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热点与趋势*
——基于WoS的可视化分析

2022-08-03 06:07刘取芝王志琳
医学与哲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特殊人群谱系智力

刘取芝 蒋 柯 王志琳

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是近二十年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董艳艳等[1]、张艳琼等[2]、杜志强等[3]发现,“心理健康”是2000年~2015年我国特殊教育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或突现的关键词聚类;其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品质”是2010年前后研究热点,自闭症儿童和聋生心理健康问题、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这反映了我国特殊人群事业和特殊人群学术研究的发展进入了更加深入的阶段,也反映出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诉求的增加。

本研究尝试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对具有较高权威性的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中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国际上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以期为我国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数据获取及分析工具

以WoS核心合集为检索源,按主题词“mental health”或“psychological health”进行检索,限定语言为英语,文献类型为研究型论文(article),文献发表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 共得到168 728篇文献(检索时间2021年7月31日)。再限定领域为特殊教育(education special)进行文献精炼,剔除重复数据,获得最终用于分析的1 182篇文献。采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5.7.R5对所获得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2 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时间-空间分布

按年度对所获取的1 182篇文献进行整理,发现近十年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文献数量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2021年度发文数量略有上升。说明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持续关注,近两年关注度有所升温。

在CiteSpace中导入1 182条数据生成文献发表国家的可视化图谱,发现发文量排名前列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459篇)、英格兰(190篇)、澳大利亚(123篇)、加拿大(81篇)、新西兰(70篇)、中国(67篇)、苏格兰(34篇)、爱尔兰(32篇)、西班牙(29篇)。美国占发文总量的38.8%,在研究数量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高发文国家/地区中排名第6,说明中国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在国际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声音。

3 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表达了论文的研究主题,是论文的核心与精髓[4],关键词的频率和中心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分析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先合并意义相近的关键词(如autism和autism spectrum disorder、youth和youth people等),并删除无意义的关键词(如people、individual、population等)。由于mental health、special education、mental health problem 3个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高,且与检索主题表意相近,可能会遮盖部分重要节点,予以剔除。最终分别得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排名前15的关键词,见表1。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包含13个标签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1。

表1 高频、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TOP15)

图1 关键词聚类图谱

综合分析高频关键词、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及聚类图谱,可以归纳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主题为特殊群体家庭相关研究、智力障碍或智力发育迟滞相关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研究、特殊群体的干预与服务研究。

3.1 特殊群体家庭相关研究

进一步对关键词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特殊人群家庭相关研究具体主题有:

(1)特殊群体家庭心理健康状态及干预。具体包括特殊儿童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心理健康状态等。Shep-herd等[5]对新西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的压力与痛苦状态调研发现,大多数父母达到临床精神痛苦及焦虑水平;Marquis等[6]分析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985年~2014年政府健康管理数据发现,拥有残疾同胞的个体被诊断为抑郁症或其他精神健康问题的几率更高,残疾儿童的性别、残疾类型、出生顺序和收入等因素均为同胞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也有研究探索特殊儿童家庭父母及同胞的支持和心理干预方法及效果。如Fjermestad等[7]对柬埔寨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父母及同胞开展结构式团体干预,发现经干预后父母及同胞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降低;Goedeke等[8]发现伴侣和家庭对缓解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照护压力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也可能需要教育和支持来帮助他们持续扮演这个角色。

(2)特殊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主要研究主题为特殊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父母养育压力或养育效果的关系。Likhitweerawong等[9]对124名泰国照料者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得分低于非孤独症儿童父母,而放任型教养方式得分则高于非孤独症儿童父母;Ueda等[10]在日本的研究却发现孤独症儿童母亲的教养方式与非孤独症儿童母亲没有显著差异;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养育压力或养育效果的关系,Likhitweerawong等[9]发现,低权威性、高放任的教养方式会带来更大的养育压力和更差的孤独症儿童生活质量;Ashori等[11]对智力障碍母亲进行积极养育训练研究显示,积极养育训练可以改善患儿母亲的躯体症状、焦虑、抑郁、社交功能障碍症状,因此,对特殊儿童家庭父母进行养育方式训练,不仅可以减轻其养育压力,而且可以改善特殊儿童的养育效果。

3.2 智力障碍或智力发育迟滞相关研究

“智力发育迟滞”同属于高频和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聚类标签“智力障碍”相关的主要关键词有健康差异、生活质量、身体活动、成年期等。综合聚类相关文献,该领域热点主题有:

