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花荣, 郝 鹏, 李云飞
(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山西 太原 03000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向世界庄严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我们希望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也需要技术创新支撑。不仅需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也需要绿色工作、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不是某行业、某工厂、某企业的任务,而是全社会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ISO14064《温室气体》是一套由三部分组成的针对GHG 计算和验证准则的国际标准。
标准《温室气体》从内容上详细规定了设计,开发,管理和报告的组织或公司GHG 清单的原则和要求,讨论旨在减少GHG 排放量或加快温室气体的清除速度的GHG 项目以及阐述了实际验证过程。
标准《温室气体》从对象上明确了六种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
标准《温室气体》从范围上,确定运行边界包括识别与组织的运行有关的GHG 排放和清除,按直接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进行分类。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低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科学碳目标倡议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的一项全球倡议,旨在提高企业的雄心,帮助企业识别其业务所需的必要减排量,以符合《巴黎协定》将升温限制在1.5℃的目标,从而实现组织自身碳中和目标,推动企业采取更为积极的减排行动和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综上,我们应该明确几点:一是实现绿色低碳持续发展的主体不是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而是参与低碳行动、约束自身的全社会的组织。二是“碳中和”中的“碳”指二氧化碳当量,由于CO2增温效益的贡献最大。因此规定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实现碳中和目标应该考虑包括二氧化碳CO2在内的所有温室气体。三是“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个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碳目标来引领行动。
分析与明确减排范围,是减排降碳的关键一步,有助于了解碳源的排放特征、分布情况以及减排难度,能够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依据。ISO14064《温室气体》给出的组织边界设定的方法里,控制权法是比较常用的组织所控制设施或部门的方法。协会运用控制权法,基于国际标准ISO14064《温室气体》、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规定的三范围图,如图1 所示,梳理出自身的排放核查范围图,如下页图2 所示。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逸散性排放、自有锅炉、发电厂、车辆等设施排放,协会的直接排放主要包含自有车辆;能源温室气体间接排放(范围二)指外购的电力、热力与制冷,电力与热力主要由碳基能源转化而来,协会是其消费者,因此也是温室气体的间接排放者;价值链上下游排放(范围三)包含内容较多,协会主要指员工通勤、运营产生的废弃物、会刊、证书的印制与运输、出差、展览。
任何一个工厂、企业均可依据上页图1,触类旁通,根据实际情况,梳理出自身的碳排放图。
“双碳”目标提出,有一大部分人将“双碳”中的碳等同于二氧化碳,缩小了视野,限制了行动。其实,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以及空气污染形成的烟雾等带来暖化效应也非常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温室气体的总增温效应中,二氧化碳(CO2)贡献约占63%,甲烷(CH4)贡献约占18%,氧化亚氮(N2O)贡献约占6%,其他贡献约占13%。减少1 t 甲烷排放相当于减少25 t 二氧化碳排放,即1吨甲烷的二氧化碳当量是25 t。同时最新的计算方式甚至得出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72 倍。因此,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7 种温室气体都应纳入到各行业领域的视野中。拿甲烷来说,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层气作为煤的伴生资源,煤层气储存在煤层中的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山西煤层气储量、产量均为全国第一,煤层气是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也是我国最现实、最可靠的非常规清洁能源。通过分析我省能源禀赋,对标双碳目标,推动甲烷减排,形成山西经济与环保新标杆,推动山西省能源低碳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协会依据碳源排放三范围,打造了相对应的场景。
范围一场景:协会自有油电混动汽车。传统的燃油汽车在低速和怠速的情况下,产生排放物最多,油电混合动力车在低速行驶或者怠速时用电驱动,节能减排。
范围二场景:外购电力、热力和制冷。热力与制冷源头环保减排:协会采用空气源热泵来制冷和制热。运营过程做到提效节能:第一,室内在日照光线好的情况下不开或少开灯,使用自然光照明,提高工作效率,不加班。第二,将照明灯升级为LED 灯。第三,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适当降低显示器亮度,停用1 h 以上的办公设备关闭电源,下班关闭所有设备电源插线板总开关。第四,空调夏季设置温度不低于26℃,冬季温度设置不高于20℃。
范围三场景:价值链上下游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3.1.1 低碳出行
