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22-08-03 06:05马学思琚泽彬祁月浩邵红芳党志峰
医学与哲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人文

马学思 琚泽彬 祁月浩 邵红芳 党志峰

近年来,医疗争议不断增多,医患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医患争议纠纷和医疗损害日益加重,严重侵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1]。医务工作者缺少沟通技巧和人性化服务的意识是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原因,这与其学生时代人文教育的缺失有一定联系[2]。医学的人文属性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认识和理解生命过程中的自然产物,体现了医学对于生命最大化和终极关爱的医学哲学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3]。高质量的医学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缓和紧张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许多高校目前都已建立了医学人文系、医学人文研究所或中心,大量的教学人员和研究学者投入到了医学人文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以往的研究注重从某一特定角度对医学人文教育进行研究,较少做系统的综述型研究,定性研究多而定量研究少,研究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少。鉴于此,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一次可视化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将中国知网作为检索平台,检索的条件是设置主题“医学人文教育”或主题“人文医学教育”,发表的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限定数据格式为中文学术期刊,累计获得1 440条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人工甄别,剔除与医学人文教育不相关的文献、日报、会议摘要、综述等文献,最终得到合格文献1 398篇。

1.2 研究工具

本文使用CiteSpace 5.7.R2软件,该软件能够用可视化的方式将文献之间的关系用科学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研究者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4]。本文先将筛选好的文献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根据研究所需,分析文献的作者及机构分布、关键词共现、研究发展趋势等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统计

近十年国内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年~2020年。三个阶段各存在一个时间点,分别是2011年、2014年、2017年,在这三个时间点内发文量明显下降,达到了各阶段的最低值,但之后几年发文量都明显上升,见图1。总体来看,近十年国内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说明医学人文教育仍处于学科初创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

图1 2011年~2020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年度发文趋势图

2.2 研究机构与作者分析

运行CiteSpace对研究作者及机构进行分析,超过3人的研究合作团队主要有3支,分别来自山西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潍坊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其研究中主要以个人或校内合作团队为主,不同机构作者间的合作相对较少,有待加强。近十年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热度虽然很高,但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依然较少。独立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研究是当前的主要形式,各研究机构内部学院之间的合作逐步增加,但机构间的学术合作较少,亟待加强。

2.3 关键词共现及其中心性分析

本文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基础上,统计出了中心性值≥0.10的关键词,共有44个,见表1。在CiteSpace中,一般认为中介中心性越高代表该关键词的影响力越大。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心性值≥0.10的主要关键词有医患关系、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医德教育等。

表1 中心性值≥0.10的关键词统计表

2.4 突现词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了突现词检测,得到了近十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领域的21个最强突现词,包括护理专业、高等医学院校、途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现状、临床实习、课程、岗位胜任力、医学模式、医学人文课程、教育、规范化培训、健康人文、思想政治教育、住院医师、医学人文素质、医德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健康中国。见图2。

图2 近十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前21个最强突现关键词

2.5 关键词时间线分布情况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完成后,利用软件中的Timeline View按钮得到关键词共现的时间线图谱,见图3。该图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每一个关键词分布的具体年份,从而总结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演化路径。由图谱可以看出,随着医学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人文等概念被广泛认知,医学人文教育在高校的全面开展,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并不断改进融合互联网+、新媒体、医学教育方法,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手段。

图3 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知识图谱

3 讨论

3.1 国家政策是推动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因素

由发文量统计分析可知,2011年、2014年与2017年是三个标志性的节点,在此之后,发文量都有明显上升,这与国家的三个医学人文教育政策密切相关:2008年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014年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和2017年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规定了人文课程的具体门类和开设要求,并推动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加快医学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发展、有机结合。医学教育改革就是要将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同向发展,培养的医生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可见医学教育将人文教育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

3.2 近十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热点演变分析

根据医学人文教育领域研究的中心性值≥0.10的关键词表和突现词图谱以及关键词时间线分布图谱,将近十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2015年):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医患关系等,普遍重视医学人文教育自身的变革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在教学改革方面强调用小组讨论、网络课堂、辩论赛、小班授课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替代原来单一、古板的传统授课模式,加强医学人文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以多种形式将医学人文教育课堂向临床实践延伸,推动两者有机结合[5];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在现有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探寻医学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专业人文特质,将传统医学专业课程与现代医学专业人文教育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促进两者有效衔接[6];同时提高医学人文课程在总课程教育中的地位和比重,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医学人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7];在医患关系方面强调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帮助医务工作者提高人文素养、建立人性化医疗的终极目标,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密切医患之间的沟通,促使其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展现对患者的关爱和呵护,做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8]。