(1)智力障碍人群的健康相关问题。包括智力障碍人群健康状态、药物使用情况等。Cocks等[12]调查西澳大利亚智力障碍成年人健康状况及药物使用情况,发现成年智力障碍患者健康情况比西澳大利亚人口总体健康状况差,70%的人服用一种或多种药物;Van Timmeren等[13]对99名智力和运动残疾人员分析发现,平均每人有12种身体健康问题,便秘、视力障碍、癫痫、痉挛、畸形、失禁和反流的患病率大于50%。也有研究者对智力障碍人群的肥胖和体重管理进行研究,发现与一般人群相比,成年智力障碍患者肥胖(38.3% vs. 28.0%)和病态肥胖(7.4% vs. 4.2%)的患病率更高[14]。

(2)智力障碍人群的心理行为相关因素。Scott等[15]发现,压力和社会支持与智力缺陷人群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每增加一个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几率增加20%;缺乏社会支持的智力障碍患者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Bowring等[16]发现265名参与调查的精神障碍患者中,37.7%使用精神药物,21.9%为多药和高剂量药物使用;精神药物使用与具有挑战性行为、老年和居住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Folch等[17]对智力障碍患者人群的自残行为进行调研发现,样本中自残行为发生率为16.2%,年龄越小、口腔疼痛、智力障碍严重程度越高、双重诊断、精神病药物摄入越多,自残风险越高。

(3)智力障碍人群的干预和支持。为智力障碍人群提供心理支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个持续的研究热点,对不同理论流派如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正念等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索和验证,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有研究发现,智力障碍患者能够理解正念并且从正念干预中获益[18-19];通过对智力障碍个体CBT的系统文献综述发现,CBT对智力障碍患者抑郁干预效应量从微不足道到巨大不等,因此CBT“可能是可行的”,但目前还不能被认为是一种有循证支持的治疗智力障碍个体抑郁症的方法[20]。

3.3 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研究

“孤独症”是排名第三的关键词,在“孤独症谱系障碍”聚类标签中包含精神失常、挑战性行为、情绪困扰、社交技能等关键词。综合聚类相关文献,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家庭相关问题,包括父母的养育压力、父母及同胞的心理健康状态等是该领域热点,该主题前文已及,不再赘述。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主题主要有:

(1)成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研究者对成年的孤独症患者心理和身体状态、情绪管理特点等进行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的范围。Bishop-Fitzpatrick等[21]对美国威斯康辛州143名40岁~88岁的中老年孤独症患者调研发现,中老年孤独症患者躯体和心理健康问题高发,具体包括免疫低下(70.6%)、心血管疾病(49.0%)及其危险因素(46.2%)、睡眠障碍(85.3%)、胃肠疾病(49.7%)、神经疾病(55.9%)和精神疾病(72.0%);合并精神障碍的孤独症中老年患者癫痫患病率较高,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病率较低。 Umeda等[22]分析20岁~75岁日本居民心理健康流调数据,发现成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社交恐惧症、药物滥用和依赖及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说明成年孤独症患者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

(2)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者就情绪管理、社交技能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Burton等[23]发现,社交技能似乎比情绪调节更能预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精神困难,表明对7岁~13岁的非智力障碍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而言,社交技能训练比情绪管理能力训练更为重要。也有研究探索睡眠问题对儿童青少年孤独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有睡眠数量和质量问题的孤独症儿童和青少年更有可能出现内化(如焦虑、抑郁)和外化(攻击、破坏、犯罪)行为问题[24]。

(3)孤独症谱系人群心理健康服务。Ballard等[25]分析美国保险公司索赔数据,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门诊精神健康服务中,家庭治疗的成本和长度变量最低;其次是个体治疗,混合治疗(家庭和个人治疗的结合)时间更长,费用更高;但混合治疗的辍学率和复诊率最低。就具体干预方法而言,CBT是文献中比较多见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心理健康干预方法。有研究者对相关文献系统分析,发现改良后的CBT符合特殊儿童循证治疗要求[26]。还有研究者开发专门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检验,如Rispoli等[27]开发支持照顾者以调节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不稳定性的项目,8周的实践检验表明,该项目具有可接受性,并能显著改善父母指导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和儿童情绪调节能力。

3.4 特殊人群的评估、干预与服务研究

综合聚类相关文献和主要关键词,归纳特殊人群心理健康评估、干预和服务相关研究主题如下:

(1)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的诊断与评估。有研究对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障碍的筛查、评估、诊断及相关工具进行开发研究或者适应性验证。例如,Magyar等[28]发现,以《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为导向的情感和焦虑问题量表可用于筛查青少年孤独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O'Shea等[29]对英国109名智力障碍患者研究表明,HCR-20(Historical,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20)是一个显著预测智力障碍患者住院攻击性的工具。还有研究对某一类患者的心理健康功能评估进行专门探索,如Biswas等[30]对22q11.2缺失综合征认知功能和精神障碍情况进行研究,发现22q11.2缺失综合征患者存在语言、智商、视觉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问题,可能构成幻觉和偏执妄想的风险因素,未来应进一步评估此类患者的生活事件、创伤、依恋、自尊等可能调节其心理健康结果的社会心理因素。