3.1.2 低碳办公
实行低碳办公既是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减少办公消耗,精简办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低碳文化,建设节约低碳型协会的重要内容。协会进行以下措施第一,租赁(或购买二手)办公文印设备,对办公室用品分类管理,其采购、领用进行登记,规范使用,延长寿命。第二,提倡和推动无纸化办公,减少用纸数量和废纸的产生,采取双面打印。一般性会议,日常文件流转、处理,通过网络解决。第三,不使用塑料袋、一次性纸杯。第四,减少水足迹,节约用水,将平时剩余的干净水储存,用于清洗桌布或者浇花。第五,实行废旧物循环利用,如将废弃的纸盒子制作成垃圾箱反复使用等办公方式来约束自身日常行为,将实现“双碳”目标融入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3.1.3 绿色输出绿色消费
202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该方案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具体部署,也是落实消费领域“双碳”任务的重要布局,进一步绿色消费转型将产生长期减碳效益。协会在购买商品、输出服务时,优先选择能够提供电动运输服务和绿色包装的供应商,如《山西环保产业》会刊按需订制,实现纸质版与电子版结合赠阅的方式;参加展览布展时我们采用模块化搭建模式,实现材料100%重复使用,运输展览材料时选取电动车运输方式。
减排行动的实效性需要数据的对比分析来验证,协会通过如图3 的方式来分析减排数据,适时调整优化减排行动。
表1 GHG 聚碳工作规则践行节约资源成效表
“双碳”目标下,企业主动作为,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强技术创新,支持科研人员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离激元人工光合和微矿分离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整合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不仅是应对产业升级变革的关键举措,也是影响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抉择,将奠定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势。因此,协会发挥职能作用,在践行规则中,持续学习。首先,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学习、分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前沿与动态,推动会员企业将环保产业新技术服务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其次,鼓励会员低碳运营,改善生产工艺,促进产品、装备绿色生产,逐步建立产品、装备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再次,引导企业管理者更新技术理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推进,将零碳技术赋能产业链,增强技术、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的绿色升级。最后,推动行业跨界融合,整合资源与诉求,链接有效生态系统,引导会员创新思维,靶向发力负碳技术研发,提升会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促进降碳、减排技术与绿色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为实现环保技术低碳,环保设备减碳目标打好基础,逐步建立服务于双碳目标的绿色环保技术储备库,提高环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GHG 聚碳”工作规则的制定旨在以《ISO14064温室气体》《ISO14067 产品碳足迹》等国际标准为载体,赋能应用场景,通过互融共建信息交流平台,有效链接、相互赋能、整合资源,为实现资源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针对、高效的服务。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碳排放管理业务技能培训班”的基础上,依托协会组织编制的《工业企业合规化管理手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引导会员单位提升认知、更新理念,加强碳排放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协会工作人员在践行“GHG 聚碳”规则的同时,通过搭建与会员单位信息交流平台,学习、分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前沿与动态,更新企业管理者技术理念。
由国际标准和科学碳目标倡议的视角,审视“GHG 聚碳”工作规则,结合国内相关政策和现实需求,综合考量模式创新、治理效果、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等因素,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应用场景。
横向纵向联合兄弟行业协会,打破桎梏,跨界融合,整合诉求,形成完整、高效的生态系统,依托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针对、有效服务;充分发挥协会连接政府、企业与公众桥梁纽带作用,收集整理案例及诉求,积极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呈现示范场景,做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实现资源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行业、全社会共同参与“GHG 聚碳”规则,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份GHG 聚碳工作规则只是我们行动的开始,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将聚焦“双碳”目标,不断思考,持续优化行动,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为建设绿色美丽新中国,实现低碳转型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