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十二病方》探寻我国古代牙齿充填术发展史

2022-08-02 11:02宋宇轩张心钰苏鹏程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龋齿白马

宋宇轩 张心钰 苏鹏程 张 雷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12)

中医学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医学现在被大多数人看成是现代医学独有的,其实不然。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医学有关的文献,其中《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运用药物填充治疗龋齿的方法,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牙科外用药方[1],可以看作是牙齿充填术的雏形。探索分析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中治疗龋齿的方法,对研究先秦秦汉时期防治龋齿,以及我国古代牙齿充填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充填术是指以手术方法去除牙齿龋坏组织,制成一定洞型后选用合适的充填材料修复牙齿的缺损部分,恢复其外形和生理功能的一种方法。其填充物不仅能防止牙齿被细菌感染,也能避免牙齿进一步腐坏[2]。

龋齿的古代与现代认识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齐中大夫病龋齿……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漱。”[7]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口腔不洁是产生龋齿的原因之一,与现代医学的认识相符。我国古代医家还普遍认为龋齿的产生与虫有关。巢元方进一步将其与经络联系到了一起,认为阳明脉虚,风气、血气与热气使牙龈发肿化脓侵蚀而产生龋齿[9]。《食疗本草·沙糖》云:“养三虫,消肌肉,损牙齿,发疳。不可多服之。”[10]此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多吃糖容易产生龋齿。后世各代在对龋齿病因的认识上有不同的见解和争论,但均认为与虫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龋齿是由于口腔中变形链球菌或放射菌为主的病菌,将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分解成酸类成分而腐蚀牙齿,最终形成龋洞。龋齿严重时,会引起口腔发炎等口腔疾病,甚至可能导致风湿热等全身性疾病,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1]。

我国古代牙齿充填术的发展

1.《五十二病方》中的牙齿充填术

医理分析 方中用药有榆树皮、白芷、美桂三味,该三味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并无可以治疗龋齿的记载,但在后世文献中,均有可起到活血止痛作用的记载。方中彘膏的作用是作为粘合剂和固定材料。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以及黄元御《黄元御药解》中均记载榆皮可以消肿。《黄元御药解》载:“榆白皮,甘,平,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行血消肿。”[14]214这与现代药理学认为的榆白皮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相似。

《神农本草经·中品》载:“白芷,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虽已提及可活血,但主要应用于妇科方面。《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芷》载:“主排脓托疮、生肌长肉、通经利窍。”[1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具有止血、抗炎、镇痛等作用[16]。

现代用药中,桂分为桂枝和肉桂。我们认为,方中所载的美桂应为肉桂而不是桂枝。《神农本草经·上品》中所载的菌桂、牡桂统称为桂,在宋代以前并未区分[17]。《证类本草·桂》载:“药性论云:桂心,君……主之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日华子云:桂心,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18]桂心为肉桂去粗皮部分[19],《黄元御药解》对牡桂可以用来止痛有所记载,“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14]84。

“彘膏”即“猪膏”。《黄元御药解·猪膏》载其“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14]158。诸药与猪膏混合使用,共同起到杀虫止痛、活血消肿的功效。猪膏填充在龋洞中,可以减少暴露,所以本方不仅可以填补龋洞,同样还能起到止痛消肿的作用。

2.传世文献中记载的牙齿充填术

《金匮要略》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记载了小儿疳虫蚀齿方,“雄黄、葶苈,右二位,末之,取腊月猪脂,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占药烙之”[20]。同样是将药物研成粉末,用猪膏调和塞到牙齿中,与《五十二病方》的方法相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一脉相承。《金匮要略》在用药上进行了改变,方中用到了雄黄,其化学成分为二硫化砷,可以杀死牙髓,配合葶苈子可以抗菌消肿[21],具有止疼的功效。此为牙髓失活治疗法,比西方的牙髓失活法早了1500多年[22]。

《千金翼方》和《丹溪心法》 孙思邈在运用牙齿充填术治疗龋齿方面也有记载。《千金翼方·齿病》载:“治齿龋方:切白马悬蹄,可孔塞之,不过三度。”[23]龋齿可能会引起牙周的病变造成牙周炎,现代有研究者用马悬蹄粉治疗牙周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4]。此方法与《五十二病方》以及《金匮要略》中的方法相比用药单一,较为简单。《医宗金鉴·齿部》也有记载,“龋齿风热客阳明,牙龈肿痛出臭脓,遇风痛甚久宣露,白马悬蹄塞入灵”[25]。明确地指出龋齿产生的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并指出龋齿遇风会痛,久而暴露影响美观和牙齿功能,所以用白马悬蹄塞入牙齿中。白马悬蹄与猪膏调和药物相比,更加稳固耐用。白马悬蹄不仅可以填充龋洞,而且是一味药物,《得配本草·兽部》载其“甘,平。破瘀血……调猪脂,绵裹入肛门,治虫蚀”[26]。在此对于肛肠部位的虫蚀用到了白马悬蹄和猪油调和,塞入肛门中。我国古代均认为龋齿与虫有关,即是由于虫蚀所致,所以在此可以推测出白马悬蹄可能具有杀虫的功效。

元代医家朱震亨在《丹溪心法·口齿七十八》中有类似记载,“蛀牙,芦荟、白胶香塞蛀孔中”[23]。将芦荟和白胶香塞蛀孔中与白马悬蹄塞入蛀孔中相似。现代医学中的填充材料多种多样,除了汞剂类,树脂类材料也在临床中广泛运用。白胶香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脂,说明我国最晚在元代就已经使用树脂类作为龋洞的充填材料运用于临床。

《本草纲目》 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金石部一》中引用了《新修本草》中的银膏,“其法用白锡和银箔及水银合成之,凝硬如银,合炼有法。辛,大寒,有毒……亦补牙齿缺落”[27]。《冯氏锦囊秘录》中也有相似的记载,“银膏,系锡箔、银箔、水银,三物合者,专治心虚健忘、补齿缺落”[28]。银膏是由银、锡以及少量的铜、锌磨成粉末,与汞调和成的汞合金。此银膏补牙方法类似于现代的银汞合金充填牙齿的方法。《新修本草》发行于公元659年,而现代医学运用汞合金补牙的时间为19世纪初,说明了中医中药在当时的口腔医学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现代汞合金作为补牙材料已逐渐被淘汰,但是中医药在口腔医学中的作用仍值得我们去挖掘,需要我们现代中医人传承并不断创新。

未来展望

牙齿充填术作为现代医学治疗龋齿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秦汉时期就已被我国医家使用,并在历代医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为我国人民的牙齿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五十二病方》中所载的我国古代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牙齿充填方法,它将数千年前我国人民运用外科防治龋齿的方法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证明了后世文献的可靠性以及传承性,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29]。然而,由于历代兵火频发,许多典籍惨遭删毁,流传至今者比较有限。传世文献中文字讹误、文句颠倒、篇章脱漏增益的现象同样多见,对出土简帛文献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对后世文献中异体字的识别、文本的校勘、语词的训释、理论的溯源等,在研读后世相关文献中具有重要意义[30]。

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迎来了崭新的飞腾时代,我们要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对出土文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既可以对现代中医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进行补充校正,也可以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使其在口腔医学上发挥传统中医药的特色。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龋齿白马
美国牙医学教育对我国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
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征稿征订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口腔医学
白马少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预防龋齿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