第二阶段(2016年~2018年):该阶段的研究主要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教学、实习医生、共情等为主。此阶段学界关注把医学人文教育付诸临床实践,改变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重视在临床诊疗和长期护理工作中体现出人文精神,并进一步强调将叙事医学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中去。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杨柠溪等[9]认为在临床医学领域进行叙事性医疗课程的训练可以帮助提高我国临床医师的共情意识和学习成果;刘联等[10]提出叙事性医疗技术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及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强调通过现代医学人文教育与叙事医学的融合提高医学生的叙事、表达能力,即具备承认、理解和诠释他人所处的困境,并对这种困境采取行动的能力,同时培养医学生的共情、交流的能力,弥合医患之间的隔阂,创设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三阶段(2019年~2020年):该阶段的关键词主要有全科医学、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互联网+教育、平行病例、临终关怀,此阶段国内医学人文教育与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的关联愈加紧密,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首先,在我国的全科医学专业教育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在全科医学专业教育中弘扬和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育全科医师的专业道德品格,最直接地把医疗服务带给广大社区居民[11];其次,在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精华的同时,力求将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区分,改变以往将医学人文教育混于思政教育之中的情况,构建医学人文教育自己的课程体系;再次,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医学人文精神倡导的都是人道主义与人性的关怀,在内涵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且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倾听、尊重、回应、建议和同理等个案工作方法以及角色转换、面质、解析等小组工作方法都能够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日常相处提供有力的借鉴[12];最后,叙事医学中的平行病历强调医生用日常化的语言撰写、记录普通病历无法记录的患者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对于拉近病患之间的情感距离,提高医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也是该阶段的研究热点之一。除此之外,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线上教学方式的开展,如何通过互联网+医学人文教育,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综合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建立多元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3.3 近十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演化特点

从研究热点的演变轨迹来看,近十年国内的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演化特点:其一,医学人文教育内容时代化,从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互联网+教育、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关键词可看出近年来医学人文教育紧跟国家方针政策,进行相应的内容调整和模式转变,极大地改善了以往内容滞后、与学生实际脱节的问题;其二,医学人文教育目标去工具化,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偏重人文知识的教授和传递,常被当作向医学生灌输人文知识的一种冰冷的工具,工具化倾向明显,而近年来的医学人文教育更加强调的是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情感的融入,逐步去工具化,提升医学人文的“温度”;其三,医学人文教育方式实践化,以往的医学人文教育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教育方式以知识灌输为主,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相脱节,而近年来医学人文教育逐渐向临床实践延伸,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让学生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去感受医学人文、实践医学人文。

3.4 近十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医学人文教育的理念不清。近年来医学人文教育虽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但仍然扮演着医学专业教育附属品的角色,人文教育依然游离于医学教育之外,自成一体,并未真正融入医学教育之中。其次,医学人文教育的主体不明。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采用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单纯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客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脱节、课堂之上零互动的现象。医学人文教育应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而非反之。再次,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不定。医学人文教育被简单等同于人文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目标仍旧徘徊在知识灌输和思想觉悟提升之间。最后,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不全。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性,与医学专业课程教育缺少必要的纽带;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脱节,没有或很少有相关的实践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课程设置趋于理想化,与学生实际不相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等。

3.5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根据图2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和图3的关键词时间线分布图谱,再结合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分析和相关文献的内容,本文认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将朝以下五个方向发展。

第一,医学人文教育+立德树人。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医者仁心,强调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守护生命,表现为对患者的悲悯之心和人文关怀,这要求医生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立德树人”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遵循的同时,也将医学人文教育从思政教育中分离,吸收思政教育精华的同时,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体系。

第二,医学人文教育+多学科交叉融合。2018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亟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叙事医学与医务社会工作中的许多理念和工作方法都与医学人文教育有共通之处,能够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借鉴。叙事医学以培养医生的叙事、沟通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与患者共情,让医生能够融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医务社会工作是为有需要的患者、家庭和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帮助他们舒缓、解决和有效预防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恢复和完善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13],能够培养和提高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医患之间的了解和相互信任。

第三,互联网+医学人文教育。“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14]。近年来“互联网+教育”也逐渐融入医学人文教育教学中,为传统医学人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钉钉课堂、腾讯慕课、中国大学慕课等第三方网络教育平台的出现,不仅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节约课堂时间和教育成本,而且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现阶段盛行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能够有效建立虚拟医患互动场景,模拟医疗救治,医患冲突,医患沟通等场景,与传统的医院临床实习相比更为灵活、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医学人文实践。但“互联网+教育”也存在知识过度碎片化、信息冗杂难以辨别的弊端,如何扬长避短、规避风险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第四,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专业教育。医学具有科学与人文两种属性,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医学的科学教育,又要重视医学的人文教育,二者的互动与融合是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要课题[15]。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医学+人文”的人才为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对医学与人文交叉的课程有所倾斜;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紧密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方式上,要进一步改变传统人文教育的教授方式,广泛融合医学教育中的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

第五,医学人文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医学人文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但长久以来,实践教学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才能消除技术与人文的二元分离,取得医学人文教育应有的成效。冯琴等[16]就提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堂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应该把它更多地摆到临床第一线,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认识和了解医学人文的真实内涵。叶子辉等[17]也认为医学人文实践课能够锻炼学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更精准地掌握患者的内心需求。医学人文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和谐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打破传统的医学人文课堂内外、理论实践界限, 培养出具有深厚人文基础底蕴、崇高职业道德品格的卓越医学人才。

4 结语

从研究热点演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逐渐由点状式向线状式研究转变、由线状式研究向面状式研究转变、由面状式研究向网状式研究转变;逐渐形成以课程体系改革、多学科交叉融合、立德树人、教学方法变革等为主的理论研究和以临床实践、医患沟通、互联网+等为主的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范式。

医学源于人文,体现了人文本身,它与人文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对于医学的认知水平,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人文属性在医学中的巨大作用,逐渐将医学从“冰冷的科学”拉回到“有温度的人学”上来。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人文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理性沟通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人文社科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