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创建从东台走向全国

2022-08-03 02:27杨仪
银潮 2022年7期

文 杨仪

文明村是我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种载体,它是农民的杰作、时代的产物。40 多年前,我有幸参与早期文明村创建活动,见证全国第一个文明村的出现。

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那时,我在盐城市东台县委宣传部工作,宣传“五讲四美三热爱”、评比“五好家庭”是工作重点。

盐城市东台县时堰公社嵇东大队是全县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示范单位。一次,我去嵇东大队采访,和生产队长闲聊两个社员斗嘴的事。一个社员说:“你家好,为什么‘五好家庭’没评上?”另一个回道:“‘五好家庭’有什么了不起,能当饭吃?”

“五好家庭”的评选标准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五个好,都是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不与经济状况挂钩。有社员认为“五好家庭”不能当饭吃,固然有思想局限性,但也不乏道理。经过讨论,大队党支部决定加大“五好家庭”的含“好”量,增加“勤劳致富”——人均年收入至少高于生产队平均水平一成以上。

实践一段时间后,全队社员争创“五好家庭”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他们认为,评上“五好家庭”代表这户人家思想进步、家风纯正、经济相对富裕,不仅能提高社会声望,而且有利于交友相亲。也有人认为,“五好家庭”名义是“五好”,实际是“六好”,不如将评比“五好家庭”改为争创“文明家庭”。这真是个金点子,大队党支部欣然采纳,大幅调整评比标准,将文明建设工作提上一个新高度。

1982 年年初,嵇东大队为年前评出的56 个文明家庭发放“文明之家”光荣匾。我闻讯前往采访,当天发出《嵇东大队评出56户“文明之家”》一文,2月4日,《新华日报》刊出。而后,我采写通讯《合家齐育文明花——记东台县嵇东大队社员陈龙宝一家》,2 月8日,《新华日报》头版二条刊出。“文明家庭”这一新生事物广泛传播开来。

“文明家庭”的出现引起了嵇东大队党支部的思考:想要家庭文明,大队必须带头文明。支部书记武九如提议,创建“文明村”,强村带户、兴户建村,上下齐动、相辅相成。为壮大集体经济,他从上海请来师傅办厂,调整产业结构、兴办社队工业,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大队年收入达一二百万元。这在当时的苏北农村相当不容易。

1982 年春节后,嵇东大队宣布创建“文明村”,从农民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做起,扎实干好修桥铺路、改善居住条件、丰富文化生活、开办业余夜校、尊师重教、计划生育等六方面工作。

嵇东大队创建“文明村”活动迅速取得进展,各方面表现突出。考虑到表彰大队为“文明村”没有先例,时堰公社党委决定,在年终表彰单项奖之前,适应当时宣传形势的需要,专门为嵇东大队发布表彰文件。

1982 年8 月29 日,时堰公社党委命名嵇东大队为“文明村”的文件正式发布。消息传播开来,10 多天后,《光明日报》记者赤布前来采访。我和赤布一起深入农家田头走访,花费一周时间写出长篇通讯《创建文明村 培养新农民》。文章发往北京,9 月22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出。文前编者按写道:“嵇东大队的实践告诉我们,开展创建文明村的活动,是在农村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嵇东大队的做法无疑是值得大加赞扬、大力提倡的。”

这篇通讯影响很大,此后,全国各地来嵇东大队参观、访问者络绎不绝。1982 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江苏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嵇东大队党支部作了题为《创建文明村 培养新农民》的专题发言。当年11 月18 日,《新华日报》将发言稿全文刊登在二版头条。12 月,《半月谈》也以《创建新农村 培养新农民》为题,登载嵇东大队党支部的署名文章。

“文明村”在东台的出现,意义十分重大。如果说乡镇企业是苏南农民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伟大创造,那么创建“文明村”就是苏北农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杰作,是东台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成果。

嵇东大队创建“文明村”的做法和成绩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文明村一步步走出东台,走出江苏,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