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睿娟 齐宝华 唐安双
(1.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2.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高校)油气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5; 3.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长庆固井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科技人才实现合理有序的流动,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人才战略的核心。2019年1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人才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并强调,“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科技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效益和作用远大于物质资本的效益和作用。人力资本投资可分为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健康医疗、迁徙和流动等五种形式[1]1-17,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教育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其次为医疗。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教育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边际效应趋于减小,且人才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亦鲜有论证。对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和2020年各省市生产总值排名,发现区域的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成正比。截至2020年,陕西省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6年,排名全国第7,地区生产总值为26 181亿元,排名第14。江苏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21年,略次于陕西省,但江苏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2 719亿元,排名全国第2,是陕西的3.92倍。陕西省人均受教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原因在于陕西省科技人才聚集,没有形成良性有序的流动。
陕西作为人才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依托创新驱动发展,而创新发展的核心在于盘活科技人才,即实现科技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因此,探究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因素,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人才的关系,既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完善补充,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对其他省份盘活科技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科技人才指具有高等教育背景,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或没有高等教育背景但具备科技专长[2]145-151,从事科技事业[30-43],能够为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4]155-160的人才。科技人才流动是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精细化的过程,是各个专业、职业、行业、区域和科技力量主动流动和转化的必然现象。其流动方式分为自主离开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物质生活和自我价值实现[5]166-173的自主性流动,和因岗位调整或工作需要而引起的结构性流动。
良好有序的科技人才流动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6]99-112,并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效益[7]36-43。无序的科技人才流动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8]131-136,会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差距,造成科技人才资源差异化[9]419-435。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想要通过吸引科技人才流入,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科技人才更倾向于流入经济社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究其原因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科研环境[10]414-421、文化特征[11]103-112、科技人才政策、科研条件[12]59-64、人才待遇、工作氛围和人才发展机遇[13]110-120等是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关键因素。
陕西省近十年科技人才数量从98 710人增加到167 628人,呈上升趋势。分布和流动情况按机构划分,高等院校中科技人才最多,占比约30%,科研机构次之,占比约20%;按照企业规模划分,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并流向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占比约59.88%;按照地区划分,主要分布并流向西安市,占比约76%,是省内其他地区人才总数的3.2倍。西安是陕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最密集的地区,是规模及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基地,对科技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使西安成为陕西科技人才聚集中心。
科技人才的聚集对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贡献较大[14]54-62。陕西科技人才主要流向并聚集在西安,导致陕西经济发展出现中心城市西安“一城独大”,其他外围市区经济负增长的经济发展现象。2020年西安市生产总值为10 020.39亿元,比2019年增长5.2%,增速高于全省3.0个百分点,成为西北第1个GDP破亿万的城市。自然资源集中的榆林市、延安市2020年生产总值却出现了负增长,原因可能是陕西能源化工类公司总部和技术人才都集中在西安,导致人才资源与自然资源在空间地理位置上分离,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以绿色、现代农业为主的安康市、商洛市、杨凌市2020年生产总值也出现了负增长,原因可能是农业人才也聚集于西安,没有实现“产才融合”,即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产业为人才释放潜力提供平台的平衡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表明科技人才的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鲜有研究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陕西作为人才大省,经济发展缓慢,原因是科技人才主要聚集在西安,没有实现良好有序的流动。故本研究以陕西省为例,探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作用,旨在构建科技人才良好有序流动机制,发挥人才效能,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陕西统计年鉴》和2010年至202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首先,筛选数据,通过SPSS25.0软件中最大似然估计查补法对统计数据中缺失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旨在确保后续数据计算的完整性。其次,利用Eviews10.0软件检验因果关系,分析陕西省生产总值和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对科技人才存量的影响。最后,剖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利用灰度关联分析法对经济、政策、文化软环境和社会自然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进行分析,使其关系量化并序化,找出影响陕西省科技人才流动的最主要动力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是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骨干成员,是科技活动的中坚力量。本研究分析科技人才的存量(Y)用R&D人员来进行数据统计,将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分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GDP(X0)和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具体包括陕西省的工业增加值(X1)、第三产业增加值(X2)、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X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城镇人均收入(X6)和城镇登记失业率(X7)七项。通过Eview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检验,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各项经济发展指标来衡量对科技人才存量及流动的影响。
为了避免回归分析产生伪回归现象,本文采用最常用ADF检验法,分别对科技人才存量(Y)、GDP(X0)和主要经济发展指标(X1-X7)进行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二阶差分下ADF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拒绝了数据有单位根的原假设,证明数据不存在单位根,即整体数据具有平稳性。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需要确定变量之间的最佳滞后期。确定滞后期的准则有赤池信息量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汉南—奎恩准则。AIC、BIC、HQ 准则衡量样本总体的概率密度与未知总体的概率密度之间的差异。滞后阶数判断见表2,科技人才存量(Y)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即GDP(X0)和各项经济发展指标(X1-X7)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的滞后期均为3年。
表2 滞后阶数判断
检验假设H1:陕西省GDP(X0)和各项经济发展指标(X1-X7)的变化不会引起科技人才存量(Y)的改变。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检验假设H2:科技人才存量(Y)的改变不会引起陕西省GDP(X0)和各项经济发展指标(X1-X7)的变化。
