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2-08-03 05:15周明明
科技风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线下混合

周明明

枣庄职业学院 山东枣庄 277800

线上教学即E-learning,在线教育或远程学习。线上教学具有互联共享、合作学习、瞬时反馈、视听快捷等优势原则,对现代化教学中积极推动课程形式、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具有综合性贡献。

线下教学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室内老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主要有课堂多媒体式、小组讨论学、问题引导式、自主实践式等教学呈现形式。线下教学具有知识分享和现实互动的特点,现场感和体验感要远高于线上教学模式。同时,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课堂监督,也能更精准、高效地直击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对优质信息流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教学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扩大在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知识获取的进度和效度,实现教学有效性延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是指将传统教学活动中的优越性能与大数据、智能化教学的独特性能相结合,在教学形式上实现较大的突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1+1>2”的局面。

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线上线下连接点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尤其针对高职学生则更需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从而确保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进行。本文将会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入手,分析该模式在当下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必然性,根据教学环境分析困窘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应对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非两种教学形态上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教育信息化基础之上的深度融合,具有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具有的优越性。

(一)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性要求

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的要求。[1]通过现代化科技来变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理念、模式、方式等各方面的突破,符合国家信息化的理念。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突出性表现主要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对课程方案的设置,使得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要突出多元化诉求,明确学生主动性和教师引导性的重要方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以学生自主为侧面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线上课程,通过在线探讨、课业等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到线上学习的各个层面上。

其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还应该具备教学质量的卓越性,即课程质量和学生主体价值达到规划要求。在课程质量方面,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要求,并满足直属部门所规定的硬性原则,这是判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共性标准。在学生主体价值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剖析学生学习现状和预期值之间的距离,弥补差距,满足社会对人才建设的需求,实现家庭对子女的期盼和学生自身的长期发展的需要。优质的多元化课程,要对学生的技能、价值观念和思维活动的逐渐完备,完成从高职院校到步入社会的过渡。

(二)突出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和师生的互为主体性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展现出传统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延伸。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和创新性重在理清破旧立新的思想,即在授课过程中更新知识、概念和案例,避免出现教学经验过于陈旧导致学生无法运用原有经验处理新事物和新问题。只有让学生把握知识革新和发展的脉络,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目标。不仅如此,课程安排上要注意创新性的拓展。

师生的互为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淡化甚至消除教师传授者和学生接受者的身份,让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熠熠生辉。师生的互为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实操教学、理论互动和信息共享。在互动过程中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教学评价标准要注重多层次和整合性,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可以实现一流课程的建设。对教学评价的开展可以分为两个模块:第一,对于教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由一线教师和学术专家来进行。在设置研讨中,一线教师应该对自己所制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反省,通过思辨确定下一步的修改方案。第二,对于教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应由一线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这里体现了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困境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形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性”的模式,也就是所谓建设新式且可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模式。但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方案存在偏差,授课方式以及对融合教学模式重视程度的不同,以至于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存在各种挑战。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推行困难

对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方案目前已有了较为详尽的方向,但针对各大高职院校的落实情况却相差甚大。主要体现在学科内容设置不合理,以及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传统知识架构的嬗变。

在学科内容上,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以及侧重角度并不统一,无法做到教学组织和管理在形式上的一致性。部分高职院校对该教学模式的不重视,导致教学模式一直停留在理论实践领域,无法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化和完善。

同时,如今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概念的指导之下,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信息的更新碎片化、瞬时化。知识系统的日新月异推动前沿教师快速推陈出新,以至于教师无法详尽打磨课程内涵,陷入“边缘化”信息处理的尴尬境地,无法实现质的突破。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引导不到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如今虽然在全国开始推行实施,但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出现“数字鸿沟”的现象。

