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必钦, 刘 露, 丛洪莲, 吴光军
(江南大学 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
随着全成形编织技术的发展,全成形针织服装款式多样化探究逐步深入,全成形复杂服装版型与编织工艺间的转换与实现成为更深入的研究方向。现阶段针对全成形研究中,有针对全成形服装各部位编织原理及成形方式研究[1-3],有针对全成形毛衫样板设计成形方法研究[4],也有针对全成形款式设计及工艺成形原理研究[5-7]。总体来说,全成形双层结构下装即双层结构半身裙装及裤装作为服装结构设计里较为个例的形式,其结构特点和规律的阐述相对较少。
本文从四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及其配套的软件设计系统入手,对全成形双层结构下装进行模型研究,并对其版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编织成形进行探讨,为全成形双层结构下装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指导。
下装一般包含半身裙装和裤装,其中裙装根据长度可分为长裙、中裙、短裙及超短裙,根据廓形可分为直筒裙、A字裙、喇叭裙等;裤装根据长度可分为长裤、中裤、短裤,根据廓形可分为直筒裤、阔腿裤、A字裤、哈伦裤等。全成形双层结构下装又称假两件下装,是由半身裙及裤装组合一体编织而成的视觉上具有双层结构的假两件下装。
全成形下装编织以筒状编织成形方式为指导,裤装的编织可以看作是两个裤腿部位筒状加上一个裤裆部位筒状编织,半身裙装的编织可以看作是一个裙身筒状编织,裤形和裙形变化、花型变化等通过编织工艺实现。全成形双层结构下装几何组合模型如图1所示,单层结构半身裙装圆筒模型,单层结构裤装圆筒模型,单层结构裙装和裤装组合形成的各类双层结构裙+裤下装形式。其中组合(A)表示短裙作外层,长裤作里层的双层结构裙裤;组合(B)表示裙装作外层,短裤作里层的双层结构裤裙;组合(C)表示外层里层是长度不一单层裤装的双层结构裤装;组合(D)表示外层里层是长度不一单层裙装的双层结构裙装。
图1 双层结构裙+裤装组合模型
全成形双层结构下装版型基于裙单层版型和裤单层版型,将两种版型通过腰头处组合相连设计而成。全成形单层裙装基础版型主要分为喇叭裙、紧身裙和褶裙三种,其中喇叭裙和紧身裙版型以省道即减针成形为主,喇叭裙以减针接片方式形成裙身省道,紧身裙以减针方式形成裙腰头部位省道;褶裙以褶裥方式形成裙身打褶。图2为喇叭裙、褶裙和紧身裙基础版型,因裙身为对称结构,故只需显示一半版片即可。图2中,字母a表示腰头,b表示裙身,c表示裙摆边,数字l表示显示一半版片对折线,f表示臀围线。
图2 全成形裙装基础版型
全成形单层裤装基础版型主要为直筒裤,裤腿及裤裆部分形状由加减针方式形成,图3为全成形直筒裤基础版型。图3中,f1表示臀围线,f2表示裤裆线,f3表示膝宽线。
图3 全成形直筒裤基础版型
全成形双层裙装+裤装基础版型由以上单层裙装及单层裤装基础版型组合而成,组合在双层腰身连接处通过收放针或叠针方式形成过渡使得尺寸一致。双层裙装+裤装基础版型组合形式有外层裙装+里层裤装,外层裙装+里层裙装,外层裤装+里层裤装(图4),款式设计时根据此基础版型作变换。
图4 双层裙装+裤装组合基础版型
双层结构裙装+裤装花型设计依照全成形花型设计系统流程,按照图5所示花型设计分类进行绘制设计。分别输入里外层服装尺寸/版型图,选择总针或隔针编织、机器种类编织方向等,输入布身横纵密针数,根据系统设定分别生成基础版型压缩轮廓图。将里外层基础版型压缩轮廓连接在一起,设计连接处轮廓,压缩轮廓图画好后,绘制组织花样并进行初期设定,包含裙/裤下摆组织、连接处组织、裙/裤身组织类型,适用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正反针组织、圆筒组织、集圈组织、移圈组织、提花组织或衬垫组织等,设计裙/裤身组织花型在压缩图上直接绘制或通过小图对应压缩图绘制而成。系统生成的版型压缩图中,纱嘴号码、编织速度、牵拉张力等工艺参数在附加功能线中体现。花型展开与工艺处理是指系统根据描绘的组织花样图和在数据库中找到的对应编织动作的小图(或自行绘制的小图),把小图带入展开,最后将组织花样图转化为编织工艺图的过程[8]。
图5 双层结构裙/裤装花型设计分类