H1和H2检验结果表明:H1a、H1c的P值均小于0.05,则假设不成立,说明造成陕西省科技人才存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即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显著影响陕西省科技人才的存量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比线性与非线性各竞争模型之间的拟合度,发现线性函数模型拟合度分别为0.875和0.820,非线性函数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双对数函数模型,拟合度分别为0.896和0.873。故本研究建立双对数函数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其中Xi是自变量(i=0,1,…,7),代表各项经济指标;Yi是自变量对应的因变量,代表科技人才存量;β0是常数项,βi是弹性系数;μi是随机扰动项。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普通最小二乘法可得,其回归方程为:
logY0=542 992.8+69 231.938 logX0
(1)
logY2=325 934.7+52 024.44 logX2
(2)
表4 对数函数模型回归结果
模型(1)的估计结果显示,陕西省科技人才的存量对GDP变动的弹性系数为69 231.93,即陕西省GDP每增长1%,科技人才的存量将增长6 923.93人。流入陕西省科技人才的数量将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加,陕西省的经济快速发展将会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即经济发展会促进科技人才的流动。
模型(2)的估计结果显示,陕西省第三产业每增加1%,科技人才存量将会增加52 024.44人。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将直接决定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故第三产业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是非常显著的。本研究所建模型的大部分残差都位于置信带区间内,拟合度均≧0.85,图形拟合效果良好,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政策、文化软环境,也包括社会自然硬环境,是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综合性因素,需要全面考虑才能理厘清影响人才流动的宏观综合作用机制。由于缺乏完整、直观的综合数据,故本研究采用灰度关联法分析综合因素中有代表性的影响因子的具体效果,并进行量化和有序化,找出影响陕西省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动力因素,为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灰度关联分析是根据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曲线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曲线越相近,对应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越大,对参照序列的影响越大,反之亦然。
本研究参考数列选取陕西省科技人才流动率作为因变量,比较数列分别从经济、政策、文化、社会方面选择了15个子因素作为自变量,参考数据列和比较数据见表5。使用多类型及多因素分析法,对比较数列的各个子因素和参考数列执行灰度关联分析,最后将关联度进行序化。
对收集的数据执行无量纲处理,初值化法关联系数结果见表6,均值化法关联系数结果见表7。相关系数是比较数列各个因素与参照数列之间的相关值。相关值越接近1,说明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越好。
表6 初值化法关联系数结果
表7 均值化法关联系数结果
续表7:
通过比较表6和表7初值化法和均值化法的相关系数和排名,发现初值化法的整体相关性比均值化法大,且接近1。说明使用初值化法能够更显著地证明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之间的影响关系。此外,均值化法的计算结果与前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相互验证,故本研究以均值化法的结果为依据,分析并总结灰度关联法最终检验结果。陕西省科技人才流动率与各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序见表8。
表8中均值化算法的关联度排名结果显示,影响陕西省科技人才流动率关联度较大的评价项。排名第1的评价项是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5位的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二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代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现状,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排名第2位的是R&D经费的投入水平,即科技人才的流动与R&D经费的投入状况关联性较高,可见科技创新投入水平显著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第3位是图书出版量,即科技成果的转换结果。科技成果转换结果代表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的实力,较高的科技创新实力是科技人才的职业追求。科学技术力量强、科学研究环境良好的地区,对科技人才吸引力越大。第4位环境绿化设施情况。与城市的公共设施比较起来,科技人才更注重地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设施水平、生活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表8 陕西省科技人才流动率与各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序
从综合影响因素分析,无论是经济、政策、文化软环境还是社会自然硬环境,其对科技人才流动率的影响差别不大。说明科技人才流动是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流动不是由某一方面的相关因素决定或者主要决定,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4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是首要的影响因素。
经济影响因素中,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是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根本经济因素,现阶段第二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中,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R&D经费投入水平是地区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是创新驱动的动力,平衡各地的R&D经费投入是盘活人才的关键。文化因素中,科技转换成果是区域内科技实力的整体表现,是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社会因素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科技人才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影响陕西科技人才流动的重要原因。
本文从构建良好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缩小科研经费投入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和落实“产才融合”4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实现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平衡科技人才分布、发掘人才创新潜能,发挥人才效能的目的。
(1)建立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激发科技人才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是科教大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2021年陕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加快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实施‘1155’工程;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实施推动创新创业三年行动”等措施和发展目标。这些政策的目标都是通过创新驱动陕西发展,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要落实以上措施必须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上下功夫。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主要的关键在于构建良性合理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盘活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效能。
(2)缩小科研经费投入差距,平衡科技人才分布。R&D经费的投入水平对科技人才的流动具有显著影响。2020年陕西省投入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共632.33亿元,排名全国第7位。其中西安市占全省投入经费的80.03%。这是科技人才流向并聚集在西安的重要原因。因此,缩小区域间科研经费的投入差距,平衡科技人才在各地区的分布,是陕西实现科技人才良好有序流动的重要举措。
(3)优化产业结构,发掘科技人才创新潜力。陕西省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人才流动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至少滞后三年,会成为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陕西的中心城市西安已经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模式,2020年西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3.7%。因此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应向经济发达的区域和省份学习,从之前的“二、三、一”产业模式,快速转变为“三、二、一”产业模式,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实现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激发人才创新潜能。
(4)落实“产才融合”,发挥科技人才效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省份各地级市,“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的融合无疑会给其创新发展带来全新动力。陕西省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西安取得了主导性的经济发展地位,设立了新兴产业和大型工业企业的总部。与陕西其他地区相比,西安对科技才能的需求更高,更具吸引力,使得科技人才流入西安,并汇聚于西安。陕西省在西安以外的其他地区缺乏科技人才,经济发展迟缓。优化“产业链”和“人才链”的匹配,进一步促进“创新链”和“人才链”的紧密结合,构建健康的科研环境,发挥科技人才效能,是陕西省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