(2)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的学校干预研究。包括对特殊人群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必要性、障碍及推进方法的探索。有研究者提出,当前以学校为基础的残障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不够充分,加强对残障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具有迫切性[31];学校可以为全体学生包括特殊人群建构多层次支持系统,由学校咨询师、学校心理学家、学校社会工作者协助教师对各类特殊学生开展评估筛查、教育指导、咨询干预等多层次服务[32];为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提供高层次的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心理健康问题,是为特殊学生提供有效心理健康服务的一个关键因素[33];此外,还需要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支持和专业能力建设来促进学校有效贯彻实施心理健康服务[34]。还有研究调查教师和家长对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的态度并探索有效的筛查工具[35]。

4 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的前沿及趋势

为了解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的前沿趋势,利用CiteSpace提供的突变词探测技术绘制突现关键词可视化图谱,见图2。依据突现词出现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跨度,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生成的相关突现词历史曲线图,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前沿分为持续型前沿、渐强型前沿、渐弱型前沿与最新前沿。

图2 前20个突现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4.1 持续型前沿

从图2、图3可见,“风险因素(risk factor)”突现时间较早,且十年来年度发文量总体保持一定水平,说明“风险因素” 为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的持续型前沿。关于风险因素的持续关注表明,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还在探索中,需要不断深入和丰富。

4.2 渐强型前沿

由图2和图4可见,2013年前“需要(need)”有一定发文,但2018年~2019年再次突现且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关于“需要”的研究成为近年来逐渐加强的研究前沿。二次文献探查发现,“需要”是指特殊人群心理需要及心理服务需要。如有研究调查了解智力障碍人群健康相关支持需求状况[36];也有研究探索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满足,如Kumm[37]探讨如何通过将心理健康和创伤知情护理纳入积极行为干预框架以满足司法机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求。

图3 “风险因素”的研究趋势

4.3 渐弱型前沿

由图2和图5、图6可见,“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智力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等关键词在2012年~2014年突现,但近年来发文数量逐渐减少,说明其所代表的研究领域为渐弱型前沿。“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滞”均属于异常和疾病范畴,其所代表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关注度逐渐减弱,可能说明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关注该群体的非病理性质心理困惑。

图6 “智力发育迟滞”研究趋势

4.4 最新前沿

结合图2和图7可以看出,“实施(implementation)”为近两年突现的关键词,说明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为最新前沿。结合二次文献探查,“实施”主要指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相关服务政策的执行和实施,研究者就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障碍以及如何促进执行[34]和提高实施质量[38]展开讨论和探索。“实施”成为最新研究前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之后,开始走向推进相关服务有效实施,这是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特殊人群福祉的重要步骤。

图7 “实施”研究趋势

5 启示

第一,加强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研究发现,特殊人群心理需要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满足是该领域的渐强型前沿,说明增强对这类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满足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总体上比较薄弱,即使在政府推进力度较大的学校领域,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也普遍比较一般。因此,有必要大力开展特殊人群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研究,包括需求类型、需求强度、不同人群需求差异等。

第二,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研究拓展至人生各个阶段。该领域排名前15的关键词包括童年(childhood)、成人(adult)、青年(youth)等不同年龄,说明国际上该领域研究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具体文献探查可以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人群都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予以特别关注。我国由于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总体研究不是很充分,比较有限的研究也主要关注儿童及其家长,关于成年或老年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比较少见。正如有研究者所言,“我国学者不应仅仅局限于智力障碍‘儿童’的研究,需扩展至智力障碍的各个年龄阶段,以获得该群体特征的全貌,并为其提供贯穿一生的社会支持”[39],整个特殊人群均需要将研究拓展至人生各个阶段。

第三,推进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验证和实施。前文已述,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实施是该领域最新研究前沿;有研究者提出,要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支持和专业能力建设来促进学校有效贯彻实施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术研究领域,需要加强对政策贯彻实施相关因素研究,如开展实施落实的阻碍因素或促进因素的研究;同时,需要探讨已有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开发相关服务项目并加强实验研究以验证效果,让学术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特殊人群健康和幸福服务。

猜你喜欢
特殊人群谱系智力
神族谱系
《春秋》公羊学胡毋生师授谱系补证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谱系与基因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针对特殊人群产品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思考
设计多元化与通用设计的研究
浅谈特殊人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