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合院式民居地域差异研究

2022-08-03 11:33
河南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正房四合院天井

谢 楠

(1.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开封市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 开封 475004;3.开封市固体废渣资源化与无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475004;4.开封市海绵城市工程材料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4;5.开封大学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合院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又因所处地域环境因素的不同,呈现不同风格的合院式民居。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的合院式民居之间的差异,试图从比较中挖掘两种建筑形态背后的地域文化精神及内在秩序,从而梳理总结出南北方合院民居的空间原型。希望以此为基点,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南北方合院式民居的探索之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院落形态与特点

合院式民居是以庭院或天井为中心来组织和使用建筑功能,所以庭院和天井与建筑内部空间相互融合。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分别作为南北方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又因南北地域差异的原因,各有各的特点,在此分别从建筑的布局、建筑的空间关系、建筑结构位置、建筑材料及结构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1.1 建筑的布局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主要以院落为核心,坐北朝南,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合院内建筑多为一层,其中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以此为例。北京“四合院”多由“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建筑围合而成,平面布局多接近于正方形[1]。院落坐北朝南,由中轴线贯穿整个院落,以一进四合院为基本单元,可组成二进四合院或多进四合院。一进四合院,共有三间正房、两侧耳房(厢房)、倒座房和后罩房组成,一般叫“三正二耳”,大门多开在院落的东南角(见图1)。若为多进四合院,则会以一进院落为基本单元沿中轴线延伸纵向排列。

图1 四合院平面图

云南“一颗印”多为二层,根据房间所处位置有不同的使用功能。最常见的平面布局为“三间四耳倒八尺”,即有三间正房,正方左右两侧各有两间耳房即“四耳”,大门设在院落正房对面,进深多为八尺即“倒八尺”。若地形或使用人数有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院落平面进行修改,即“三间两耳”“五间四耳”或“两户并联式”“多户联排式”等,平面布置较为灵活,是云南地区最常见的居住形式。

1.2 建筑的空间关系

北京“四合院”作为北方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建筑空间形式主要强调以院落为中心的基本单元,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私密性的院落空间[2]。四合院的最北面为正房,最南面为倒座和院门,院门设在院落的东南角即“巽”位,进入院门先看到的是影壁,这也是组成四合院必不可少的构筑物之一,同时影壁也具有遮挡大门外视线的作用,有较强的私密性。北京“四合院”的庭院较为开阔,多用作房屋采光、通风,而四合院中的庭院、门廊作为公共空间在居住者的关系中起到了沟通和联系的作用。

云南“一颗印”的大门多设在一层正房对面的位置,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来看也属于中轴对称,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功能房间的排列较为紧凑。正房、耳房及倒座围合成天井,天井平面多为狭窄的矩形,檐廊和天井构成居住者的公共交流空间,“一颗印”的天井相较北京“四合院”的庭院面积小且狭窄。

1.3 建筑的结构位置

云南“一颗印”的正房和耳房均为两层,平面布置紧凑,占地面积不大,正房是整个院落中空间尺度最大的房间。从立面来看,正房最高,采用双坡屋顶,出厦最长,是朝向最好的建筑,正房前有宽阔的檐廊,是连接建筑物内部的主要通道。一层中间的正房常用作客厅,兼具接待宾客与家庭内部公共空间的活动场所,左右两间正房则为长辈居住之所。靠近长辈住所的“左耳”或“右耳”通常用作厨房,而靠近“倒八尺”的耳房一般为晚辈的住处。二层中间的正房通常为家庭祭祀所用,用来供奉祖先、圣人的牌位,其余房间常作储藏物品之所,若一层晚辈住所不够住时,也可作晚辈住所。

因“一颗印”为两层,在建筑中设有两处楼梯,分别位于檐廊两端。特殊情况下也会在耳房与倒座交界处再设两处楼梯以共使用。楼梯台阶数量多为单数,且楼梯间通常被加以利用,用来储藏物品或存放农具[3]。