裤裆拼合时拼角类型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拼角A、拼角B和拼角C间隔两点类型。其中拼角A编织比率为0︰1︰1,可分为重叠1针和重叠2针;拼角B编织比率为1︰5︰3,拼角C前身编织比率为1︰3︰3、后身编织比率为1︰5︰3。裤裆部位比率编织数字分别代表身片上裆部分编织,中心边针部分编织和身片上裆部分减1针的次数。本文以拼角A重叠2针为例介绍裤裆拼合,如图6所示。其中,图6(a)表示裤裆拼合工艺小图,图6(b)表示裤裆拼合工艺压缩图,图6(c)表示裤裆拼合工艺展开图。
图6 裤裆拼合工艺示意
描绘工艺展开图的具体编织过程如图7所示,即1个循环的摇床叠针编织,完成1个针位的摇床移动过程,再通过循环的摇床叠针完成拼角编织,每一个循环完成1次摇床的2针叠针编织。其中,图7(a)表示以0.5针位为针床起点时,重叠2针的左右裤腿分别由5#和6#纱嘴带入主纱编织;图7(b)表示后针床左移1针,前下针床线圈翻针到后上针床;图7(c)表示后针床左移2针,后上针床线圈翻针到前下针床;图7(d)表示针床左移1针后下针床线圈翻针到前上针床;图7(e)表示针床左移2针,前上针床线圈翻针到后下针床;图7(f)表示针床左移了1个针位时,重叠2针的左右裤腿分别由5#和6#纱嘴带入主纱编织,完成一个摇床叠针编织循环。
图7 裤裆拼合工艺编织示意
裤裆拼合前后色块滑移如图8所示,虚线表示色块滑移中心线,以中心线为准,左边色块向右滑移,右边色块向左滑移。图8(a)中三段A1、A2、A3的总长度与滑移后图8(b)中A段的长度一致,A部通过执行引返编织增加针数使得裤子的臀围变宽松。为保证滑动后臀部色块与裤腿色块连接一致,滑动中心线选取规则为A1裆部第一行收针数与A2左边线距离m等于中心线与A2左边线距离m1。
图8 裤裆拼合色块滑移示意
裙身工艺设计中以降落伞形接片编织方式形成省道,以叠针编织方式形成褶裥[9],其中当裙片为里层时,降落伞形接片通过减针实现;当裙片为里层时,降落伞形接片通过加宽实现。本文以裙身加宽为例介绍裙身成形编织工艺,如图9所示。
图9 裙身成形编织工艺示意
描绘省道和褶裥细节版型如图10所示。图10(a)为省道成形的几何版型原理,通过每行编织加减针方式形成省道;图10(b)为褶裥成形的几何版型原理,通过每行同方向或相对方向上滑动叠针相同针数形成褶裥。
图10 省道褶裥细节版型原理
双层连接处成形连接方式有H形、X形、A形、O形四种[10],对应的编织工艺方式有三种:收放针成形、叠针成形和直接成形(H形连接方式无需收针放叠针)。本文以H形直接编织的裙装部位罗纹双层为例进行分析,如图11所示。
图11 双层连接处工艺示意
双层连接处色块滑移成形时,中心线的选取至关重要。中心线选取方法是,先分别确定好里层和外层裙装/裤装的滑移中心点,再将里外层滑移中心点对准连接处拼合,拼合滑移后若连接处仍存在针数差值,再根据差值将里层或外层向左/右滑移,即若外层相较于里层连接处向右偏移了n针,则将外层向左滑移n针或将里层向右滑移n针。如图12所示,竖虚线L1和L2分别代表外层、里层滑移中心线,点a、b分别代表外层、里层滑移中心点,n代表里外层连接处滑移差值,即a与b之间色块距离。
图12 双层连接中心点滑移示意
裤子脚口编织前,先由废纱起底编织部分废纱区域,废纱区域由起底板中罗拉作用于布面形成一定的牵拉张力以辅助成衣平整编织。废纱区域编织完成后,引入分离纱编织隔离出废纱区域与服装主体区域,为裤装脚口编织作准备。分离纱编织完成后,引入主纱双筒状编织脚口组织。裤脚口组织类型一般有1×1罗纹、2×2罗纹、3×3罗纹、隔针四种方式。本文以脚口2×2罗纹为例进行成形编织描述,如图13所示,压缩图可根据工艺小图的色块指令进行一行行展开,从而形成工艺展开图。
图13 脚口工艺示意
图14为脚口起底与脚口罗纹编织示意。在L0.5针位下,图14(a)为8#纱嘴带入橡筋纱固定程式起底编织四行,图14(b)为7#纱嘴带入废纱编织循环行数、18#纱嘴带入分离线编织几行,图14(c)为脚口罗纹编织前6#纱嘴带入主纱空转编织几行准备动作,图14(d)(e)为空转编织几行后6#纱嘴带入主纱进行2×2罗纹脚口的循环编织。
图14 脚口工艺编织示意
双层结构裙/裤装编织实例如图15所示,分别展示裤脚口、裤裆拼合、双层连接处、裙身编织细节图,以及双层裙/裤装实物整体图例。
图15 双层结构裙/裤编织实例
本文通过针对全成形单层结构下装中裙装和裤装基础版型的研究,组合开发出全成形双层结构裙/裤装,并将其分为外层裙装+里层裤装、外层裤装+里层裤装、外层裙装+里层裙装三大类。通过双层结构裙/裤装工艺设计,包括版型设计、花型设计、编织参数设置的探讨,研究双层结构裙/裤装编织成形原理,并通过裤脚口模型、裤裆拼合模型、双层连接模型、裙身模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双层结构裙/裤装实例展示和3D虚拟展示,验证了全成形技术在双层结构裙/裤装上实现的可能性。
《丝绸》官网下载
中国知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