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BL的基础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2-08-03 13:57徐志鹏邱竞帆季旻珺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基础

徐志鹏,邱竞帆,贾 佳,2,陈 璐,陈 琳,季旻珺,3△

(1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南京211166; 2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3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 △通讯作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学教育对基础医学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近年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旨在通过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基础研究人才。作为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医学本科生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主要从事医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这就要求他们掌握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发展规律。在此背景下,包括我校在内的国内多个医学院校已经逐步加强和实施医学本科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2021年,我校成功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从战略高度对我校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科研活动是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赋予高等学校的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1]。鉴于此,笔者所在团队提出了基于RBL模式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以探究为基础、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以期提升他们科研创新水平。这种模式不但符合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1 RBL教学模式在创新教育运用中的现状

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科研训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模式[2]。当下,RBL教学模式不但应用于包括我校在内的国内外多所医学高校传统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而且也为教学与创新科研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RBL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研究和评估RBL教学改革在医学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整合与拓展科研创新以及实验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更新考核方式以及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RBL教学模式在我校创新教育中的实施过程

文献阅读是医学教学与创新教育中的重要基石[3]。通过精准地查阅文献,对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新发病机制、新诊疗手段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创新型医学人才所必须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内容体系[4]。因此,笔者所在团队采用R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通过文献导读形式逐步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科研思维能力,明确研究思路,为培养一流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新机制提供新路径。

2.1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教育体系

2004年,我校吴观陵教授面向硕士研究生群体创建生物医学(英文)文献导读课程。该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讲座与个案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帮助研究生掌握并提高生物医学文献阅读的策略、方法和技巧[5,6]。2014年,本团队负责创建了生物医学英文文献导读SPOC课程,紧扣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生的科研实践,将学生创新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之中,实现教与学的创新[7]。

近年来,笔者所在团队积极参与校内外举办的“式闾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活动的指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转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查阅文献,实施实验操作、整理结果与总结汇报,教师起到辅助指导的RBL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高端医学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迄今,笔者所在的教学科研团队指导了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同时指导了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在Frontiersinmicrobiology[8]、Parasites&Vectors[9]等杂志发表了英文学术研究论文,表明了学生在不断积累文献知识和科研经验的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知识储备和科研成果。

2.2 基于RBL的理念在基础医学专业创新教育中的新探索

我们不禁思考: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上述课程体系,将之应用到我校基础医学本科生的拔尖创新教育中去?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是否可以将课程内容中的育人资源,融入国情教育、科学精神、职业行为规范等内容中?因此,我们建立并优化基础科研实践课程体系并进行实践、探索与改革,以期对我校基础医学生的基础-临床前沿知识掌握、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科研实验技能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在应用层次,我们重点关注构建课程体系、RBL教学模式、构建评价体系三方面要素(图1)。

图1 RBL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专业创新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2.1 创建基础科研实践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的、完善优化课程大纲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基础医学专业生在科技文献学习的初始阶段具有基础知识薄弱、阅读技巧欠缺等特征,因此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覆盖了基础与拔高两大方面的内容:从查阅文献数据库的基本方法以及数据库介绍,到筛选适合自己科研方向的文献,评价科技文献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从文献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再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研究课题,独立完成选题、实验设计与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的全过程演练。具体课程内容包括:医学英文文献阅读策略概论、文献数据库检索与论文类型组成部分诠释、论著及综述的结构分析和阅读要义、文献阅读在课题规划与实施阶段中的运用、综述导读(分组反馈与精读)、论著导读(分组反馈与精读)、如何进行科研选题、常见实验技术操作、论文撰写与总结过程中注意事项、专题分组汇报等。

2.2.2 构建本课程教学团队,为课程体系建设储备优秀的教学骨干 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均是具备教学热情、活跃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选拔的要求包括具有博士学位及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具有5年及以上的本科生教学经验,担任过我校本科生兼职班主任并考核合格,近3年有主持过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验,且具有较好的英文论文写作经验及实验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

2.2.3 基于RBL模式,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与实践氛围 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小班化教学,积极进行师生互动、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进行文献查阅与专题汇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等能力。

2.2.4 采用任务驱动融合案例教学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我们呈现给每组学生一个科学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在学习问题时,不仅关注问题的本身,还要对查找、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解释。同时,我们在范文选取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选择疟疾的相关科技论文时,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我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著名女科学家屠呦呦团队在研发过程的相关背景和工作,继而折射出我国科学家们科学研究的专注、执着和恒心,同时也体现出的奉献、团结合作和创新精神,并将这些科研工作者的品质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

2.2.5 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包括论著反馈(20%)、综述反馈(20%)、综述撰写(20%)以及专题报告展示(40%)。其中,专题报告采用自评和组间(内)互评等方式,从而较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的基础差异等因素,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了解基础医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意见,丰富和完善特色教学活动建设,我们面向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8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模式比传统听课效果更好;96%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系统学习文献结构以及文献阅读技巧有帮助;100%的学生认为以R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10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合理;8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对于凝练文献知识点以及PPT的制作和展示有较大帮助;10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助于拓展医学知识,学习到书本以外的内容。此外,84%的学生认为课程的设置能够开阔阅读文献的思路、加深对文献阅读的认识、提高文献搜索和综述能力,64%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已经进入创新型行列的改革轨道,基础医学的创新教育策略亟须摆脱教师和学生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基于RBL的教学模式注重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继而解决实际的医学问题。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为主线,着力培养基础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获取创新能力,是现代基础拔尖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我国医学基础研究创新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