北京“四合院”则与云南“一颗印”不同,建筑为一层,且占地面积较大,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有一进或多进院落,进深较长。北京“四合院”建筑屋面多采用单层两坡硬山屋面,耳房有时会采用盝顶屋面。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北侧的正房最高,建筑面积最大,正中的正房作为“堂”,为家中主要活动的房间,与“一颗印”一楼的正房使用功能相似。两侧正房由主人居住,东侧正房一般为长辈居所。西侧厢房多为儿女居住,东侧厢房多为孙子孙女居住,东侧耳房一般用作厨房,西侧耳房则用作厕所。若为多进四合院,使用者则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多进院和跨院做“分户”使用。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各种文化在此处汇集,合院形制的演变也非常明显。北京“四合院”依照胡同划分的网格有序排列;院落具有封闭性,屋顶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错落有致,庭院在单层屋顶的围合下毫无压迫感,在庭院内仰可观星辰,俯可赏院内景观。合院高低不同的屋顶际线成为北京城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颗印”则利用双坡屋顶,出厦最长形成半敞开的交流空间——檐廊,缩小了天井的开口,模糊院落内空间的边界,便捷不再刻板僵硬,也达到了封闭、私密的效果,比较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内敛的一面。

1.4 建筑材料及结构

北京“四合院”属于居住性建筑,作为北方合院式建筑的代表,从明清时期传承至今,受到都城的规划与管理制度的影响,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其建筑材料与结构采用传统的木构架体系,多为抬梁式木构架,采用最传统的“模数制”用料比例模数相对较大。通常以木构架,土、砖做墙,遵循等级制度使用灰色砖瓦铺设屋面。这些材料大多取自于周边,取材方便,宜于建造。北方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多风。采用厚重的砖土墙可以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抵挡风沙。

“一颗印”处于我国南方,云南多发地震,所以建筑结构多采用穿斗式,建筑的支撑体系与围护体系分离,固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另外,这种分离可以使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分隔相对自由,可以根据使用需求产生不同的建筑平面。以木材做柱、梁、枋用以承重,采用黏土等材料作为墙体围护。云南昼夜温差大,且多风,风力强,因此采用厚重的建筑外墙可以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抵挡外部恶劣的天气。在建筑内部则采用较为轻质的材料做隔断,不仅可以灵活改动平面,还可以使建筑内部拥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效果。

1.5 建筑的生态环境

由于北方自然条件因素,外墙极少开窗,使院落具有较强的封闭性,院内房间门窗均向庭院开启,以达到通风采光的要求。四合院内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是由建筑边界围合而成的庭院,不论面积大小,居住者都会在院内栽种植物花卉等,又因北方干旱少雨无法在院内布置水景,通常还会在院内摆放鱼缸,除观赏外还可以调节院内小范围的气候,形成了院落内良好的生态和局部小气候,还创造了“藏风聚气”的优质环境。

云南“一颗印”强调中心对称,以天井为中心,由耳房、正房、倒座共同向内围合成封闭性空间。与北京“四合院”一样对外基本不开窗,主要是为了防盗、防御和维护院落的私密性,根据需求会在二层向内开设小窗,采光性能较差。南方夏季潮湿炎热,天井作为室内活动的延伸空间,也满足周围建筑物的通风、采光等需求,创造出宜人的小环境。“一颗印”讲究“虚实相生”,天井作为院落内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将院落内各个不同功能的房间组合在一起。在此正房、耳房和倒座即为“实体空间”,则天井与檐廊即为“虚体空间”,“虚”“实”空间,二者相互依存,不分主次,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1.6 聚落特征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明清以来北京城就是以一条南北中轴线布局,并规划出垂直相交的街道——胡同,四合院作为以“家”为核心的建筑实体坐落在胡同两侧。北京“四合院”属于以中轴线为体系的建筑,是整个布局网络中最小且使用最广泛的单元。在北京城的规划中负责协调和联系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重要建筑。