“数字鸿沟”是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于1999年《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主要表现在ABCD四个方面:(Access)网络的接入、(Basicskills)信息接受能力、(Content)网络内容的偏向性和(Desire)网络用户个人的兴趣。[2]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数字鸿沟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教育领域。存在原因是由于地区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性带来的文化领域的信息差。着重表现在西北地区的高职院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出现教育信息资源过剩甚至浪费的现象,而部分高职院校则出现教育信息资源更新困难、维护经费不足等现状。信息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出现东多西少的不持平的状态,易导致社会教育信息规划和建设领域的缺失、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发展不足、社会信息两极分化严重。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管理机制不健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管理机制不健全程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评价机制和各高职院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评价机制。

在教学评价机制方面,线上教学的实际调查情况不尽如人意。比如,出现许多为完成任务而不认真学习的现象,不能够很好地利用资源,教学重点有所偏差。建设一个高效率、动态化、智能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管理测评机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层次完善评价机制,并大力投入教学实践中是教学评价机制应该完善的重中之重。只有根据大量的教学数据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高效的发展新格局。

在教育资源共享程度评价方面,各高职院校出现数据库建设过多、信息资源重复、有价值信息缺乏等现象。针对该问题,各学校应着力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消除三级数字鸿沟,同时也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减少筹划和后期维持的经费,不断打磨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提炼重要教育信息、缩减无意义的教育信息。注重国家和市场的经费投入,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针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现存困境的应对之策

上文就目前的高职院校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和重视程度,总结出该教学模式存在的困境,下面将会基于这些困境结合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的发展态势,提出相应的完善之处。

(一)以创新机制为点,增强教学有效性

创新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背景之下,信息量扑面而来,加强对教育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线上+线下”授课过程中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教授和课后辅导三个部分,在拟态环境中授课要注意以热点案例带理论知识进行课前预习;讲授中利用数字化、多媒体化教具,形成多维度的授课形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灵活且高效的课后巩固和辅导,将知识更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完善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机制方面的创新要注重教学成效方面的评价机制。首先,要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高在网络信息技术嬗变下的学生对庞杂教育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其次,要实现对教师授讲课程的成效评价,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通过对各个部分的创新或改善,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率。

(二)以数据分析为线,加大对学科的引导

通过大数据可以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流动性的数据指向,教学工作者可以即时把握和管理教学过程性障碍。针对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从学生视角来看,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从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寻找适合自己和符合自己需求的内容进行有效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从教师的视角看来,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授课过程中的细节和巧思,剖析优势与缺点,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从教学评价视角看,通过数据追踪可以明晰学生的实践水平和教师的授课效果,综合当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点,进行大环境上的变革。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达成合理、合格的教学评价机制。

(三)以信息技术为面,赋能教学创新性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增强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从而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赋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互为性。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教育大环境等。

在具体教学的环境中,可以优化“双线”交互模式,划分板块进行精准教学,例如,新课教授可以利用腾讯会议、CCtalk、钉钉等APP进行,而在答疑环节可以利用线下面对面方式进行,最后在课程巩固和复习板块利用线上作业完成任务。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根据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库中找到自己感兴趣和需要拓展延伸的知识进行学习,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对授课内容加深理解、形成闭环。最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总结能力。在科学减负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论

(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身心诉求

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3]。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目的在于更好地确保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位置,这也是目前针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建设过程中需要专注的核心话题。学科建设者在课业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明确学生的诉求。

在目前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下,以慕课、知到、学习通为代表的线上教学软件层出不穷,在完善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现象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的教学主体的地位。高效开展“线上+线下”模式的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明晰课程设计原则。

(二)以多元为核:要强调“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融合

混合教学模式并不是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多元化教育教学元素的深度融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程技术的交互性、跨学科的互动和多层次思维的发散。

通过混合教学模式,学科建设者借助互联网、5G、大数据、云端、VR、AR等信息技术来增强传统教学的发展新态势,推动多媒体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从而实现课程技术的交互性;通过共享资源和数据库,可以整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跨学科的互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互联协作,在协作过程中博采众长、群策群力,实现多层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线下混合
混合宅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中级财务会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基于微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基于网络资源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