平升高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以有效预测患者预后,并且联合其他标志物检测,可以评价患者的心衰危险分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UA水平较高,并且UA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上升,提示UA水平可以有效判断患者心功能分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本次研究发现,与单一UA、BNP以及RDW检测相比,BNP+UA+RDW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且AUC较高,接近于1,提示UA+RDW+BNP联合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严重性评价和危险分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准确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通过对血清BNP、RDW以及UA进行联合检验,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对针对性治疗方案进行制定,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