历史上在北京胡同内居住类建筑不仅有民居还有王府,这些建筑在形制合作上略有不同,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可逾越。同样每个建筑构件也遵守“模数制度”。如建筑高度、房屋开间尺寸、屋顶形式、建筑彩画等,仅屋面的做法就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地区属丘陵地带,聚落常依山傍水顺势而建,聚落建造崇尚自然,会随着山水的走势建造。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尽量少占用耕地,选址一般在山坡或溪水旁。二是南方河流众多,水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选址在溪畔有利于货物的运输。三是房屋由木材建造易发生火灾,建在溪畔有利于消防。云南“一颗印”院落与自然共生,和谐统一。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一颗印”在建造时无固定的朝向,随山坡或溪水成不规则散点分布。

“一颗印”在空间布局上也讲究主次,分主要轴线(纵向)与次要轴线(横向),纵向轴线将正房、天井、大门串联在一起,横向轴线上主要是耳房。从建筑高度来看,纵向轴线建筑物的高度高于横向轴线,即建筑高度在空间上也有主次之分,站在天井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整个院落的主次之分。

2 自然环境与景观在合院式民居建筑中的反映

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分别代表了南北方两种合院式民居,它们在建筑形式上有共通之处:中轴对称,平面方正,由院落内建筑边界围合形成庭院(天井),注重庭院建造,是以家族为核心的院落体系。由于两者所处地域环境不同,于共通之处也有细微的差别。

北京“四合院”地处北方,多平原,地势平坦,所以在建筑面积上相较于“一颗印”较大,延伸方向多为南北,如二进院、三进院等。北方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故四合院多采用以砖瓦为围护结构,可以有效抵挡风沙。云南多山地丘陵,平原较少,建筑组团需要依山而建,“一颗印”的平面就显得相对较小。为了节约用地,采用相对灵活的平面构成方式,而围合起来的天井相对狭小,这种住宅方式利用天井调节气候,改善潮湿的环境,但采光通风相比北京“四合院”较差[4]。

3 文化因素在合院民居建筑上的体现

从人文环境方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合院式建筑影响颇深。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而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从而衍生出社会等级,而社会等级也反映在合院式建筑中。四合院作为最小的组团也将“等级制度”发挥到淋漓尽致,比如北京城中所有的居住建筑不可高于太和殿,只有皇家建筑才可使用黄色琉璃瓦做屋顶,传统四合院的面阔开间最多不能大于三间、进深不能超过五架梁。若为多进四合院,则室外的地坪会采取逐进增高的原则,凸显最后一进院落正房的气势,也凸显和谐有序、天人合一的精神,同时也利于院落的排水。古人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合院内以家庭为中心,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等级的建筑使用功能,都体现了“宗法制”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

南方受“程朱理学”与“宗法制”的影响,重宗法、家族、血缘关系,家中多设有祠堂,例如“一颗印”二楼正房一般用作祠堂祭祀先祖。在理学与宗法制的共同作用下,南北方合院式民居皆以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而具有主要使用功能的房间皆位于中心轴线上,中心正房(堂屋)在整个院落中占有重要的精神地位。而围合起来的院落也给人以归属感,不管是庭院还是天井,都是家庭内部开敞性空间,为居住者提供交流活动场所,还可避免外界打扰,私密性较强,符合中国人传统内敛的性格[5]。

道家崇尚自然,而我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至今一直延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观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最初的“构木为巢”到“高台建筑”再到“合院式民居”,无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的院落平面皆为正正方方,这也符合中国人传统“天圆地方”的审美需求。

4 结语

在长期的人文环境与地域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孕育出灿烂的合院式民居,作为不同地域文化的载体,体现最多的是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通过合院建筑的形制、结构、材料、空间布局反映出来,只有与所处地域和谐共生才能传承下去。相对于南北方的差异,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感悟合院民居的本源,并尝试找到其内在规律与永恒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正房四合院天井
京西地区青砖类传统民居热工性能现状评价与外墙优化设计研究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雨天
四合院下的宝藏
王家烈故居
记 述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